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个感动中国的创业故事:沉浮史玉柱-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85年以后,国务院出台了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多项政策,特别是1988年3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在继续鼓励和促进民办科技机构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提出“科研机构以多种形式长入经济,发展成新型的科研生产经营实体”,引导国有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大中型企业,按照民办科技机构的经营模式,用预算外资金兴办新型科技企业。这些企业与民办科技机构在经济成分上不尽相同,但却共同拥有全新的经营机制,因而一起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营科技企业群体,并进入新一轮发展高潮期。
  
  在1991年上海开发浦东之前,广东一直是全国最为发达的地方,而紧邻香港的深圳更是重中之重。在深圳的创业气氛中熏陶了两年的史玉柱,已经很难再回到办公室里,做一个体制内的机关干部了。
  
  关于这一点,2005年史玉柱在接受《中国新时代》采访时也承认,“我以前在安徽省政府的统计局上班,因为觉得那种工作环境使人的想法与个性受到压抑,决定下海经商。最初的创业在深圳开始,那时的感觉特别好,从很低的起点一步步往上爬,是最快乐的时候。”
  
  总而言之,在1989年史玉柱下海创业之前,他只是一个普通人,并没有显现出他的身上有商业基因。他的下海,与其说是个人的抉择,不如说是时代的浪潮推动所致。
  
  汉卡时代的商业逻辑印刷业的发展,特别是中小型印刷厂大量出现,自然带动了对印刷排版系统的需求。这个时候,史玉柱产品的价格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巨人在1991年到1992年间的高速发展,正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
  

第5节:汉卡时代的商业逻辑(1)
1994年,正是巨人集团的影响力如日中天的时候,一家媒体这样描写史玉柱的下海创业:1989年7月,在合肥骆岗机场,一个身材高挑儿瘦削的青年人,登上了飞往深圳的麦道80飞机,这个青年人叫史玉柱,当时只有27岁。在竞争激烈的高科技领域里,谁也没有想到这个既没资金又没靠山的小字辈竟大爆冷门,创办了巨人高科技集团公司。
  
  这段描述基本上可以代表当时社会对史玉柱和巨人集团的看法。在史玉柱之前,国内出现的科技型企业大多是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力量建立的,比如联想和方正。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看,高校和科研院所理所当然拥有强大的研发力量,他们开发出高科技产品,丝毫不足为奇。
  
  但史玉柱不同,他只是一个普通人,通过接受教育和对技术的热爱而开发出一种新产品,并因此获得成功,创办了自己的集团公司,这简直就是一个知识改变命运的标准样板。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人们会认同媒体给史玉柱加封的中国的比尔?盖茨头衔,而他的创业史,也在一遍一遍的传播之中,被塑造成了一个创业神话。
  
  这个神话的开端,是27岁的史玉柱和4000元资金。
  
  1989年7月,史玉柱来到深圳之后,回到自己最熟悉的深圳大学,偷偷混进学生宿舍栖身,偷偷混进机房,借用学校的电脑编写程序。
  
  但史玉柱毕竟已经不再是深圳大学的学生,不久,他就被机房的管理员发现,无法再到机房蹭机器用了。于是,他不得不通过熟人找到配置有计算机的学校办公室,别人下班了他上班,别人不用计算机的时候他接着用。在这样的条件下,他开发了M…6401桌面文字系统。
  
  经过近一个月努力,他在固化字体、增加字库、批处理的基础上,还解决了所见即所得的界面问题,集录入、排版、编辑、打印于同界面,并且所有功能都以中文窗口菜单提示,经过综合压缩,保证大字无锯齿,小字笔画均匀。他确信M…6401是一个成熟产品。
  
  史玉柱把他的软件拿去压缩成一种卡,可以装进电脑主机里。汉卡这个名字因此而来。
  
  有了产品,想要把它卖出去,史玉柱还需要有个公司。他联合另外三个伙伴钱宇、姜巨满、蔡玮,用他带来的4000元钱,承包了深圳大学科技工贸公司电脑服务部。
  
  这个时候,史玉柱开始显现出他的胆量。由于公司需要有电脑才能工作,而史玉柱已经没有钱再去买电脑,他想出一个办法,用9500元的价格向电脑公司购买一台售价为8500元的电脑,条件是延期付款,在半个月后支付这9500元。这相当于以1000元的租金来租用电脑半个月。
  
