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仁爱所在,天下之人就会归附。免除人们的死亡,解决人们的苦难,消除人们的祸患,解救人们的危急,就是恩德。恩德所在,天下之人就会归附。和人们同忧同乐,同好同恶的,就是道义。遭义所在,天下之人就会争相归附。人们无不厌恶死亡而乐于生存,欢迎恩德而追求利益,能为天下人谋求利益的,就是王道。王道所在,天下之人就会归附。”
文王再次拜谢后说:“先生讲得太好了。我怎敢不接受上天的旨意!”
于是,把太公请上猎车,一起回到国都,并拜他为师。
【原文】
文王将田①,史编布卜②曰:“田于渭阳③,将大得焉。非龙、非彨,非虎、非罴④,兆得公侯⑤,天遗汝师,以之佐昌,施及三王。”
文王曰:“兆致是乎?”
史编曰:“编之太祖史畴为禹占⑥,得皋陶⑦,兆比于此。”
文王乃斋三日,乘田车,驾田马,田于渭阳。卒见太公,坐茅以渔。
文王劳而问之曰:“子乐渔邪?”
太公曰:“臣闻君子乐得其志,小人乐得其事。今吾渔,甚有似也,殆非乐之也。”
文王曰:“何谓其有似也?”
太公曰:“钓有三权⑧:禄等以权,死等以权,官等以权。夫钓以求得也,其情深,可以观大矣。”
文王曰:“愿闻其情。”
太公曰:“源深而水流,水流而鱼生之,情也;根深而本长,木长而实生之,情也;君子情同而亲合,亲合而事生之,情也。言语应对者,情之饰也;言至情者,事之极也。今臣言至情不讳,君其恶之乎?”
文王曰:“惟仁人能受(至)[正]谏,不恶至情,何为其然?”
太公曰:“缗微饵明⑨,小鱼食之;缗调饵香,中鱼食之;缗隆饵丰,大鱼食之。夫鱼食其饵,乃牵于缗;人食其禄,乃服于君。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以家取国,国可拔;以国取天下,天下可毕⑩。
鸣呼!曼曼绵绵⑾,其聚必散;嘿嘿昧昧⑿,其光必远。微哉!圣人之德,诱乎独见。乐哉!圣人之虑,各归其次,而树敛⒀“焉。”
文王曰:“树敛何若而天下归之?”
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⒁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文王再拜曰:“允哉⒂,敢不受天之诏命乎!”乃载与俱归,立为师。
【注释】
①文王:商末周部族的领袖,姓姬名昌。田,通“畋”,打猎。②史编布卜:史,官职名,先秦时主要掌管记事、祭祀及占卜诸项事务。编,人名,布卜,占卜。③渭阳:渭水北岸。渭,渭水。阳,水的北面,④彨(chī):通“螭”,传说中一种无角的龙。⑤兆:预兆。公侯:古代爵位的名称。五等爵位中第一等称公,第二等称侯。⑥禹;传说中我国古夏后氏部落的领袖,以治理洪水而闻名。后其子启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⑦皋陶(yāo):传说中东夷族的领袖,舜时曾主管刑狱,后又辅佐禹。⑧权:权术。⑨缗(mǐn):钓丝。⑩毕:古时田猎用的网,此处意为取得。⑾曼曼绵绵:曼曼,同“漫漫”,指幅员广阔无际。绵绵,持续长久。⑿嘿嘿昧昧;嘿嘿,同“默默”。寂然无声。昧昧,纯厚隐晦,不显露于外。⒀敛:收聚,收揽。⒁擅:专擅、独自享用。⒂允:诚然,信然。
【例证】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这是《文师》篇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商朝的灭亡和周朝的兴起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了这一论断的正确。
