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拣宝-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俞飞白从善如流,立即转头问道:“孔老先生,不介意让我们观赏吧?”

“当然没问题。”孔老先生爽快点头,微笑道:“这是馆藏,迟早要摆出去让大家观赏的。现在就是请几位大行家帮忙掌眼,确定真伪而已。免得拿仿品赝品当成宝贝,贻笑大方之家。”

“孔兄多虑了。”

常老摇头道:“这样的珍宝,能够完好无损地流传下来,也算是难能可贵,凤毛麟角。有一件算一件,真的假不了。”

“常老,我们还没看呢,你别剧透啊。”俞飞白稍微有些不满,随即小心翼翼捧起永乐甜白小碗仔细观赏起来。

只见小碗口外撇,胎壁薄极,典型的永乐官窑碗器型。最重要的是晶莹雪亮的胎壁能够光影照人,釉白细润恰似新鲜之蔗糖,让人看了就产生丝丝甜意。

“永乐甜白瓷,果然名不虚传啊。也难怪当年永乐皇帝对甜白瓷情有独钟,就算是西北地区觐献的和田玉碗也不喜欢,偏爱甜白瓷碗。”俞飞白感叹道,反复打量,爱不释手。

俞飞白这话也是有出处的,根据明太宗实录记载,永乐四年回回结牙思进玉碗,上不受,命礼部赐砂遣还。谓尚书郑赐曰:朕朝夕所用中国瓷器,洁素莹然,甚适于心,不必此也。况此物今府库亦有之,但朕自不用。

永乐皇帝觉得相对甜白瓷来说,晶莹温润的美玉器物都显得俗气。由此可见,在永乐皇帝的心目中,甜白瓷的价值比金银珠玉珍贵多了,属于难得的宝贝。

东西在明代就是这样珍贵,那么流传到现代更加不用多说了,反正就是历代藏家梦寐以求的珍品名瓷……

第893章 价值连城的孤品

“你也看看。”

观赏许久之后,俞飞白有几分依依不舍地把甜白瓷小碗轻轻搁了下来,示意王观打量,同时赞叹不已:“釉质洁白,肥厚如脂,迎光透视,根本看不到任何瑕疵,完全可以用完美无缺来形容了。”

“嗯。”

王观轻轻点头,如果东西是真品,那么俞飞白这话绝对不夸张。

古代官窑瓷器之所以价比黄金,那是由于烧造的成本,本来就是用真金白银堆砌起来的。大家只顾看到现在流传下来的珍品瓷器完美无暇,却很容易忽略古代皇帝对御用瓷质量的要求十分苛刻,瓷器稍有任何瑕痴,便被打碎深埋。而遗留下来的完整永乐甜白器,本身就是万里挑一的珍宝,怎么可能不弥足珍贵?

此时,王观也小心翼翼捧起小碗,一上手他就感觉东西的分量很轻巧。

这是十分正常的情况,毕竟永乐甜白瓷是半脱胎瓷,制作时在瓷胎中增加高岭土的用量,以巩固形制。淘洗原料时去粗存精,以增加白度和透光度。从成型、刻画到烧成,都需要精益求精,稍有不慎就前功尽弃了。

一件精品甜白瓷,别的不多说,首先胎质肯定要做到薄如纸的地步,这才算是勉强合格。拿起东西迎光打量的时候,薄薄的胎体呈透明状,仿佛没有胎壁似的,这才是半脱胎工艺。而且工艺说起来简单,真正要成功烧制出来,却是几千年来历代陶瓷工匠的心血智慧结晶。

“漂亮吧。”

与此同时,俞飞白也不甘寂寞,凑过来观赏道:“另外在碗壁上,还有暗花纹刻。”

“看到了。”

说话之间,王观摸出了小巧玲珑的手电筒,打开强光一照。只见在灯光下映出碗壁繁而不乱的缠枝花,在甜白釉的遮掩下,若隐若现,极美极娇嫩可人。而且透过透明状的碗壁,他执拿小碗的指纹清晰可见,充满表明了小碗的通透性。

缠枝莲暗花纹刻,那就是用白釉填成,就是先微刻了轮廓,再填入白釉料,最终送到窑中烧制完成。这个过程,就是填白工艺了。所以才说甜白,实际上就是填白。

填白工艺的精致就不必多说了,不过最引人注目的却是甜白脱胎瓷那特有的淡淡肉红色,宛若婴孩之肌肤,指不忍弹。又似刚刚剥出壳的鸡蛋,莹润无比。釉色白如凝脂、素犹积雪,色调恬静柔润,在视觉上给人以甜的感觉。

然而在强光映照下,又透出微微的粉红光晕。此情此景,就好像是甜白小碗具有了人类生命似的,净白中流露似有若无的浅红,分明就是最健康的气色嘛。

“珍品,绝对是精品中的名珍。”

俞飞白有些兴奋,眼中透出一种想要占为己有的渴望。

“孔老先生。”

一瞬间,俞飞白秉承本心,直接问道:“你这件东西有出手的打算吗?”

