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长城公司有任何关联,信誓旦旦地说长城公司的集资活动不存在国家科委批准的问题。至于长城公司提供给法院的那份文件,只是科委政策法规司给它的一个便函,而非行政批复,结果被长城公司加以复印,广为散发,借以欺骗群众。我们对照沈太福出示的那份文件,可以发现以上解释有些牵强。然而更大的疑点是,在沈太福长达6个月的集资过程中,国家科委始终没有公开声明那个便函不是行政批复,这在它呈送给国务院的报告中也未明白解释。
第二个问题是,中关村究竟在多大程度上牵涉到长城一案中?当时朱镕基命李贵鲜报告长城公司是什么来头,后者说是北京市新技术开发试验区批准、海淀工商局注册。这样看来,中关村实在不能说全无关联,可以想像这给当地官员们造成极大压力。所以他们紧急召开了一连串会议,写出一份报告呈送中南海,声明试验区早就发现沈太福居心不轨,在半年之前,也即1992年9月1日,已经决定取消其新技术企业的资格,限期转出试验区。只因沈太福不愿迁册,请求给长城机电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这才暂缓执行。此后鉴于沈太福屡教不改,又在1993年2月27日正式发文执行取消资格的规定,限期迁出试验区。我们依据保留至今的全部档案,可以知道,这一连串的决定确有事实根据,但是另一方面,驱逐沈太福的步骤一直都是模棱两可,并未付诸实行。直到沈太福败局已定,也即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文件勒令其停止集资之后,才终于被确认。沈太福被赶出中关村、在朝阳区再次注册自己的公司,则是在10天以后。他本人直到入狱之前,一直住在中关村核心地区的友谊宾馆。这样看来,就算中关村的官员们眼睛雪亮,未卜先知,我们仍然可以认为,沈太福和他的新技术开发,是中关村这个大树上长出来的一个怪胎。
民族品牌!民族品牌!——如果这一关过不去,我们必死无疑。
第二代企业家主宰中关村命运的两个标志性事件,全都发生在1994年:28岁的王志东创建四通利方;29岁的杨元庆出任联想集团微机事业部总经理。这两件事,前者是个硅谷模式的仿制品,这在我们国家还是第一次;后者掀起第二次技术浪潮。此前10年,中关村是中文平台的时代,从这时开始,它率领整个国家进入微机时代。由于当时国产微机在市场上的地位,如同一群面对强大入侵者的散兵游勇,节节败退、溃不成军,所以柳传志命令这个29岁的年轻人来统领联想的微机反击战,无疑是中关村历史上最为大胆的一步险棋。
当时大局如临深渊。中国人刚刚从过去两年的疯狂中清醒过来,回到既定轨道,然而巨大的惯性依然推着这架列车滚滚向前。工业保持强劲增长,公司盈利增加,政府收入以两位数的幅度递增。与此同时,市场处在极度不安中。这个冬天,中央政府控制财政支出的手段分外严厉,中南海推进的宏观调控已经进入第七个月,还是没有一点松动的迹象。本来冬季是个公款购物的高峰,也是微机销售的黄金季节,可现在人人都说手头太紧,客户纷纷取消订单,导致中关村的微机出货处处搁浅,欠款不还的情况越来越多。这时候大家才知道,最大的问题来自金融方面。货币连续两年无节制的出库现在发生作用,通货膨胀卷土重来,银行连续7次提高利率,让企业贷款成本增加三倍。这还不算,最要命的是银行只进不出,有如长城集团总经理王之的抱怨,贷款我们如期归还了,但银行却扣着我们的微机款迟迟不付。
分布在全国的计算机生产厂家超过了20家,看上去一派繁荣,其实只是假象。它们不过是进口配件的装配商。而人民币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迅速贬值。兑换一美元需要支付的人民币,在1978年是1。7元、1991年是4元、1992年初是5。8元,到1994年初,就是8。89元了,这还是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牌价,要论黑市价格,是11元。这意味着计算机制造厂商在进口配件时的成本每天都在增加,也意味着白颐路上的计算机每周都在贬值。与此同时,外国品牌微机进入中国的关税还在下降。它让中关村在国内混乱金融的裹胁之下,还要领教国际贸易的冲击。
