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欧阳一听,脸上笑意更加浓郁:“我只收藏明清现代的瓷器,类似元青花,宋代五大名窑什么的,珍贵是珍贵了,但是赝品太多,我不敢去碰那个雷区。”
“你这个想法很实在……”王观称赞起来,不过却没有把话说全,因为不仅是元青花、宋五大名窑假货横行,明清两代的赝品瓷器也更加泛滥成灾。
欧阳没听出弦外之音,自然十分高兴:“其实这些东西也不算什么,估计全部加起来,也没有你店里的金山胜迹图值钱呢。不过这两天我准备收购一件绝世珍品,价值绝对不低于唐伯虎的金山胜迹图。”
“哦。”
王观和俞飞白一愣,顿时大感兴趣。要知道唐伯虎的金山胜迹图价格可不低,在拾遗阁展示之后,一直到现在还有人不死心的想要买下来。而且价格一次比一次高,最近的一次报价已经接近七千万。
七千万,实实在在的七千万,绝对不含任何的水分。如果不是已经度过了难关,银行户头重新厚实起来,王观说不定真的忍不住动心,答应把金山胜迹图卖了。
可是现在却听说欧阳准备买一件与金山胜迹图同样价值的东西,两人自然十分的好奇,特别是俞飞白,更是心急的打听起来:“杨哥,你说的是什么东西呀?”
“永乐青花荔枝绶鸟图大盘。”
欧阳也没有关卖子,直接说了出来,然后也有几分纠结:“那可是稀世珍品,不过价格有些贵。这几天我就是在犹豫要不要买下来,以至于没有参加昨天的狩猎大会。”
“到底多贵?”慕容光有些惊奇道:“你这土豪也有嫌东西贵的时候?”
“人家开价七千万。”欧阳皱眉道:“我肯定要杀价,可是杀到六千万,就杀不下去了。”
“六千万?”慕容光沉吟了下,也随之轻轻点头:“确实有些贵。”得,看他轻描淡写,不惊不乍的样子,就知道他也是一方土豪。
王观心里嘀咕,同时好心提醒道:“欧阳先生,但凡价值连城的东西,小心谨慎一些总是不会错的……”
毕竟观看眼前这些收藏品之后,王观真的很怀疑欧阳的眼力。
第774章 锔瓷
这个时候,王观的暗示也十分明显了,欧阳当然能够听得出来。不过由于王观的语气也比较委婉,欧阳倒是没有听出他是在怀疑自己的眼力,只当成是朋友之间的关心。
既然是关心,欧阳没有理由生气,反而连忙解释起来:“东西肯定是真品,毕竟是锔过的物件,不可能是赝品。不过也就是由于这个原因,我感觉要价六千万太贵了,所以才在犹豫不决,不能一下子下决心。”
“锔瓷?”
一时之间,王观和俞飞白愣住了。
说到锔瓷,一般人还真不太明白。主要是现在的瓷器便宜,就算碎了裂了,直接一扔重新买过就是。但是在古代却不是这样,一些珍贵的瓷器裂了,主人却十分爱惜,不舍得扔,所以会请高明的匠人锔钉起来,再重新使用。
当然,这里据说的珍贵瓷器,不仅是相对富贵人家来说,也相对普通百姓来说。锔瓷未必就是那些精细的官窑珍品,也有可能是普通百姓家里的大盘大缸之类的器物。毕竟大盘大缸在古代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价格也不菲,就算开裂了也不舍得换新的。
这个时候,锔瓷这门手艺自然应运而生。现在锔瓷器的少了,原来大街上经常可以听到锔锅锔碗锔大缸的吆喝声。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儿,说的就是这门锔瓷的手艺。
在锔瓷的过程中,打孔的师傅手要拿的很稳、很准,绝对不能打穿,而且钻的孔要非常对称,不能有一点偏差。另外就是锔子的大小要计算很准确,否则做好后盘子会漏水。
只要满足了这几个条件,锔钉好的瓷器就会严丝密合,绝对不会出来渗水漏水的现象,可以称得上是巧夺天工。
一般来说,锔瓷不怎么值钱。尤其是百姓家锔钉的大水缸,就算流传到现在,那肯定也是不值钱的玩意。不过也有例外的时候,比如说在日本就有一个十分显著的例子。
传说中国南宋时龙泉窑有一个精美的碗被传到日本,一直被当做国宝收藏。到了日本室町时代,这只碗被掌权大将军足利义政收藏。
大将军非常珍惜它,但还是不小心碰裂了。于是大将军派使者带着碗来到中国,恳请大明皇帝依照原样再赐一只。但是礼官遍访各窑,却由于工艺原因,已经仿不出原件的釉色。使者无奈,只好请高明工匠把碗锔钉好,又带回了日本。
从这个案例就可以知道,锔瓷这件事情,在明代是十分普遍的。
不过由于时代的审美观有异,现代的许多古玩收藏家,对于锔器很不喜欢,觉得一排锔钉很难看。所以就算有人买到了锔瓷,也会特意请人把锔钉拔开,再用粘胶仔细粘合起来,这样看起来确实更加美观。
当然,不喜欢锔瓷,并不代表锔瓷没有价值。在2007年的时候,有一件钉了一圈接痕锔钉的明正统青花龙纹大缸,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之后,最终以209万元成交。也就是在那个时候起,许多藏家才开始正视锔瓷。
“既然锔过,那就是残器了。”→文¤人··书·¤·屋←
与此同时,俞飞白皱眉道:“那大盘到底有多好,竟然敢要价六千万?”
