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拣宝-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陶老欣然道:“对于我来说,能够用四五万买到这套书,也算是拣了大便宜了,所以才要感谢小伙子送我一份厚礼,多少让我有些不好意思……”

“没事,他有钱,也是大土豪,不在乎这三五万的。”乔玉笑嘻嘻道:“对吧,小叶。”

贝叶轻盈一笑,回避了这个问题,就是看了眼王观,感觉有些好奇:“来之前,你应该没带这两本书,是刚才买的吧?”

“对,附近广场不是有旧书摊吗。”王观点头道:“就在书摊上淘到的,也没花多少钱。”

“哦?”

陶老有些惊诧:“那边的旧书摊我也偶尔去逛逛,怎么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好书。”

“应该是新进货的。”王观笑着说道:“看来是我的运气比较好,摊主才进货回来就给我遇上了。”

“花了多少钱?”乔玉好奇追问。

“不多。”王观轻笑,没有回答。

“不多是多少。”乔玉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意味。

“八十五块!”

适时,韩朗在旁边开口道:“两本书一共八十五元。”不是他想突显王观,主要是再不说话估计就被大家遗忘了。

“什么,这么便宜?”乔玉一惊,回头道:“老师,你是不是弄错了,才几十块钱的书你就看成几万块了。要是让你遇见了,那岂不是亏死你。”

“你呀,不懂就别乱说,人家这叫拣漏。”

陶老眼中充满了赞许之色:“旧书摊有许多不错的东西,我也曾经买了几样回来。主要是看个人的眼力,有这个本事才能发现好东西。小伙子目光如炬,加上运气又不错,拣了一个大便宜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就像老师前些年买到的草书千字文一样?”乔玉笑笑眯眯道,非常清楚陶老最得意的是什么事情。

“哈哈,差不多。”陶老果然很高兴,眼中尽是掩饰不住的笑意。

“老师,你那字卷应该还在吧。”这一瞬间,乔玉终于图穷匕见,笑眯眯道:“拿出来让他们看看,鉴赏一下嘛。”

很显然,他们不仅是王观,自然也包涵了韩朗。另外,对于乔玉的“包藏祸心”,韩郎除了苦笑以外,就是深深的无奈了。

同时作为老师,陶老也比较偏爱乔玉这个性格直爽的弟子,既然她有需要,陶老自然是顶力相助,立即欣然起身走进房间,把他的珍藏草书千字文字卷拿了出来。

之后,陶老把字卷解开,小心翼翼的铺在干净的桌面上,这才招呼道:“来,你们看看。”

“老师,我看过了,小叶又不通书法,你让他们两人看就行了。”乔玉挥挥纤手,果断抱着贝叶笑眯眯的打算看热闹。

与韩朗的踌躇不同,王观倒是见猎心喜,急忙走到桌子旁边观赏起来。

千字文,那是南朝梁武帝时期,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奉皇令从王羲之书法中选取一千个文字,一夜之间编纂成文。文中一千字没有任何重复,堪称经典著作。所以千字文形成之后的一千多年来,不仅是孩童的启蒙读物,更是历史书法名家练笔的锦绣华章。

不过,提到草书千字文,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陈隋年间僧人,王羲之七世孙号永禅师的智永和尚的真草千字文,以及宋徽宗赵佶的草书千字文……

第608章 纯粹直接的理由

真草千字文那是智永和尚的传世代表之作,也是我国书法史上留传的千古名迹。话说当年智永和尚为了弘扬佛法,曾经写了千字文八百余本散于世间,江东诸寺各给一本。

不过很可惜,由于年代久远,加上保管不当的原因,大部分的草书千字文已经失传了。到了北宋年间,宫廷内府只收集了剩下的七八本而已。

可能是觉得真迹保管不易,宋徽宗这个最喜爱舞文弄墨的皇帝,干脆自己书写了一幅,然后这个版本的草书千字文就成为了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

当然,除了两个比较著名人物的草书千字文之外,还有许多名家的作品。远的就不提了,近的就有七十年代中期,启功先生花了七天时间创作的真草千字文。

另外还有种种版本的草书千字文也不必多提,反正这幅作品能让陶老这么的珍惜收藏,想必肯定不是普通的佚名作品,多半是出于名家之手。

此时,王观仔细观赏作品,只见字卷上的文字比较淡雅清奇,不像某些草书作品非要把纸页弄得墨色淋漓不可,仿佛不这样做就不能突显出草书颠狂潦倒之意。

反正这幅草书给人的印象就是草是草了,但是文字潇洒脱俗、简洁质朴,自有一番独特的美感,充满了小清新的气息。

乍看之下,王观连笔款都没有留意,就直接判断道:“于右任标准草书。”

草书还有标准,是不是觉得有些可笑?

