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拣宝-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件国宝,这是一件稀世珍宝,具有无与伦比的文化价值、研究价值……”

“听见了没有,果然是珍宝。”

“废话,如果不是好东西,怎么可能藏得这样严实。”

一句话之后,效果立竿见影,本来松散的情况马上消失了。不过厅长也不蠢,知道有些事情不能一而再,再而三。既然已经谈到这里了,厅长索性顺水推舟,又继续笑道:“想必大家肯定十分关心这是什么稀世珍宝吧?”

在这个地方,厅长顿了一顿,底下的人也很给面子,稀稀疏疏的应和了一声。尽管声音不够整齐,不过足够让厅长惊喜了一把。以至于在省电视台的后期制作之中,把应和的声音调大了几倍,形成一个官民互动的经典事例。

闲话少说,反正心情舒畅之下,厅长立即招呼随行的几个领导,然后相隔开站在红布下,每人捉住一根垂下来的绳带,等记者拍了十几张照片之后,这才依次拉动绳带。只见红布一节一节掉落,逐渐显现出一幅书法长卷。

“咦?”

柳亮眼了一眼,顿时错愕道:“段哥,这个不是……不是卖给刑秋的东西吗?”

此时,柳亮压低声音道:“怎么会出现在这里了?该不会是那小子当成真东西,所以拿出来参加展览吧。”

“有可能。”小段也感到十分意外,不过倒是赞同柳亮的说法。

就在这时,厅长兴高采烈道:“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前后赤壁赋大字书长卷,根据我省书画鉴定大师池老等人的精细考究,最终证实这是东坡居士的真迹手稿,属于价值连城的国宝级文物。现在我们有请池老上台,为大家做一个详细的讲解……”

“什么,苏东坡真迹?”

刹时,人群之中一片哗然,如果不是有保安挡着,恐怕已经有许多人蜂拥而上,挤到墙壁旁边围观打量了。至于小段和柳亮两个人,却是直接傻眼了,脸上充满了惊诧、迷惑、难以置信之色。

第737章 五色土、五色泥

“大家安静,静一静……”

与此同时,池老走到了前台,笑容满面道:“我理解大家的心情,实际上在得知这幅长卷是东坡真迹的时候,我和大家一样激动,第一反应这会不会是赝品,或者仿品……”

听到池老这话,众人也渐渐冷静下来,更加专注的聆听。

“不过我要告诉大家,这是真迹,毫无疑问是东坡居士的真迹。”池老声音激昂道:“我之所以敢这样断定,不是空口说白话,而是有切切实实的证据。”

“首先大家看长卷上的书法,通篇是苏东坡的风格。书风尽显天真烂漫,不受唐楷法度的拘束。在墨色淋漓之中,充满了纵横捭阖的磅礴大气……”

“其次就是题跋,长卷不仅有东坡自己本人的跋文,另外还有黄庭坚、朱熹、魏了翁、邓文原等等书法家、大学者的亲笔题跋。根据我们仔细研究,再和这些人存世的书法印证,可以肯定跋文确实是出自他们的手笔……”

“第三,就是长卷上的款印了。我们得到这件东西主人的允许,在几个不怎么重要的印文上提取了一些印泥颜料,再通过化学手段分析,证实了印泥存在的年代……”

“另外就是,我们通过精密仪器探测,可以肯定长卷绢纸确实是北宋年间的东西。当然,最重要的是……”

此时,池老表情一肃,郑重其事道:“我们省博物馆,书画鉴定组全体成员,另外还包括邻省收藏家协会的鉴定大师、以及蜀中眉山三苏堂博物馆鉴赏家……”

在池老列举的时候,田老等人纷纷上场,站在了他的旁边。

片刻之后,台上已经站满了人,粗略计算大概超过了二三十个。一个个白发苍苍,又或者人到中年的鉴赏家共聚一堂,倒也显得颇为壮观。对于这些鉴赏家们,有人认识,也有人不认识却听说过,反正也知道他们是属于很有名望的人物。

这个时候,这些常人眼中很有名望的人物,或是脸带笑意,或是表情严肃,然后在池老的示意下,异口同声道:“经过我们共同鉴定,一致认为这是东坡真迹!”

