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此可以说,在家在国都需要“算”。穷时需要“算”,富时更需要“算”。宁荣二府败落原因固然很多,但不“算”或是“算”的不够实是一个值得今人深思的重要教训!
如果说前面所谈的民谣是从经济上的“算”与“不算”指出宁荣二府败落的原因,那么下面这首民谣则是从贾府富而不教,教而不严,致使子弟一代不如一代方面指出宁荣二府败落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教育失败,人才断层的后果。这首歌谣见于93回,是一张“揭帖”(大字报)写的六句词:
西贝芹草年纪轻,水月庵里管尼僧。
一个男人多少女,窝娼聚赌是陶情。
不肖子弟来办事,荣国府内出新闻。
词句都是用的大白话,无需旁征博引去考证和解说,读者一读就明了说的是什么了。
这首民谣出现的意义在于揭示这个世家大族用人不善,暴露出家政管理上存在的弊端。贾芹是草字中的年青人,独自在外管理僧尼道姑,却利用权力胡作非为——窝娼聚赌,以致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这就从一个侧面说明这个世家大族忽视了对子弟的教育,故有“不肖”子弟败坏门风。
其实,贾芹的“不肖”只不过是宁荣二府子弟“不肖”的一个小例子而已。综观《红楼梦》中对贾府子弟的种种描写,我们可以说贾府“不肖”子弟又何止贾芹一人?文字辈的贾赦,玉字辈的珍琏,草字辈的蔷蓉等人,一个赛似一个的坏。他们外表被服儒雅,其实是一群草包人物。贾环作的谜语是绣花枕头,外表好看内里都是杂草,正是贾府子弟的真实面目的写照!
2006年4月2日
我心里进不去,也白过了一世
——尤三姐婚姻观的超前性
英雄美人、才子佳人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最为常见的婚配描写。但是在以男性为中心的宗法制度下,英雄美人、才子佳人都没有自由恋爱结婚的权力,他们都必须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方能终成眷属。偶有两情相悦私定终身者,也只能是走“私奔”这条路。《西厢记》和《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爱情故事曾经感动了无数的青年男女,但张生与莺莺、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的爱情都是以“金榜题名”时才能“洞房花烛夜”为前提条件。所以我一直认为《红楼梦》诞生之前的古代小说戏曲中的婚姻观念虽有进步,却仍然没有大的突破。
相比较之下,《红楼梦》中对于婚姻问题的描写有了新的观念,真实地反映了明末清初间两次思想文化启蒙思潮给文学创作家所带来的新的觉醒。仅就此而言,我认为《红楼梦》中的恋爱观、婚姻观有着非常积极的一面,值得肯定和探讨。例如小说第65回所写尤三姐对婚姻的看法具有典型意义。
尤三姐出身平民阶层,不同于贾府内那些没有人身自由的女奴,她有自由恋爱、自由结婚的权力。小说写尤二姐与贾琏谈论到尤三姐的婚事,次日摆酒相谈这件人生大事。
尤三姐便知其意,酒过三巡,不用姐姐开口,先便滴泪泣道:“姐姐今日请我,自有一番大礼要说。但妹子不是那愚人,也不用絮絮叨叨提那从前丑事,我已尽知,说也无益。既如今姐姐也得了好处安身,妈也有了安身之处,我也要自寻归结去,方是正理。”
这段文字说明尤三姐不仅是一个烈女,而且还是一个通情达理的女子。她不遮己丑,坦荡作人,她顾全妈妈、姐姐的“安身”,表明她还是一个孝顺女儿和珍惜姊妹之情的好女子。接着,尤三姐在妈妈、姐姐、姐夫三人面前敞开心怀表达了自己久埋于心的真情实话:
但终身大事,一生至一死,非同儿戏。我如今改过守分,只要我拣一个素日可心如意的人方跟他去。若凭你们拣择,虽是富比石崇,才过子建,貌比潘安的,我心里进不去,也白过了一世。
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宣言”!试想,中国古代小说戏曲家中有谁写出如此撼天动地的婚姻书?没有。
尤三姐把婚姻视为人生大事而非“儿戏”,这对生活在21世纪某些“游戏人生”的人们仍然有着启示意义。她说“只要我拣一个素日可心如意的人方跟他去”,这就是她择偶的条件。她毅然地摒弃了以“富”以“才”以“貌”择人的传统观念。这种崭新的婚姻观念超越了18世纪的时空界限,到今天仍然是值得人们追求的理想婚姻观!