“怎么,你想买?”听到这话,周老有点儿惊奇,好心提醒道:“东西的价格不菲,少说也在千万以上。”

“一千两百万。”俞飞白豪爽道,也轮到他财大气粗一回。成为新晋亿万富翁之后,他一直没有表现的机会,现在终于尝尝挥金如土的滋味了。

一时之间,一些人目光闪烁,惊讶于俞飞白的财力。倒是王观和钱老了解情况,也没觉得有什么奇怪,更没有什么反对意见。毕竟永乐甜白瓷小碗,就是值这个价钱。既然俞飞白真心喜欢,他又不差买下来的钱,何必阻止?

“恐怕要让小友失望了。”

然而,在惊讶之余,孔老先生也回过神来,含笑摇头道:“这是镇馆之宝,而且收藏了十几年,也有几分感情了,不舍得转让,请你多见谅。”

“这样呀,确实让人遗憾……”

俞飞白有几分惋惜,摇了摇头之后,就不再出价了。一是孔老先生态度坚决,他也不好强求。二是东西尽管是珍品,却没有珍贵到让他不顾一切想要得到的地步。

如果说,小碗暗花纹刻不是缠枝莲纹,而是龙凤纹,或者碗心有款,或者有青花纹饰,属于《事物绀珠》一书中提到的“永乐、宣德二窑皆内府烧造,以棕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记载中的宝物,那他才会考虑要不要拼掉一半身家买下来。

“想要收藏这样的珍宝,也是需要一定机缘的。”

适时,钱老巧妙转移话题,微笑问道:“孔兄,如果没有什么避讳,不妨给我们说说,这东西你是怎么得到的?”

其他人也饶有兴趣地关注起来,毕竟收藏东西除了它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以外,东西的来历也是大家最感兴趣的事情。不然的话,收藏圈里也没有诸多曲折离奇的捡漏故事了。

“这事说来话长,那是十五年前的事情了。”

这个时候,孔老先生也陷入了回忆之中,脸上不自觉浮现笑容:“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受到朋友的邀请,去到他的家里作客。然后在他的收藏室之中发现了这个杯子,乍看之下我就可以肯定,这是永乐甜白……”

“在十五年前,中国的古董在世界范围内并不太受到重视。我的朋友又是纯粹的外国人,自然不能理解我对于杯子的感观,看见我十分喜欢,就半卖半送让给我了。”

说话之间,孔老先生笑逐颜开道:“就是前几年,他无意中了解到永乐甜白在中国市场上的价格以后,一直为这事而后悔。”

“真是幸运啊。”

众人忍不住感叹,尤其是俞飞白,再次抱怨生不逢时,好东西都被钱老、孔老这代收藏家收刮得差不多了,轮到他们年轻一代,想要碰到好东西的几率微乎其乎。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简直就是收藏家们的黄金时代。在那个时期,只要藏家们不怕辛苦,勤快一些,多往乡下跑,总能掏到好东西。可是现在古玩市场,那是资本的时代了,没有雄厚的金钱财力,想买一件国宝级的东西,那纯粹是痴心妄想。

“你还年轻,着什么急,以后大把机会。”

听到俞飞白的抱怨,常老摇头道:“我们也撑不了几年了,以后的世界终究是你们的,何必急于一时。等你到了我们现在的年纪,收藏的东西肯定也不会少。”

“但是花的钱更多呢!”俞飞白无声嘀咕了下,却没敢让几位老人家听到,不然肯定又要斥责他态度不端正了。

“你们两个也别站着。”

此时,周老笑道:“自己找地方坐呀。”

“搬两张椅子过来。”孔老先生闻声,立即挥手示意,自然有秘书在茶几旁边添加两个座位。幸好茶几比较长,倒也不显得拥挤。

两人致谢之后,就顺势坐了下来,然后又有人取杯子过来给他们倒茶,并且为其他人添加茶水……中间停歇了两三分钟,却是在酝酿另外一个话题。

等到添茶的人退下去之后,周老举杯抿了口清香茶汤,随即笑道:“孔兄,你可是海外首屈一指的大藏家,镇馆之宝可不仅是永乐甜白这一件而已吧?”

“大藏家之名可不敢当。”孔先生连忙摆手,自谦笑道:“小有积蓄而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