国际贸易这个词不再只是个经济术语,对于中关村来说,它正在产生一种实实在在的市场恐慌。此前18个月,计算机产业的黑色风暴席卷美洲、欧洲和亚洲,数以百计的电脑组装厂家不是倒闭就是亏损,就连计算机家族的泰斗IBM也不能幸免。这家公司把它的30万员工裁减了4万人,才勉强维持住不到1%的利润率。康柏公司的微机销量那一年是世界第一,可是它的总裁却在年终被迫辞职,理由只有一个,公司的股票价格跌去70%。在香港和台湾,那些为跨国公司配套生产配件的厂家纷纷倒闭,就像雪崩一样,逼得全世界的计算机制造厂商没了立足之地,把中国大陆当做避风港。
中国人不知大难临头,躲在自己的贸易保护壁垒里偷着乐。就在外国人焦头烂额之时,中关村的新产品层出不穷:激光照排系统、汉字激光卡、电脑刻绘系统、汉字喷墨打印系统、智能多用卡、汉字激光打印机、汉字综合管理系统、中文之星、五笔字型……当然最重要的进展还是个人计算机。中关村仍然跟在世界后面,亦步亦趋,不过正在迅速接近。1987年286微机的诞生之日,比世界上同类机型晚了5年;后来的386微机晚两年;1991年首批486微机晚了6个月;到1993年出现奔腾一代时,只晚3个月了。
中国政府开始大刀阔斧地拆除计算机行业的贸易壁垒,1992年取消微机进口调节税,1993年1月,又把32位以下微机进口关税税率削减30个百分点,只剩20%了。专家预计,计算机进口税率将在12个月之内降为9%,微机进口许可证不日也将取消。这鼓舞了外国计算机制造商的野心,让国内的计算机生产厂商感到不安。他们本来抱怨高额进口关税增加了制造成本,现在却又担心取消关税给他们带来更大威胁。弄得国务院的官员赶忙出来许诺,将给国产名牌微机以若干保护政策,还将集中较大投资支持微机生产基地。机电部做出保证,政府将在今后5年中投资3亿元,令国产微机的总量超过35万台。还向中南海提出一份激进规划,宣称要在10年内实现大规模的计算机应用。倘若这个规划能够实现,那么中国市场上的商用微机每年将要增长50%。财政部也来雪中送炭,允诺给予电子行业的部分企业至少10项减税政策。这再次给中关村带来希望,可惜仅仅一周之后,希望就变成了失望,原来机电部确定的所谓生产基地,就是自己属下的长城公司、长江公司和浪潮公司。至于电子一条街上那些翘首以待的民营企业,连个生产许可证还没有呢,自然沾不上边微机产品自1986年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到1994年底试验区企业中只有联想、长城、四通、北大、康拓、振中、信通太极公司获证,其余生产微机的企业均为无证生产。1995年,开始实施微机许可证的换(发)证工作。但仍有很多微机企业没有申办许可证。。
政府总以为自己无所不能,因此想要指挥一切,其实计算机行业能否成长,主要是取决于技术和市场,而非政府规划。汉字处理平台的日趋成熟,为中国人打开计算机世界的大门,也创造了90年代前期的巨大需求。但是当中国人涌进这个市场时,却发现柜台上全是外国微机,摆在那里虎视眈眈。
当危机降临之时,就像中关村历史上屡屡出现的情形一样,它不是源自中关村内部,而是由大局产生出来。中国计算机工业在过去36年的历史中,有了大型机、小型机、微机、外部设备、软件与信息处理服务业的整个链条,有了一个大约70亿元人民币的市场,还有无限前景。但是在世界产业序列中,中国微机制造厂商在技术方面仍有超过12个月的时间差,把所有计算机企业——大约200家——的固定资产加在一起,还不及一个IBM。说到销售规模,那就相差100倍。最重要的是,国内市场已经变成国际市场,跨国公司大举进入,彼此争夺,就像一群狼在争夺一块肥肉,胡乱撕咬,还带着血。保留至今的一项市场调查,记录了1993年开始时的情形:国产微机在前10名中有4席,总计占有19。25%的市场份额,其余80%以上全被跨国公司的微机分而食之这个调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