尤三姐是小说《红楼梦》中的一个女性人物,她的“原型”是谁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的婚姻观代表了那个时代先进妇女的心声和追求。作家曹雪芹用自己的生花妙笔传达了这个时代的最强音,穿过坚厚的封建之墙传播于200年后中外大地,这才是《红楼梦》这部小说思想艺术的真正魅力之所在。
红楼不是梦!
2005年12月18日
娶妻当如薛宝钗
——现代读者审美观与价值观的变化
不同的时代,人们的审美观与价值取向都会有所差异。这种变化我们可以从《红楼梦》的阅读史中找到一些证明。
记得我在大学读书的年代(20世纪60年代),那个时代我们的头脑中被灌输的政治理念是要掌握阶级分析方法,要牢记阶级斗争。到了“史无前例”的文革年代,每一个人都被要求“紧绷”阶级斗争这根弦,读的是“老三篇”,喊的是“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扫的是“封资修”,所以那时绝大多数青年学子找对象娶媳妇的标准是“阶级”出身放在第一位,至于是否漂亮、是否两情相悦倒还在其次。由于有了这根“弦”在每个人心中,读《红楼梦》也是按“阶级分析方法”把小说中的人物分为革命派和保守派。例如,贾宝玉、林黛玉,还有敢于反抗的晴雯等女奴视为“革命派”,而贾母、贾政、薛宝钗等人被视为“保守派”。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男生找对象要找林黛玉(尽管她多病弱不禁风),女生找对象要找贾宝玉(尽管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原因只有一条:他们都是思想先进的青年,有“革命”理想。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涌起,人们的审美观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大变化。读《红楼梦》的青年男女对小说中的人物评判也出现了巨大差异,他们不再以“阶级”成分来评判人物的优劣。某高等学校一次问卷调查中男女学生的回答,使调查者大感意外。例如:
(1)男生拟选薛宝钗、王熙凤为妻子者占多数,选林黛玉为极少数,此外还有选史湘云、半儿的也是少数。
理由:薛宝钗温柔敦厚,知识渊博,身体健康,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强,将来可以成为一位贤内助。特别是薛姑娘出身皇商家庭,久受熏陶,有经营头脑(第56回理家一回可以证明),一旦从事经商的话,她是一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高参。王熙凤不仅长得恍若仙子,而且是脂粉英雄,不仅有干才且有管理办法,须眉浊物百不如一,倘娶此人将来可以相夫成就一番大业(只要注意她贪的一面就可以了)。相比之下,男生中大多数人认为林黛玉体弱多病,将来医药费都承担不起。特别是她性情多疑,好耍小性儿,孤芳自赏,不会处理人际关系,跟她生活在一起太苦太累。所以这部分男青年说,林黛玉作情人可以但绝不能娶作老婆。少数(甚至是个别的)男生表示:林黛玉具有诗人气质,有理想又有文采,长得也漂亮,她反抗现实仍有进步意义,这样的人仍然值得爱。选史湘云的人也不少,认为她是一个天真浪漫的女孩,没有城府,率性而为,文采方面与林薛比肩。特别是她“英豪阔大宽宏量”,深受好评,倘能娶她为妻一定是一个相夫教子的贤内助。
(2)女生选柳湘莲的人多,选贾宝玉的人少,还有人认为可以选薛蟠为婿。
理由:柳湘莲长得漂亮多情,且又行侠仗义(敢于揍薛蟠)。贾宝玉整日无事忙,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副大男子主义的样子。特别是他爱在女孩子面前献殷勤,将来生活没有保障不说,容易有外遇。所以大多数女孩子不喜欢。喜欢者认为贾宝玉长得漂亮,有文采,富有同情心,对封建势力有反抗意识。如果生活上有保障的话,嫁给这样的人也很好。少数人认为薛蟠虽然有些呆且霸,但他不仅有钱,而且能保护自己免遭欺负。……
以上的问卷调查绝非全面,但它从一个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