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适时,钱老笑着提醒道:“还记得丹书铁卷吧。”
“当然记得啊。”
王观心中一动,连忙问道:“已经研究出丹书铁卷的来历了?”
“没错。”钱老有几分开怀:“经过镇补之后,卷面上的文字恢复过来了,尽管只有半卷,但是从文字措辞来看,我们觉得那应该是李唐朝廷颁发给孔家的丹书铁卷。”
“孔家?”
王观又是一怔,由于有些突然,一时之间却想不起孔家是来头了。而且听语气钱老好像确定他肯定知道一样,反而让王观有几分茫然。
“曲阜孔家啊。”
察觉王观语气中的迷茫,钱老怪异的提醒道:“孔夫子的孔家,你现在就在鲁省,那是孔圣人的故乡,怎么反而给忘了?”
“啊……”
瞬间,王观恍然大悟,有些不好意思,更多的却是欣喜:“是衍圣公孔家啊。”
孔子万世师表的称呼可不是吹嘘出来的,尽管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学说不合时宜,没有受到诸侯的重用。但是在他逝世以后,尤其到了汉朝,汉高祖高刘邦任用儒生为他制定礼节,所以对于创立儒家学说的孔子比较优待。
不过真正让孔家奠定天下第一世家地位的,却是在汉武帝听信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孔家的地位一下子就突显了出来。
随着儒学的普及,天下读书人都可以说得上是出自孔子门下。为了拉拢天下读书人的心,历代皇帝也不断的加封孔家,封侯封公,一直延续下去。
期间,孔家的封号也屡经变化。到了宋仁宗年间,干脆封为衍圣公。可能是觉得这个称呼十分贴切,所以后来的明清两代一直沿用承袭,不再另外改封号了。
可以说,至少在民国以前,孔家不愧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世家,传承了两千多年,有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的殊荣。
反正在那个时期,不管王朝更迭,无论是谁坐了江山,孔家的地位却无可撼动,相反每当新朝建立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是提高孔家的待遇。
只不过到了民间年间,儒学陷入了全面低潮,在西方船坚炮利之下,大家发现儒家学术思想根本不可能救国图强,然后毫不犹豫地予以抛弃,再狠狠踩上两脚。
这种情况下,衍圣公的封号肯定是保不住了,直接改成奉祀官。再之后新中国建立了,轰轰烈烈的破四旧运动开始,曲阜衍圣公府第肯定难逃一劫。
所以钱老推测,那半块丹书铁卷,应该是在清末以后,民国时期或破四旧时期,才被人翻挖了出来,几经辗转之后,才落到了王观手里。
“你的运气不错。”
此时,钱老笑道:“按理来说,每个朝代都会给孔家一块丹书铁卷,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已经遗失了,现在得了半块,极具研究价值……”
第947章 做什么的?
“……大家都知道,孔家应该有很多丹书铁卷,但是一直没有发现实物。”
这个时候,钱老继续笑道:“有人猜测,可能是在改朝换代的时候,孔家出于谨慎的心理,所以把前朝的丹书铁卷给毁了,所以才没有实物流传下来。可是现在看到你发现的半块丹书铁卷,却是可以推翻了这个结论了。”
“那半块是左卷,还是右卷?”王观细心询问起来,如果是唐代的丹书铁卷,那么左卷归孔家保管,右卷却是宫廷库藏。
如果是左卷,确实是孔家的东西;要是右卷,那就不好说了。毕竟在唐安史之乱的时候,长安被乱军打下来了,宫廷内库肯定遭受到洗劫,很多东西因此流落民间,或许丹书铁卷的右卷也在其中。
钱老也明白王观的意思,轻松笑道:“肯定是左卷啊,如果是右卷,也没必要特意打电话给你了。不过话又说回来,只有半块丹书铁卷,确实是个遗憾。”
“就是就是……”王观深以为然。
“算了,这种事情也不能强求。”钱老顿了一顿,这才问道:“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很顺利,吴馆长很热情,也十分配合我们的工作。”王观笑道:“不过在仓促之间,也难免有些疏漏,在我们的提醒下,他也派人调整过来了。”
“那就好。”
钱老有些满意,随后迟疑道:“这么说来,你现在比较清闲吧。”
“对,上午检查完了,下午他们调整,我们明天早上再检验就行了。”王观见微知著,立即说道:“钱老,有事你就吩咐吧,我正闲着呢。”
“其实也没什么事。”钱老解释道:“我有一个老朋友,他就住在鲁省的省城之中,你要是有空的话,就替我过去拜访一下,问候一声。”
“行,地址在哪里,我马上就去。”王观爽快答应起来,心里再次感叹钱老真是知交满天下呀,哪里都有老朋友。
不过,在钱老的细说下,王观忽然发现他的老朋友可不简单。姓颜,颜回的颜,据说是颜回的后裔,再不济也是颜氏族人。
说起来,颜回没做过官,又没有留下什么著作,但是作为孔子生平最为得意的弟子,他的只言片语却在论语书中出现,思想与孔子保持高度一致。许多人觉得,如果不是颜回早于孔子逝世,估计就是孔子的衣钵传人了。
不管怎么说,在后世人的眼中,颜回也是圣人,复圣!