这不是噱头,而是对于国宝的重视。他们用自己的名誉担保,打消世人对这幅前后赤壁赋长卷的疑虑。而且,效果也十分明显。

众人在经过震惊之后,也知道台上的这些人,可不是电视上某些不靠谱的专家,既然现在一致认为东西是真迹,那么肯定错不了。再说了,如果只是两三个人担保,大家心里或许还有些嘀咕,但是二三十个人一起作证,可信度起码翻了好几倍。

也就是明白这个道理,小段和柳亮两人相互看了眼,表情极为复杂。要知道昨天他们还把东西当成是赝品,可是今天却有人告诉他们,那是价值连城的珍宝,你说他们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后悔?那是肯定的事情,后悔得连肠子都要打结了。

然后就是深深的恨意,痛恨自己为什么要有珠无珠,轻易把东西卖了……

且不提两人悔恨交加的心情,反正在这个时候,两人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根本翻不起什么风浪,甚至不敢翻起任何风浪。毕竟周围身强力壮,严阵以待的保安可不是吃素的,敢扰乱公共秩序,绝对没有什么好下场。

与之相对的就是,王观心情十分舒畅,看着激动兴奋的人群,他也总算明白为什么许多收藏家极力于开办博物馆的原因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自己有什么好东西,最好不要敝帚自珍,而是舍得与大家分享。

这样一来,自己的快乐和大家的快乐汇聚在一起,就能直接化成欢乐的海洋。其中的成就感、满足感,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解释得清楚的,反正王观乐在其中。

不过,没等王观高兴多久,就看见刑秋垂头丧气的走了过来。

“怎么样?”王观瞥了一眼,轻微笑道:“一战而定没有?”

“你这是在嘲笑我吗?”

刑秋没好气道:“我还没有失败……对了,你知道五色泥是什么吗?”

“五色泥?”王观一怔,有些不解道:“好端端的,你打听这个做什么?话题跳跃性太大了吧。”

“没办法,那个美女说了,如果我能帮她找到一块极品五色泥,她就答应给我一个机会。”说话之间,刑秋皱起了眉头:“不过五色泥又是什么玩意?五种颜色的泥巴吗?”

“确定是五色泥,而不是五色土?”王观确认起来。

“呃,两者有什么区别?”刑秋莫名不解。

“肯定有区别啊。”

王观慢慢解释道:“如果是五色土,那就比较好办。要知道在我国古代,一直存在着社稷祭祀的制度。古代把祭祀土地神的地方称为社,把祭祀谷物神的地方叫做稷。古人觉得,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所以非常重视这两样东西,甚至把国家称为社稷……”

“这个我知道,说重点。”刑秋挠头道:“这个‘社稷’,和五色土有什么关系?”

“祭祀用的社稷坛,一般是用五色土建成。”

王观笑道:“现在京城中山公园内就保留有明代建造的社稷坛,铺垫了五种颜色的土壤。东方为青色、南方为红色、西方为白色、北方为黑色、中央为黄色。五种颜色的土壤,寓含了全中国的疆土,由全国各地纳贡交来,以表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意。”

“这样呀,听起来有些麻烦,不过收集起来还是蛮简单的。”刑秋喃喃自语,毕竟现代交通十分便利,只要他舍得花钱,估计一天之内就能把五色土全部汇集在一块。

“确实比较简单,所以我才问你是五色土,还是五色泥。”

王观又笑道:“如果是五色泥,尤其是极品的五色泥,那就不容易了。呃,应该说很难很难,难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地步。”

“什么意思?”刑秋连忙问道:“五色泥又是什么东西?”

“你觉得五色泥会是什么东西?”王观反问起来。

“五种颜色的泥料?”刑秋小心翼翼揣测道:“不过我感觉没有那么简单。”

“你的感觉还是蛮靠谱的,东西说简单不简单,但是点破了却不值得一提。”王观目光闪动,神秘笑道:“那个美女是宜兴来的吧。”

“……不知道。”刑秋错愕道:“你怎么觉得她是宜兴人?”

王观不再卖关子了,直接揭示答案:“因为五色泥就是紫砂泥。”

“什么?”刑秋一愣,接着一脸怀疑道:“紫砂泥不是紫色的吗?怎么又成五色泥了?我听得非常清楚,她说的是五色泥,而不是紫砂泥,标准普通话……”

“谁告诉你紫砂泥就是紫色的了?”

王观有些无奈道:“你去查一下资料就知道了,其实紫砂泥是绿泥、红泥、紫泥的统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