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游日记》涉《红》内容有多条,拙文《一生耽红成记忆--陶洙与抄本(石头记)的流传》(见《红楼长短论》,北京图书出版社2004年10月版第116—125页)已有介绍,不再繁引。近年来,我集中时间阅读了《缘都庐日记》、《越缦堂日记》、《翁同?日记》、《王湘绮日记》、《吴宓日记》及浦江清《清华园日记》、《西行日记》等,其中多有关于《红楼梦》方面的珍贵史料。本文只是《东游日记》的一个片断的介绍,为题《红》派贡献三首咏《红》诗,聊供参考。
2004年12月26日
东邻自有爱红人
东邻自有爱红人
——田能村竹田与《屠赤琐琐录》
不久前,偶然翻到一本被称为“第一本”“红学史”的著作,其中有一节文字专门介绍《红楼梦》在日本流传情况的材料,提到一位“田能竹村”和他的《屠赤琐录》。因为这人名和书名,有点似曾相识,但又觉得同自己见过的材料有所不同,所以引起一点小小的疑惑。于是,将《北方论丛》,1979年第1期找出来,查对一下拙文《红楼梦在日本的流传和研究述略》中的介绍是否搞错了。结果拙文所介绍的是“田能村竹田”和《屠赤琐琐录》。为了慎重起见,我把前不久日本著名红学家伊藤漱平先生惠赠的一批有关《红楼梦》在日本流传的资料翻出来。恰好就在这批资料中有一份田能村竹田与《屠赤琐琐录》的复印件。经过一番核对之后,觉得那位“红学史”的作者转录时搞错了人名和书名。研究一下原因,可能抄者认为“竹田”与前边的“田能村”之“田”字重复了,而“琐琐”也是衍文所致,所以将原文中的“田”字删去,又加“村竹”,“琐琐录”也变成了“琐录”。这样做,虽然文字简捷了,但在日本找其人其书,又得另费一番周折了。
伊藤漱平先生惠赠的复印件,有《田能村竹田全集》中《屠赤琐琐录》卷一第一页、卷三第四十二页、四十三页、《竹田遗稿》第六、七两页、《竹田印谱》第六页。《屠赤琐琐录》卷一及卷三各页下署“竹田庄主人手录”,卷一前有《屠赤琐琐录序》云:
予幼好游,汗漫四方。访问名士、逸事奇,所见闻者颇多。但性懒,最倦执笔,故随见随消,随闻随散,所纪存者十无一二。然偶然或录之,书故纸若纸背者,仍尽投之行李内。积年既久,洋溢为堆矣。
客岁己丑,在大坂府。一日阅之,甚觉纷冗为烦,欲收之则无益,欲弃之则可惜,意涉两端,竟属首鼠,于是乘暇勉力,汇作六册。己为屠维,丑为赤奋若,至其事为琐细之最琐细,故题曰“屠赤琐琐录”,乃取故纸纸背为堆者,举之附之买纸屑者,获钱一百余,买酒一醉而已矣。犹如其余,俟再汇再醉时云。
庚寅二月,儿耜手自装成,因书其首,竹田庄主人。
据《尔雅·释天》:“太岁在己,曰屠维”;《注》:“言万物各成其性,故曰屠维。屠,别,维,离也。”“太岁在丑,曰赤奋若”;《疏》:“赤,阳色,奋,迅也,若,顺也”。已丑,日本文政十二年,清道光九年(1829);庚寅,天保元年(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又据《竹田遗稿》第十七《屠赤琐琐录》条记,文政十年,作者五十三岁;第十九《竹庄师友画录》条记,天保四年(1833)五十七岁。
《屠赤琐琐录》卷三记载《红楼梦》事一则,译文如下:
江芸阁就《红楼梦》中所记“穿堂”一事有如下说明:“即日本式房屋的前客厅。前十分之七部分突出在外,后十分之一、二部分被墙隔开。笔者常坐在墙后,认真记录宾主的谈话。影壁,即大屏风。”
时在文政十年(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江芸阁,生平不详,俟考。
1982年7月12日
书翰件件红楼情
书翰件件红楼情
——龙泽马琴与《红楼梦》
《红楼梦》一书传入日本后,得到日本著名文人学者的喜爱。日本伊藤漱平教授惠赠的《马琴年谱稿》及马琴书翰原稿复印件,就记载了马琴及其友人之间借阅、评论《红楼梦》的动人情形。