古代祭祀孔子,在孔子的旁边,也就是所谓的配享孔庙的一般有四人。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亚圣孟子。复圣颜子在七十二贤者之中名列第一,由此也可以知道他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高了。
当然,这也不是重点,毕竟祖宗再厉害,那是祖宗自己的本事。如果后人不争气,属于扶不起的阿斗,那也没有办法。不过作为钱老的朋友,那位颜老先生,倒也没给祖宗丢脸。属于具有真才实学,又十分低调的人。
如果不是钱老述说,王观真的不知道在民间乡野之中,还隐藏了一尊大佛。此时此刻,在钱老的提点下,他自然是拜佛去了。
一番辗转,王观来到了闹市之中。所谓小隐于野,大隐于市,颜老先生就是隐居于繁华的闹市之中。这样颇为锻炼心志,有点儿在炮火中看书的意味。
心志其实就是专注力的问题,如果足够专注,就算闹市再吵闹,一样能够静得下心做自己的事情。如果没有任何专注力,哪怕在安静祥和的环境之中,一样只会睡懒觉,而不是专心致志的读书。
这个时候,王观步入闹市,立即听到了阵阵喧嚣之声,此起彼落,连绵不断。在这些杂音的笼罩下,他扪心自问,在这里住几天还行,但是时间久了,肯定神经衰弱。说白了,还是心境的问题。年轻人还太嫩,定力不行。
王观摇了摇头,然后打量四周的环境,再向旁人的路人打听情况,片刻之后就来到了一条还算宽敞的街道之中。街道两旁,尽是商铺店面,经营衣食住行各样东西,倒也还算热闹。
一路走过去,看到一间经营文房四宝的店铺之后,看了眼招牌,王观立即露出了笑容,径直走了进去。
跨入了门口,王观顺势打量店铺情况,只见店面在三十平方左右,布置得十分雅致。在玻璃柜台之中,摆放了许多文房器物,其中以毛笔居多,各种型号的毛笔应有尽有,倒插在一个个造型别致的竹筒之中,显得十分典雅。
不过以王观的眼力,却是能够看出这些东西的质量不错,所以定价比较高,自然使得店铺的生意比较冷清。一眼望去,店里除了自己,就没别的客人了。
哦,对了,还有老板。
适时,王观注意到在店铺的角落,一个须发稀疏的老人,正在津津有味地翻阅一本十分粗厚的书籍,而且由于太过专注了,却是没有注意店里来客人了。
“请问……”
王观迟疑了下,立即轻步上前,态度恭谨道:“您是颜老吧。”
听到声音,老人这才恍惚回神,抬头一看,眼睛微眯起来:“……想买什么东西?”
“不买东西。”王观摇头笑道:“我是找来颜老的。”
“找老颜?”
出乎意料,老人显然不是王观要拜访的人,只见他随口道:“他有事出门了,跑去游山玩水,要过几天才回来。我受他之托,帮忙看几天店。你找他做什么?”
“呃……”
王观怔忡了下,感觉真是不巧,有些遗憾地解释:“我也是受人之托,前来拜访颜老,转达问候之意。”
“……这样呀。”
听到这话,老人也多了几分热情,顺势引手道:“坐,喝杯茶。”
尽管不凑巧,王观却不想这样匆忙离开,就点头坐了下来,在老人斟茶倒水的时候也及时表示了感谢。
“你来晚了两天。”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