商朝末期,由于奴隶主贵族阶级对奴隶和平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特别是纣王帝辛,更是暴虐淫侈,他自恃才智,大兴土木,营造离官别馆。调动了许多奴隶,修建方圆三里、高达千余尺的鹿台,里面装满了从全国各地搜刮来的金银财宝;同时又修建了一个大仓库,把从各地搜刮来的粮食全部装在里面。纣王对都城雄伟的宫殿还不满意,又在南到朝歌北到邯郸的范围年,修建了许多高耸入云的离宫别墅,投放很多珍禽异兽。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过着极其奢侈腐朽的生活。商纣的例行逆施,激起了广大奴隶和平民的刻骨仇恨。为了镇压奴隶和平民的反抗,商
纣制订了许多酷刑苛法。著名的炮烙之刑就是其中之一。该刑是先用铜做成大圆柱子,上面涂油,用火烧热,然后让犯人在又热又烫的铜柱上爬行。再如醢刑,就是把人剁成肉酱。还有一种脯刑,将犯人割成一条一条晒成肉干。纣王的残暴,激起了全国人民更加强烈的反抗。纣王的叔父比干见他淫虐无度,国势危殆,冒死劝谏,劝他修善行仁,被纣王剖腹验心。许多大臣看见商己无可挽救,纷纷逃亡。纣王众叛亲离,成了独夫民贼,整个社会出现了“如蜩如螗,如沸如羹,小大近丧”的混乱局面。
与日薄西山、摇摇欲坠的商王朝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商的西方属国周的国势正如日当中,蒸蒸日上。特别是文王姬昌即位后,“阴谋修德以倾商政”,暗中积蓄力量,积极准备推翻商朝。在政治经济上修德行善,裕民富国,广罗人才,发展生产,造成了“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饥而不征,泽粱无禁,罪人不孥”的清明政治局面。他采取的“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的政策,赢得了民众的广泛拥护,从而使局的势力迅速壮大。文王逝世后,他的儿子武王继承乃父遗志,遵循既定的方针。在作好一切准备后,向商发动了进攻。在牧野击败商军,商朝土崩瓦解,纣王见大势已去,在鹿台举火自焚,落了个死无葬身之地的可耻下场。商朝六百年的统治宣告结束,在商的废墟上,一个新兴的王朝周朝诞生了。
盈虚第二
【提示】
盈虚,意为盛衰。本篇阐明了国家的治乱兴衰,不是由天命决定的,而在于国君的贤明与否。如果国君贤明,自然“国安而民治”,否则就会“国危而民乱”,接着以前世贤君帝尧为例,进一步阐明要达到“国安而民治”的目的,作为国君必须做到生活俭朴、轻摇薄赋、奖励农桑、赏功罚罪、存养孤苦等等。
【译文】
文王问太公说:“天下纷杂熙攘,有时强盛,有时衰弱,有时安定,有时混乱,其所以这样,是什么缘故?是由于君主贤明与不肖所致呢?是因为天命变化自然递嬗的结果呢?”
太公回答说:“君主不贤,则国家危亡而民众变乱;君主贤明,则国家安定而民众顺服。所以,周家的祸福在于君主的贤与不贤,而不在天命的变化。”
文王问道:“古时贤君的事迹,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太公回答说:“从前帝尧统治天下,上古的人都称道他为贤君。”
文王问道:“他是怎样治理国家的?”
太公回答说:“帝尧统治天下时,不用金银珠玉作饰品,不穿锦绣华丽的衣服,不观赏珍贵奇异的物品,不珍视古玩宝器,不听淫佚的音乐,不粉饰宫庭墙垣,不雕饰甍桷椽楹,不修剪庭院中的茅草。以鹿裘御寒,用粗布蔽体,吃粗粮饭,喝野菜汤。不因征发劳役而耽误民众耕织。约束自己的欲望,抑制自己的贪念,用清静无为治理国家。官吏中忠正守法的就升迁其爵位,廉洁爱民的就增加其俸禄。民众中孝敬长者、慈爱晚辈的给予敬重,尽力农桑的予以慰勉。区别善恶良莠,表彰善良人家,提倡心志公平,端正品德节操,用法制禁止邪恶诈伪。对自己所厌恶的人,如果建立功勋同样给予奖赏;对自己所喜爱的人,如果犯有罪行也必定进行惩罚。赡养鳏寡孤独,赈济遭受天灾人祸之家。至于帝尧自己的生活,则是十分俭朴,征收赋税劳役微薄。因此,天下民众富足安乐而没有饥寒之色,百姓拥戴他如同景仰日月,亲近他如同亲近父母。”
文王说:“伟大呀!帝尧这位贤君的德行。”
【原文】
文王问太公曰:“天下熙熙①,一盈一虚②,一治一乱,所以然者,何也?其君贤不肖不等乎?其天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