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当代-2006年第1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元前二年正月初一,发生日蚀。在汉朝人看来,这是上天明确无误的警告。哀帝惊恐不已,下诏让大臣们献策。郁郁已久的大臣们纷纷上书说这是上天对王莽遇到的不公正待遇的反应。鉴于舆论的压力,哀帝只好以侍候王政君的名义让王莽重返京师。 
九 
   
  还没等王莽为重新获得权力进行更多的努力,公元前一年,25岁的汉哀帝突然去世。而在此之前,他的祖母与母亲傅丁两后都已去世。上天又一次向王莽露出笑脸。 
  在汉哀帝胡作非为的时候,王政君默默地独居深宫,不动声色,而现在,这个资深女政治家以迅雷之势采取了行动。在哀帝去世的当天,她就驾临未央宫,收取了皇帝的玺绶。接着召见大司马、皇帝的情人董贤,问他打算怎么处理皇帝的丧事。乳臭未干的董贤在王政君面前居然吓得连句完整话都说不出来。王政君马上掂出了这个人的轻重,命使者火速召王莽进宫。 
  王莽又成了大司马。 
  王莽做的第一件事是罢免董贤,此人早已成为哀帝的替罪羊,成为人人痛恨的目标。董贤畏罪自杀后,没收其财产43亿,充实国库。 
  王莽做的第二件事是选立中山孝王之子,九岁的刘衍即位,是为汉平帝,此人与无子的哀帝血缘最近,立他为帝顺理成章。同时,王莽命令,平帝的亲属不得进京,以绝外戚之患。 
  接着,他把傅丁两氏的外戚全部赶出长安,任命自己那些名声良好的朋友亲信占据要津。挖傅丁两后的坟墓,以平民愤。 
  三件拨乱反正的大事做罢,整个大汉天下欢声雷动。久久压抑的人心得到了充分的舒展,人人都以为,灾难终于过去,光明就要来临。王莽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大汉王朝在王莽的领导下,眼看就要迈入一个全新的伟大时代。 
   