据《马琴年谱稿》“年谱”类记载,从天保七年(清遭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至天保十年(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三年间,为借阅《红楼梦》事给桂窗宛书翰,共五则八条。现将译文抄录于次:
(1)天保七年三月二十八日致桂窗宛信;
近期。我忽然要读《红楼梦》,便到四方书店趵买。不巧,均已售空。无奈,只好借您珍藏的《红楼梦》暂读,实为抱歉。二函都寄来更好,一函一函地借阅亦可。眼下正值暑假,很想借机一读,望在六月中旬,您方便的时候寄来为好。多有叨扰,致歉。
(原件天理图书馆藏)
“年谱”记载:
三月二十八日,桂窗宛信。现在,我正忙于执笔《八犬传》和《江户名所图会》的后编的出版工作,还要向老师您借用《红楼梦》一读。去冬借阅的《平妖传》下月奉还。另外还进了《不说为妙记》、《北条分限帐》等。同日,致函筱斋,寄去《图会》。
六月十九日,由桂窗宛寄来了《红楼梦》四函。(同上)
(2)天保七年六月二十一日,致桂窗宛信:
先谢谢!珍藏的《红楼梦》四函于前天(十九日)午后寄来,现已完全收到。我急不可待的开卷珲读,发现有的装帧开裂,书套亦有破损。不过,尚不甚严重,敬请放心。打扰您的工作,非常抱歉。言犹束尽,不胜感谢之至! (同上)
(3)天保八年六月十六日,致桂窗宛信:
由于琐事繁多,加之年迈,老眼不用说在夏天,即或在今春,也仍有些模糊不清。去年恩借的小字唐本《红楼梦》,实在难读。特痢是在夜间灯下,字就更不清楚了。眼下正忙,无暇看书,就这样奉还实为遗憾,敬请延长借阅日期。好在不是您须臾离不开的书,见谅。筱斋君也同样借给几函唐本小说,尽管都是大字,也未曾得便拜读。年已七十有余,读书谈何容易!老朽之躯,不可救药也。
(上野图书馆纪要介绍之四)
(4)天保八年八月十一日致桂窗宛信:
《红楼梦势延期借阅,心已放下,不眭感谢!凄罢立即奉还,如此关照,再表谢忱!
(原件藏天理大学图书馆)
“年谱”同年六月十六日下记载:
六月十六日致桂窗宛信;《琐国论》、《红楼梦》等事宜。
桂窗就《八犬传》九辑下函评语,“同答评”、“同再评”、“同答评”等四本一并寄去。拜托筱斋墨老批阅。
(5)天保十年八月八日,致桂窗宛信:
恩借《红楼梦》一事,不胜感激之至。我力争年内奉还。筱斋翁江的书信中亦有此项记载:这不是一本须臾不得离开的书,很早就搁置在那里。不久,择一适当时机,敬请收执。我十分钦佩您的热心诚恳。怎奈老眼昏花,小字唐本读起来十分吃力。
前几天晾书时,偶翻《二度梅》,虽说读来十
分吃力却爱不释手。《红楼梦》亦如此,都是些我爱读的书。待来年春暖花开时,抽暇一一细读。以前曾用一年的时间读过,今已遗忘大半,不再读实在遗憾。只要您不催还,我是一定要从容读下去的。谢谢,再叙。
(原件藏天理大学图书馆)
上录几则材料,是《红楼梦》一百二十回印本传入日本后所引起的广泛影响的一点证明。这些材料,我国红学研究者却是未曾接触过的。特别是原文系日文古文,与规代日语有很大不同,故一般稍习日语者亦难于了解其原意。因请友人董玉书同志代为译出,照录于上。倘能因此而为红学史研究者有所帮助,吾愿亦足矣!
1982年10月2日
红楼隔海有知音
红楼隔海有知音
——日本“红迷”大高岩
1976年10月,“大高岩追悼文集刊行会”印行了一本精装的纪念专集《红迷——中国文学者的青春》(日本东京涩古书院,1976.10)。据《大高岩氏事年谱》记载,我们获知他的生平事略:
大高岩,1905年(日本明治三十八年)10月19日生于东京市本乡区弓町二番地。1918年小学毕业,1927年东京美术学校毕业。同年6月经大连来到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