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朱生豪小言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说来,那么根据美日所有悬案的总数合计,不但“三百次亦不为过”,即言“六百次亦不为过”可也。 
  德富说,“日本之忍耐自有其限度”,可是美国的忍耐早已超过限度了。叫嚣威胁的论调,固然不能使美国慑服,即如一年前早已提出而迄未实行的所谓“长江开放”问题的旧调重弹,也决不能“讨好”美国。“狂放不羁之人,其寿命必属短促”,此语转赠日本,似乎更见恰当一些。 
 

墨索里尼的最后机会
(1940年12月20日) 
 
  意军在阿尔巴尼亚及埃及失利后,东非旧英属地索玛里兰,复被英军攻入,以早已解体的军心,应付各方面愈战愈勇的敌人,宜乎其难以为继。意大利目前虽还未似当时德军直迫巴黎的情势,但濒于瓦解的状态,殆与乞降前的法国相类,而一方面受英军的逼迫,一方面受德国的监视,其处境尤为狼狈。 
  意国现在可走的路,不是对英国单独媾和,就是将全国交由德国支配。美国急命驻意大使返任,或许是意国转变方向的一个契机。墨索里尼的投机虽然已经大遭亏折,但此次如能眼明手快,也许还能捞回一部分本钱来。 
 

美国再激怒日本
(1940年12月21日) 
 
  美国驻日大使格鲁针对日外相松冈演说的答词,直率痛快,充分表现了不尚虚伪的美国外交之特色,特恐在缺少自省力的日人印象中,又将加上一笔“美国激怒日本”的新账。昨日在东京美大使馆掷粪的老翁,也许便可代表不止一小部分日人对于格鲁言论的反响。事后日本警察当局虽诿称滋事者患神经错乱症,不过在我们看来,日本政府及其主宰者军部的头脑,似乎未必比此翁清醒:“履行自天上传来之无线电命令”,固然为神经错乱者的幻想;以霸力侵害他人的生存自由,而犹谓“决不从事征服与侵略”,排斥他人的合法权益,而犹谓“并未在任何地方对任何国家关闭门户”,所谓“建设大东亚新秩序”的神圣使命,又何尝不是一个迷梦。我们担心入迷已深的日人,即使象格鲁大使那样午夜钟声般的警告,也无法可使其清醒了。 
 

注意“特戈尔派”
(1940年12月21日) 
 
  本市英文《字林西报》在十八日的社论中,曾经一口断定法公董局法律顾问杜格氏的被暗杀,是“重庆政府的同情者”所为,我们曾因此种不问证据的武断论调而大为惊愕。可是在次日日文《大陆新报》里,对于此案却另有不同的解释,据其推测:“从重庆方面对于亲日份子不断地实施暗杀事件看来,在法国战败后的特戈尔派,可能地会延展他的活动;更由于英美双方极力的支持,特戈尔派的活动,以‘自由法兰西’的口号,组织反日德意轴心的行动,是有可能性的,而且他的发展,会连系到重庆方面抗日反汪的工作”。(以上据《新中国报》译文)。上述文字语意的暧昧与不连贯,是日本式逻辑的一贯特色,但至少可以看出他们认为与杜洛暗杀案有关者,有“重庆方面”,有“特戈尔派”,也有“英美两方”。《字林西报》是有它“独特的立场”的,似乎它的“不偏袒非中立”的论断,至少在日方心目中尚有为其他方面推卸责任的嫌疑。 
  日方故意宣传特戈尔派的在沪活动,令我们联想到他们在西贡方面借以压迫越南当局的同一口实。无论如何,我们不能不佩服他们用心的深刻。 
 

日本对苏联的“再认识”
(1940年12月22日) 
 
  日本舆论界似乎对于调整日苏关系一事,已经感到灰心了。《都新闻》谓“苏联今欲与日本争为太平洋之领导国地位,此乃日人永不应健忘者”,然而我们记得好象在不久以前,日人(连《都新闻》在内)至少在表面上已经把此事“健忘”了。患得患失的日本,时而亲这个,时而反那个,路线转来转去,毕竟到处碰壁,归根结底,无非根本走错了方向,以至于满盘皆错。可惜他们始终未能接受现实的教训。 
 

“不友好行为”与“战争行为”
(1940年12月23日) 
 