  十 
   
  有人说王莽处心积虑地篡位,而实际上,他更像是被民众一步步推到皇帝的宝座上去。 
  汉朝时的上天和民心看来是心有灵犀,高度默契,王莽执政前的百十年,灾异屡见,什么夏天降霜,冬天打雷,山崩泉涌,地震石陨,日蚀月食,星辰逆行,老天爷搞神弄鬼,忙得不可开交。《春秋》所记载的灾异品种在西汉末年几乎都全了。一旦有了一点什么事,老百姓们就捕风捉影,添油加醋,三人成虎,口耳相传,闹得天下人心惶惶。 
  可是,王莽上台后,这类灾异渐渐消失了。相反,“祥瑞”却渐渐出现了。 
  “祥瑞”这个东西,是上天心情愉快的表示。如果天下大治,人心舒畅,上天就会降下些稀奇好玩的东西,以资精神鼓励。汉武帝打猎的时候,就捕获了一头独角怪兽,被认为是“白麟”,一种传说中的瑞兽。于是举国同庆。汉宣帝的时候,有成千上万的五色鸟飞到长安附近的宫苑,许多人都一口咬定是亲眼所见。于是皇帝上尊号,百官加官晋爵,大家急忙进行自我奖励。 
  元始元年正月,王莽就任六个月之后,南越人向朝廷进献了一只白雉,两只黑雉。儒生们一查古书,《尚书》记载周朝之时,越棠氏曾向周成王进献白雉。这件事在此时重现,显然是“成周白雉之瑞”。于是有人上书,应该像封周公那样封王莽为“安汉公”,增加二万八千户封户。此议一出,群臣纷纷响应。 
  王莽再三辞让,最后接受了这一称号,但拒绝接受封户。 
  《汉书·王莽传》说此事是王莽暗示地方官搞的阴谋,这一说法像诸多其他不利于王莽的记载一样,是缺乏根据的臆测。更大的可能是,西南地区的地方官主动策划了此事。这件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王莽执政得到的地方官员们的拥护。 
  王莽的政策方针完全遵循了儒家理论,他不搞裙带关系,不封王氏子孙,而是尊崇皇族。他依周礼的精神,封宣帝子孙三十六人为列侯,平反了一批冤假错案,解放了一批皇族后裔。此举一下子赢得了皇族的拥护。 
  他号召官员们节俭度日,与百姓共患难,带头捐款一百万,捐地三十顷,用来救助贫民。每遇水旱灾害,他就吃素,与民同甘苦。在他的带领下,共有二百三十名贵族捐献田地,分给贫民。 
  王莽按照周礼的记载,在全国建立仓储制度,储备谷物,做赈灾之用。他按照上古传说,改革官制,设置“四辅”,加封周公孔子等圣贤的子孙。 
  王莽还大兴教育,扩大太学招生量,太学生数量很快翻了几番,突破一万人。他还在各地广建学校,征召“异能之士”,拓展了普通知识分子入仕的渠道。 
  和此前的一派乱象相比,大汉朝在王莽的治理下,真的是拨乱反正,蒸蒸日上。由于王莽不遗余力地大抓意识形态建设,纪纲恢复,社会正统价值观念得以弘扬,所以社会风气明显好转。从王公贵族到知识分子再到普通百姓,都觉得“道德楷模”王莽是他们利益最好的代言人,王莽具有超人的品格和能力,是人民信得过的好领袖,是人民的大救星。 
  一个隐秘的想法在全国人民心中蠢蠢欲动:为什么不让王莽做皇帝呢?芽 
  人们对刘姓子孙已经失去了信心,汉平帝长大了,也不会好到哪去。由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深入人心,汉朝老百姓人人都知道“皇天无亲,唯德是辅”,王莽符合皇帝的条件。让王莽做皇帝,天下人的利益就有了永远的依靠,就可以避免平帝亲政后受二茬苦遭二茬罪。 
  不过,这个想法想想可以,说出来的风险太大了。恶莫大于叛逆。所以,人们所能做的,就是千方百计表达对王莽的支持,呼吁提高王莽的地位,至于最后高到什么程度,大家尽量不去想,以免受到心中罪恶感的压迫。 
  千万人的想法汇合在一起,形成了一股无形然而能量巨大的洪流,并且像滚雪球那样,势力越来越大,终于,把全国人都挟裹进去,形成了崩天裂地的巨大势能。 
  公元三年,汉平帝十二岁,按周礼,到了结婚的年龄。王莽发布诏书,在天下博采名门之后,选拔皇后。为了避嫌,特意提出自己的女儿不参与竞争。王政君同意了这个提议。 
  消息传出,社会上反应强烈。大家都觉得这样对王莽不公平,每天都有上千人上书朝廷,和朝廷论理。这其中大部分是普通老百姓和学生。上书的人挤得政府门前水泄不通,几乎形成骚乱。王莽还特意派遣长史到各处去做工作,劝阻人们。如果上书的人更多了,一天数千起,人们纷纷呼吁:“愿得公女为天下母。”形势迫人,王政君只好收回成命,把王莽的女儿列为候选对象。结果不言而喻,王莽之女获得最广泛的支持,顺利地成为大汉皇后。 
  朝臣查阅古书,上古的天子封后父的土地多达百里,所以加封王莽二万顷土地。王莽反复力争,终于退回了土地。按过去的先例,聘皇后的礼金达数万万,王莽只接受四千万,还把其中三千三百万用来周济别人。 
  第二年,汉成帝成婚,有大臣提议应该加封王莽为宰衡,位在所有公爵之上。几天之内,就有八千多百姓和官吏上书朝廷,支持这一建议。宰衡一职,是把上古伊尹和周公两大名臣的封号合起来起的新名,古所未有。王莽求见王政君,痛哭流涕地拒绝这一封号,并且以称病辞职为要挟。但是朝廷坚决不许,最后只好接受了这一封号,同时,从封赏中拿出千万,交给伺候王政君起居的官员,表示其孝敬之心。 
  大汉在王莽的领导下继续欣欣向荣。元始三年,王莽主持重订了“车服”制度,全国人民的着装、住房、器用按等级得到了整齐划一。元始四年,王莽根据德政精神,下令对老人、儿童不加刑罚,妇女非重罪不得逮捕,并且按《礼记》的记载,修建据说上古时曾有过的明堂。一时之间,文治达到极盛。 
  元始五年,王莽当政五年之后,朝臣又总结王莽的治绩,说他的德行,为天下纪,他的功业,为万世基。提议加封“九锡”。 
  “九锡”是九种极尊贵的物品,加“九锡”,意味着取得了接近皇帝的地位。消息传出,不长的时间内,朝廷竟然收到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的上书,支持给王莽加“九锡”。数字之所以如此精确,是因为《汉书》作者班固核对了当时的政府档案。 
  四十八万多件上书在汉朝意味着什么呢?芽西汉末年,全国人口不过数千万。其中绝大部分是文盲,识字者不过数百万。而在长安附近,能够上书的知识分子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