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拣宝-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

一瞬间,老孟和沙庆丰恍然,只顾解说却是忘记了王观不是向他们请教的顾客,而是非常厉害的行家,用不着他们指手画脚。

“皮大哥又在捧我。”王观摆手笑道:“我再厉害也有限度,也需要多多的交流,听取大家的意见才能有进步啊。”

“你进步还不够快呀,再进步下去还给不给别人活路?”皮求是调侃了句,随手把香炉放回桌子上示意道:“兄弟你的宝贝,请慢慢欣赏。”

王观也不矫情,直接把笔筒状香炉拿到手中仔细的把玩,只见炉子内外的大小开片古拙,自有一股难以言喻的韵美。

同为五大名窑之一,黑定茶盏表层漆黑透亮,那是一种完美无缺,十分纯粹的宝光,而这个三足小香炉则是周身冰裂,布满变化万千的残缺美。

人的审美情趣十分矛盾,在通常的情况下,非常喜欢完美无暇的事物,这些可以从才子佳人花好月圆的故事得出结论。

然而在有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又十分欣赏那种十分虐心的悲剧情节。所以化蝴什么的才可以传唱千年,甚至直到今天各种虐来虐去的宫斗剧、苦情戏依然大行其道,称霸晚上的黄金点档。

当然这种心理在清代的时候,就有一个叫龚自珍的文学家,书写了一篇病梅馆记,一针见血的点明了这是一种病态审美观。

不过病态审美这个词比较难听,大家是不乐意承认的,自然要换一个文雅的说法,就是所谓的残缺美,又或许是别具一格的古朴自然天趣。

反正就是一个意思,古往今来,许多人都十分欣赏这种美感,自然而然把这种天趣在瓷器上发扬光大,也造就了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哥窑在今天不可撼动的地位。

“怎么样,东西不错吧。”

与此同时,皮求是笑道:“就是器形小了点,而且是比较常见的哥窑品种,所以价格肯定远不如黑定茶盏……”

第642章 袖里青蛇胆气粗

此时,皮求是摇头叹气,表示笔筒状的哥窑三足小香炉,不如黑定茶盏值钱,语气之中还有几分不满足的惋惜。

听到这里,老孟和沙庆丰却想要吐血,这叫什么?人心不足蛇吞象么?你当哥窑是大白菜呀,每个季节都有,而且可以挑挑拣拣,不满意还能换颗大的……

想一想,按照某些专家的推断,真品哥窑在全世界就只有一百多件,现在好不容易出现了一件,不欣喜若狂也就算了,居然还嫌弃,这不是找骂是什么?

“别这样看着我。”皮求是摆了摆手,轻描淡写道:“这样的东西对于王兄弟来说,那是一般般的小漏,不值得大惊小怪……”

老孟和沙庆丰嘴角抽动了下,尽管没有开口,但是眼神意思却十分明显,觉得皮求是这是在吹牛不打草稿。

“不信就算了。”皮求是耸了耸肩膀,无所谓道:“反正你们以后与王兄弟接触久了,就知道我有没有撒谎。”

这个是必然的事情……

老孟和沙庆丰轻轻的点头,不管是黑定茶盏,还是眼前这个哥窑三足小香炉,都是他们志在必得的目标,肯定要与王观多接触,劝说他交给自己运作。

就在这时,王观顺手把三足小香炉放了下来,然后笑道:“皮大哥,这东西可不一般,我要带回去珍藏的。”

“知道你不会出手。”皮求是笑嘻嘻道:“所以有人注定要失望了。”

老孟和沙庆丰却十分淡定,显然也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毕竟才到手的东西,不管谁是都要收藏鉴赏一段时间,不会匆匆忙忙出手的。他们有足够的耐心,可以等……

“对了。”

王观笑了笑,忽然指着木雕神像道:“这尊吕祖像,能确定它的来历吗?”