  拿到电脑后,史玉柱做的第二件事情是打广告。他仍旧使用了买电脑的办法:延期付款。最后,由IDG投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在IT界享有盛誉的《计算机世界》报同意了他的要求,刊登了一则半版广告,广告费可以在半个月之后支付。
  
  史玉柱赌的是他可以在15天内卖出软件。
  
  由于时间紧迫,日后以营销著称的史玉柱设计的第一个广告非常简单,在1989年8月2日的《计算机世界》上,半个版面的广告位只印着一行大字:M6401,历史性的突破。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唯一能够做的事情就是等待了。如果在15天里没有订单的话,史玉柱恐怕就只能去电脑公司打工,来还清他欠的钱了。
  
  当然,这个结果并没有出现。在第13天,史玉柱终于收到两张订单,近两万元的货款。这两万元可以算得上是史玉柱的第一桶金。
  
  之后,史玉柱把所有的收入再次投入广告。如同滚雪球一般,M…6401给史玉柱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收入,4个月后,他们的营业收入已经超过100万人民币。
  
  1990年1月,史玉柱决定开发升级版本M-6042。他们包下深圳大学的两间学生公寓,准备了20箱方便面,把自己关了整整150天。这5个月集中营式的生活的成果,是功能更强的M-6042汉卡。
  

第6节:汉卡时代的商业逻辑(2)
但对于史玉柱来说,M…6402的代价却不仅是150天的封闭研发。当他完成M-6402,回到他在深圳安宝大厦的临时住所时,发现家里已是空无一人,他的妻子离开了他。经过半个多月的商谈,史玉柱没能让妻子回心转意,两人离婚了。
  
  没有人知道这件事情对史玉柱有什么样的影响,但是很快,史玉柱就注册了一家自己的公司,名字叫做巨人。本来,他想把公司注册在深圳,但是深圳工商局不给注册巨人这两个字,于是,史玉柱把公司注册到了珠海,这是1991年4月的事情。虽然公司注册在珠海,但直到1992年7月之前,公司事实上的总部仍然在深圳。
  
  新公司的全名是珠海巨人新技术公司,注册资金200万,员工15人。史玉柱这样解释公司的名字:IBM是国际公认的蓝色巨人,我用巨人命名公司,就是要做中国的IBM,东方的巨人。
  
  不过,在做中国的IBM之前,史玉柱先得解决眼前最迫切的问题:竞争对手的冲击。
  
  当时,M…6402产品受到香港金山电脑公司开发的金山汉卡的冲击,需要继续升级。史玉柱决定投资80万元开发M…6403,对于一个注册资本仅200万元的小公司来说,80万元算是一笔巨资了。
  
  为了保证M…6403的质量,这次开发与前两次不同,在珠海和深圳设立了两个课题组,珠海课题组在当时珠海宾馆对面的珠华大厦办公。
  
  1991年8月,M…6403桌面排版印刷系统面世,这套软件在造字功能、自定词组、联想功能、编辑排版系统等方面有独到之处,是对6401和6402的深化。
  
  当年10月,为了打开销售市场,史玉柱力排众议,以订购10块巨人汉卡就提供往返路费的优惠条件,邀请全国各地200多名电脑经销商来珠海参加巨人全国电脑汉卡连锁销售会,以建立一个全国性连锁销售网络。
  
  在1991年最后两个月里,M…6403以惊人的速度给巨人公司数以千万计的收入。到了11月份,巨人公司的员工增加了一倍,达到30人,M-6403的净利润达到了1000万元。而这样的业绩,是由一个员工平均年龄22岁、管理层平均年龄26岁的公司创造的。
  
  1992年7月,史玉柱把巨人公司迁往珠海。两个月后,巨人新技术公司迅速升格为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团公司,巨人集团下设8个分公司,史玉柱出任总裁,公司员工发展到100人,成为仅次于四通的全国第二大民办高科技企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