“东西很好,非常精美。”
看见俞飞白怀疑,欧阳居然立即维护起来:“尽管大盘从中间开裂在两半了,但是锔钉的手艺十分精良。高明的巧匠在盘底锔钉起来,十分的细密。如果在正面观望的话,根本看不出有裂纹的存在。”
“总而言之,除了这点瑕疵以外,再也没有什么毛病。青花的发色漂亮,荔枝绶鸟纹饰又十分罕见,全世界再也没有同样的东西,属于独一无二的珍品。”
说话之间,唯恐其他人不信,欧阳快步走了出去,片刻之后返回,手里却多了一叠相片。不是小相片,而是九寸左右的大相片。
“你们看……”
欧阳把相片亮出来,王观等人连忙看去,只见相片是一个青花大盘,盘心绘绶带鸟立于的荔枝树上,悠然俯身,欲擒小虫,活泼生动,栩栩如生。
在盘心四周的弧壁边沿,则是六簇荔枝纹饰。美丽的青花纹饰错落有致的分布在大盘中,却不显得有丝毫的繁琐痕迹,相反还十分的清秀雅致,自然细腻之极。
最重要的是,无论王观他们怎么观看,硬是没能从高清相片之中发现裂纹的存在。直到欧阳出示盘底的相片,大家才看到一条细密好像是拉链的锔纹。
“就是这样钉起来?”慕容光很是惊奇:“这样牢固吗?”
“当然牢固,就算盛热汤也不会渗漏。”欧阳十分肯定道:“而且表面如果不是认真打量,或者拿高倍放大镜特意去寻找的话,绝对看不出缝来。”
这已经是欧阳第二次强调了,可见东西真的很好,让他十分动心。
“看起来挺不错的。”这个时候,王观斟酌起来,逐一把相片仔细看过之后,才笑问道:“对了,不知道这个盘子有多大?”
这是相片,没有参照物对比,还真是不好分辨大小。要知道物件的大小,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东西的价值。不是说小物件就不值钱,主要是大的东西,肯定有一定的加分。毕竟以古代的工艺,想做出又大又精美的东西,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再说了,但凡大物件,在流传的过程之中,最容易磕碰坏了。这个大盘就是最好的例子,不然也不会让人锔钉起来了。如果能够完好无损的流传到现在,价格肯定还能再翻一倍。
“这个是大盘,很大的盘。”
此时,欧阳兴冲冲道:“我亲自量过了,盘的直径有59。5厘米,属于不可多得的大器。但是在观赏的时候,却没有任何臃肿的感觉。相反还显得十分庄重大气秀雅……”
欧阳赞不绝口,这情形分明是十分意动,打算把东西买下来的征兆。对此王观也不感到意外,毕竟通过照片欣赏这件东西,他也有几分怦然心动的感觉。
然而,在没有看到实物以前,王观还是有几分疑虑:“欧阳大哥,恕我冒昧打听,这东西到底是什么来历呀?”
不管是什么样的东西,尤其是珍品的古玩,最讲究它的来历,也就是所谓的传承有序。祖上传下来的,自然是有脉络可寻,又或者是挖地盗墓打捞海底宝藏得到的,也是一种来历。一切的一切,都有一个说法,不可能凭空变出来。
赝品就是凭空变出来的,所以卖赝品的人总是喜欢给东西编造故事。然而故事终始只是故事,无论编得多么逼真,也比较容易让人识破。
“这是海归瓷。”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