然而,这却是事实。实际上自从草书诞生之日起,确实没有什么标准可言,大家自己写自己的,颠也好,狂也好,乱更好,含糊不清更没有关系,反正只要你写的字,符合大家的审美观,那就是好作品。

不过,到了民国年间,当时的大书法家于右任先生觉得汉字太难认太难写,为了求制作之便利,尽文化之功能,节省全体国民之时间,发挥全族传统之利器,于是取百家草书之长,创立标准草书。

所以经过了多年的研究,于右任先生吸收了历代书法大家所长,归纳出来的有条不紊、易识、易写、准确、美丽的草法,最终创造出了标准草书。

书成之后立即引起轰动,成了初学草书者最喜临摹的入门课本,是学草书的最佳途径。也成为草书发展史上的新高峰,更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也就是这个原因,于右任先生也有了当代草圣的美誉。

由于标准草书的字体比较规范,王观自然很容易就辨识出来了。

当然,虽说是标准草书,但是是谁的作品,那也要需要仔细鉴别。毕竟于右任先生二九年就开始研究历代草书,三二年创办草书月刊,再标准草书问世,距今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这段时间,有人按照标准草书来创作书法作品,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与此同时,陶老笑问道:“小伙子,这幅字帖怎么样?”

“好!”

王观首先予以肯定,一幅书法作品,其实也与图画差不多,不仅是要观看每个字的细节,更要注意整个布局。唯有整幅作品的字体疏密有致,笔墨浓淡自然,这才会给人一种美感,才能够称得上是佳作。

显然眼前这幅字卷已经达到了这个标准,另外就是要看笔款、钤印了。如果是名人作品,那么价格肯定很高,要是作者名声不显,那么价格自然低很多。

没有办法,这是行情,也是市场的规律。其实名人作品,说白了也是一种品牌,人家买的就是品牌,觉得有质量保证,更能升值,价钱肯定不断攀升。

扯远了,言归正传。这个时候,王观才向左下方的笔款看去,只见那里有右任两字款,以及一枚红泥白文印章。

“果然不出所料……”

见此情形,王观也没有多少意外。毕竟一开始的时候,他就有这样的想法了。如果不是名家名作,恐怕陶老也不会那么重视珍惜。

“你怎么看?”陶老又继续问道:“有人说这是临摹之作,因为这些字体与标准草书有些细微的差异。”

“这是髯翁真迹。”王观肯定道,于右任先生最特立独行的地方,就是留了一把大胡子,所以才有髯翁的别号。

“当然,有差异也十分正常。”

王观微笑解释起来:“毕竟当年于右任先生集古今草书的章法,一点一点摸索练习,才创造出了标准草书。那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变更的过程,期间也是几经易稿,最终才确定了下来,成为我们现在所看见的标准草书。这篇字帖显然是这个过程中的作品。”

“哈哈,说得太对了。”陶老深以为然。

王观笑了笑,又沉吟道:“另外,这篇千字文字帖,应该是右老的练笔之作。”

“怎么说?”陶老眼睛一亮。

“于右任先生的书法雄豪婉丽,冲淡清奇。特别是到了晚年,他的草书更进入到出神入化的境界,真是字字奇险,绝无雷同。”王观慢慢评点起来:“在他的笔下,将草书熔章草,今草、狂草于一炉,时呈平稳拖长之形,时而作险绝之势,给人以仪态万方之感。”

“不过,这篇字卷显然不是晚年精心创作的作品,因为有些字体太过规矩了。”

王观笑着说道:“有时候世事就是这样奇妙,按理来说字体规矩,那么应该是用心创作才对。可是事实却恰好相反,对于草书来说,随意性极大,才符合草书的审美标准,所以越是规矩反而说明你没有用心创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