其他人的注意力也随之转移回来,皮求是直接摇头道:“这个比较难判断了,毕竟工艺的特征也不是十分明显,应该是地方工匠的手艺,谈不上什么派别。”

“没错。”沙庆丰赞同道:“就是普通的东西,也说不上什么来历。”

“这样呀……”

王观微微的点头,也颇为好奇似的半蹲下来,然后又随手扯了条毛巾轻轻把神像和龛阁上的灰尘轻轻抹去,再仔细的观察木雕神像。

“咦,好像有字。”

忽然之间,王观指着龛阁侧壁道:“你们看,上面好像有字。”

“什么。”皮求是三人连忙凑了过来,低头打量就发现侧壁上有几分乌黑,却没有看见王观所说的文字。

就在三人感到迷惑不解的时候,王观却突然站起来拿了一杯清水,然后掬了些水微洒。水珠把木质的侧壁打湿了,马上就看见微微的墨迹显现了出来。

“啊,原来是墨字……”

一瞬间,另外三人才恍然大悟,也感到一阵惭愧。

“丢脸啊。”

与此同时,皮求是摇头晃脑道:“亏你们还是前辈,连上面有字都没有发现。”

“诶,少撇清关系。”沙庆丰鄙夷道:“你还不是一个德性,比我们先看,一样是睁眼瞎,还好意思说我们……”

“就是。”老孟也同仇敌忾的谴责道:“最恨你这种马后炮。”

在三人相互抨击的时候,王观也没有闲着,继续洒水很快就把一面龛阁浇湿了,同时上面的文字也慢慢的浮现出来,勉强可以让人辨识。

这个时候,另外三人也不再斗嘴了,而是仔细的关注上面的文字。

看了一眼,皮求是就轻声诵读:“朝游岳鄂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

这首诗在场几人都知道,也明白其中的典故。据说吕洞宾修炼有成之后,三次路过岳阳,在岳阳楼上狂饮,世人皆不识,所以干脆趁着醉意在岳阳楼上题诗一首,主动表明了身份。直到现在,在岳阳楼的旁边还有一座三醉亭,就是为怀念吕洞宾建筑的。

当然,典故只是其次,重点是通过这首诗的文字,探索背后的深层含意。这首诗是吕洞宾所作,不过也可以百分之百肯定,这绝对不是他的手笔。

毕竟在吕洞宾死了以后,再到他被神化成为八仙之首,也需要一个程度。活神仙那是别人的叫法,等到大家尊他为吕祖,并且立像供奉的时候,估计他也早就灰飞烟灭了,自然不可能在自己神像的龛阁侧面写字。

毫无疑问这是后人的手笔,另外文字没有落款,而且字体一般,显然是雕刻神像的匠人,或者供奉吕祖的虔诚信徒书写的字迹。

问题在于,单纯是字迹,似乎也没有什么研究价值。

“唉。”

皮求是左右看看,无奈摇头道:“没有名款,甚至连年款都没有,也是难。”

“看看另外一边有字没?”老孟说道,也掬了些水一洒,可惜却白费力气了,对边根本没有任何字迹。

“这人也真是……”沙庆丰见状,也摇头道:“既然好心供奉吕祖,那么至少留下年月日姓名之类的,向吕祖表一下诚心呀。”

这话沙庆丰可没有乱说,而是在指一种供款。古代可没有做好事不留名的说法,但凡是虔诚信徒供奉给神仙的东西,无论是佛还是道,反正在东西的上面肯定留下某某弟子在什么时候诚献之类的款刻。

比如说大名鼎鼎的元青花在发现之初,就是由于有人在一个青花瓶子之上,看到了某路某县某乡德教里荆堂社奉圣弟子某某,喜舍香炉花瓶一对,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等等字样。

这属于专门写在供器上的供养款式,有供养人姓名及具体年代,对鉴别器物年代具有重要参照意义。至正为元末顺帝的年号,所以大家才可以肯定瓶子就是元青花。

一般来说,供器上要么完全没款,要么就是款刻齐全。可是这尊神像的龛阁明明有诗文,也算是一种款了,但是款字却不全,着实让人费解。

在另外三人摇头的时候,王观也装模作样的沉吟了下,突然伸手把吕祖神像在龛阁之中抱了出来,然后小心翼翼的搁在桌面上。可以看得出来,这尊神像已经好久没有人动过了,所以在王观搬挪的时候,在神像的身上哗啦啦的掉洒片片灰尘。

“兄弟,你还不死心呀。”

见此情形,皮求是摇头道:“我觉得你也不用费这个心思,就算弄清楚的神像的来历又怎么样?就是一个普通的木雕,也没有多少价值。”

老孟和沙庆丰深以为然,就是发现木雕材料是普通的樟木,而且神像的雕工也不怎么样,两人才没有了兴趣,自然不再花心思观察。要不然的话,随手拿一条毛巾擦一擦神龛,肯定发现侧边的文字。

所以说什么疏忽大意,不够细心什么的都是托词,真正的理由还是态度问题。所谓态度决定一切,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