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也有人说孔祥熙家族毕竟不是嫡系,自然没能传承到孔府两千多年积累的财富。不过这话也说不通,因为最后一任衍圣公,在建国之前就跑到海外去了。但是经人研究,却发现这位末代衍圣公的生活貌似不算奢华,没到富可敌国的地步。
所以有人觉得,所谓的两千年收藏积累,庞大的财富等等,可能只是个传说。不过,也有人觉得,说不定是孔家见势不妙,悄悄地将东西埋藏起来了。可是在破四旧的时候,孔府肯定逃离不了被抄洗的命运,但是也没听说找到什么东西。
然后在那个时候起,关于孔府珍藏的传说,也慢慢地淡化了。只不过故宫的专家毕竟是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对于这个传说也有耳闻,在这个时候忍不住试探问了一句。
对此,孔老先生却避而不答,只是反过来问道:“大家知道曲阜孔府中的圣迹殿吗?”
“圣迹殿?”
与此同时,突然有人反应过来:“对了,差点忘了,这幅长卷的场景,与圣迹殿中的石刻非常相似,难道是同源?”
“是不是同源不清楚,但是肯定很有渊源。”
在孔老先生的提醒下,许多人纷纷反应过来。稍微对比之后,就忍不住猜测纷纷,然后也多了几分好奇心,想知道答案。
这个时候,也有人直接问出了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孔兄的意思是说,这幅长卷其实是圣迹殿绘刻的样本?”
“虽不中,亦不远。”孔老先生点头道:“大家可以翻查史料,就可以知道圣迹殿是在宋代真宗年间修建起来的,在石刻之前是木刻,但是木刻的范本却是由武宗元执笔描绘而成,得到真宗皇帝的赞同御批之后,才让工匠绘刻在圣迹殿中。”
“木刻完成之后,图画的样本却让孔家细心保管下来。然后代代相传,可是在明末清初之时,却忽然失踪不见了。”
孔老先生迟疑了下,也不再回避,反而直言不讳:“这件事情,在孔家流传下来的一些笔记中有记载。我还以为画卷已经毁于战火之中了,没有想到居然还在人间。”
“你们看,卷尾印文,有茂先两字,这是孔家四十五代子孙孔延世的字,在宋真宗年间,他为曲阜令,袭封文宣公,负责孔府的扩建工程……”
孔老先生细数下来,挑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印文阐述,然后就整理出一个清晰的脉络,可谓是传承有序,代代相传。不过在明末之际,却嘎然而止,又直接证实了孔老先生的说法,东西就是在这个时期失踪了。
“没有想到东西竟然落在钱兄之手。”
此时此刻,孔老先生感慨万端,语气之中也隐约有两分埋怨之意:“为何上次在他府上拜访之时却只字不提……”
王观听见了,就当听不见,总不能解释说,东西不是钱老的,而是自己最近才发现的吧。这样的话,轰动是轰动了,但是当地文化部门以此为理由,让自己把东西上交怎么办?
不管怎么说,在孔老先生的证实下,众人才算是明白了长卷的来历,也知道其中的珍贵。可以说,又是一件难得的珍宝,极具观赏价值。
当然,最重要的就是新鲜感。毕竟这段时间以来,在媒体的大力支持下,大家对于展览的珍宝已经耳熟能详了。尽管刚才参观的时候,也是阵阵惊叹,十分喜欢,但是难免少了几分期待的感觉。但是现在却不同了,就好像是意外的惊喜一样,自然让人十分高兴。
料想在消息传出之后,肯定会引发新一轮观赏的热潮。
不过,那也是后话了。反正在介绍了长卷的来历之后,一帮专家也识趣退场,让出位置给买票进来的人仔细观赏。
与此同时,孔老先生也找到了王观,貌似要兴师问罪。
见此情形,王观急忙说道:“孔老,这画……”
“没问你画的事。”孔老先生摆了摆手,迟疑说道:“待会你空吗?”
“什么?”王观有些错愕道:“孔老你找我有事?”
“不是我找你有事,而是有位朋友想认识你。”孔老先生沉吟道:“知道我们认识之后,他就托我问候你,顺便想在中午设宴,好好的款待你一番,不知道你有没有空?”