  美国考虑没收停留于美国领海的德意等国船只,并以此项船只供英国之用,这也许无可讳言地是一种对德意不甚“友好”的行为,但是否足以构成“战争行为”,其中尚费商榷。在目前情形中,美国因为感于己身的利害和英国的胜败密切相关,故在种种方面援助英国,已成公开的表白,美政府亦从未掩饰其助英反德的态度。美国现在所关心的只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可以充分援英,而并不变更美国在法理上的中立地位。 
  于此应把没收德意等国船只以供给英国一事,分为两部分观察:即没收船只一事是否合法,与以船只供英一事是否触犯现行中立法。按美国间谍法案,美总统有权接收“在美国领海内出现或活动,而与美国政策相抵触”之外国船只,外国船只既经没收,即应认为属于美国所有,因此以该项船只供给英国,只须出之以不违反现行中立法之方式,在法理上即无可非议。 
  美政府明知此举实行,必将使目前美德关系更趋紧张,但美国的既定政策,决不因任何方面的反对而改变。因之德国的抗议,除了为少数美国孤立派分子张目而外,实无何等效果可言。 
 

德国的自卑意识
(1940年12月23日) 
 
  柏林发言人称美国对德继续采行道义上压迫之政策。德国倘在道义上并无可以遭人攻击的弱点,则对于美国所施的道义上压迫,似乎不必放在心上。 
 

未爆裂的炸弹
(1940年12月23日) 
 
  泰越边境冲突,与其谓为正式冲突,无宁谓为儿戏,虽然是富于危险性的儿戏。据河内电,泰国所用飞机军火皆日本制造,满载军火枪械抵盘谷之日船络绎不绝,然而“泰机所投之弹百分之九十未爆炸”。为泰国计,实有充分考虑向日方定购军火是否上算之必要。 
 

片面的热心
(1940年12月24日) 
 
  苏日《临时渔业协定》年底期满,日本刻正作“特殊努力”,以期与苏缔结正式渔约;《朝日新闻》并著论称日本不应“敷衍了事”,以复订临时条约为满足。这里的问题是苏联对于缔结是项新渔约,是否与日本同样热心?即使日本不愿敷衍了事,万一竟连苏联的敷衍都不可得,则又如何? 
 

独裁政权崩溃的序幕
(1940年12月25日) 
 
  北非意军被英军俘虏者,据英司令部宣布已达三万五千九百余人。阿尔巴尼亚方面,意军虽竭力增援,企图作最后的抗拒,然颓势无法挽回,沿海重要据点奇玛拉卒被希军占领,黑衫军八百名全部降伏。凡此皆足证实丘吉尔所谓意国此次贸然作战,完全由于墨索里尼一人的独断独行,而并未为意国人民及军队所赞同,以致一旦遭遇强敌,军心民心即全部解体,而建筑于暴力之上经过许多年来惨淡经营的法西斯政权,亦由此开始了崩溃的过程。我们不暇为墨索里尼悲,因为不以民众意志为基础的政权,无论一时声势如何煊赫,终必就于毁灭,墨索里尼不过是他的同道者的一个眼前殷鉴而已。 
 

巴尔干北部的阴云
(1940年12月25日) 
 
  纳粹势力在罗马尼亚的扩展,似乎已激起罗马尼亚对苏联关系的恶化(苏联驻罗大使曾因罗国的反苏运动提出严重抗议,而昨电又有驻苏罗使被召回国之说)。据合众社匈京电传非官方消息,谓德军在匈牙利西部集中,盛传达三师之众。此举的用意,也许一方面在加紧监视罗马尼亚,一方面未始不是防范苏联。因为苏罗壤地相接,在德方控制下的罗马尼亚,显然是对苏联边境的一种威胁,这一点希特勒自然也是明白的。 
 

圣诞节在各国
(1940年12月26日) 
 
  “世界将不能享受愉快之圣诞节,除非全体男女决定根据基督之精神,以创造一较佳之世界”。这是美总统罗斯福之言,有朝乾夕惕的气象。 
  “战胜‘强权即公理’主义,使国际间关系归返道义”。这是教皇庇护十二世之言,有悲天悯人的气象。 
  街上及防空壕堑之民众,不唱圣诞歌曲而竞唱战曲:这是圣诞节的英国民众。希腊拒绝中立国所提圣诞节休战建议,未曾准备使阿尔巴尼亚之希军中止其胜利之前进:这是圣诞节的希腊军队。他们所表现的,是昂奋锐进的气象。 
  “大批人民将不知圣诞大菜为何物,甚或不知明日能否得食;圣诞老人更未必为其子女携来任何玩具;各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