“这两天我没什么事,倒也算是比较空闲。”王观微微皱眉道:“不过,到底是谁想认识我呀?”
言下之意却是,那人是单纯的想认识自己,还是通过自己办什么事情?不是王观敏感,喜欢胡思乱想,而是有前车之鉴,不得不防。毕竟在负责巡展以来,他就与各色各样的人打交道,这些人之中,也有一些目的并不单纯的人存在。
对此,王观也有些习惯了,不管这些人怎么拐弯抹角,旁敲侧击,都装做没有听懂,却让他们十分失望。但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总有人不死心,前赴后继联系王观,让他很烦,但是又躲避不了。就好比现在,孔老先生开口了,他怎么可能拒绝,当然要卖点面子。
“一个朋友。”
察觉王观语气中的松动,孔老先生也随之笑道:“小友不必多虑,他只是单纯的想要结交你而已,并没有什么目的。”
“真是这样就好……”
王观肯定不会相信这种低级的套话,但是表面上却笑着说道:“行啊,有人请客,不去白不去。对了,能不能带上两个朋友?”
第969章 待价而沽
这个时候,听王观说要带朋友赴宴,孔老先生也有些意外,随即也不以为意,立即笑道:“当然没问题,人多反而更热闹,想必史密斯先生更加高兴。”
“史密斯?”
一瞬间,王观警惕道:“外国人啊。”
“嗯,美国人。”
孔老先生笑道:“来自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说起来也是我们的同行。”
“真的。”
王观一听,就多了几分兴趣。要知道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那可是号称与大英博物馆、罗浮宫博物馆并列的世界著名博物馆之一。里面的馆藏十分丰富,涵盖了世界各国的物品,其中自然少不了来自中国的珍贵古董。
当然,中国的东西只是占据了其中一部分而已,其中更多的却是埃及、巴比伦、希腊和罗马、欧洲、非洲。包括古今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雕塑、绘画、素描、武器、乐器等等,将近三百多万件艺术品。
三百多万,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自然奠定了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的地位。不过,这也不是王观关注的重点,重点在于大都会博物馆的人找自己,其中的目的应该不简单吧。
人贵有自知之明,在没有公布巡展珍宝大部分是自己的东西之前,王观觉得自己只是个无名小卒罢了。就算在圈子之中有点儿小名气,但是不至于闻名中外。
也就是说,那人的目的估计还是与珍宝有关。想到这里,王观立即笑道:“既然是同行,那就确实要好好的交流交流了。”
不管那个史密斯先生是什么目的,总要试探一番,才知道原委。与此同时,得到了王观肯定的回复,孔老先生也颇为满意。在观赏了诸多珍宝之后,到了中午时分,他就邀王观离开博物馆,朝沪城一家享富盛名的酒楼而去。
当然,出门的时候,王观也叫上了陆崇明和宋有道,一行人浩浩荡荡抵达酒楼,就在酒楼的包厢之中见到了史密斯先生。
大个子,暗金色的头发,四肢发达,很符合大家心目中的美国人形象。不过,四肢发达却不代表头脑简单,相反五十岁左右,截着一幅金边眼镜的史密斯先生,却给人一种风度翩翩的书卷气质,就好像一个学者。
好吧,据孔老先生介绍说,人家在美国出了几本书,的确是个学者。对于有学识的人,已经超越了国界,在哪里都受到尊重。
在了解史密斯先生的底细之后,王观等人自然不会傲慢无礼,而是客气问候起来,而且也得到了热情的回应。幸好只是握手礼,而不是拥抱礼,不然真有些吃不消。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史密斯敢找上门来,肯定对中国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不敢说是和安德森先生一样的中国通,但是基本的汉语还是能够说的,所以双方可以直接交流。
大家都是同行,那么交流的内容,自然是关于离不开世界各国的古董。交流之后,各人的优点和缺点也表现无疑了。
史密斯先生是研究欧美文物的,对于东方的东西肯定没有多少了解,而王观却恰恰相反,中国的东西是内行,外国的物品却直接捉瞎。唯有孔老先生,那才是真正的学贯中西,精研各国古董,并且有不低的造诣。
而且出乎意料,一脸粗犷的宋有道,也没有辜负自己有道之名,平时居然也研究过西方的油画、文学,哪怕只是理论派,却有自己的独到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