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人对你最有启发性的一句话:
诚信是从商之本
日本的岛村芳雄,在做生意上可谓慧眼独具,创造出了著名的”原价销售术”。
起初,他以每条0.5元的价格从麻绳厂购进大量麻绳,而后再以原价卖给东京一带
的工厂。一年后,岛村”做赔本买卖”的消息传出后,订货单如雪片般飞来。聪明
的岛村找到供货方说:直到现在为止,你们的货我是原价销售,一分钱也不赚,如
果这样下去,我只有走破产一条道。厂方看了岛村开出的货单后,果然发现是原价
销售,便同意每条麻绳降价五分钱。而后岛村又来到客户中间,直言不讳地说:销
给你们的麻绳,我是一分钱也未赚,再这样下去,我只能关门。向岛村订货的客户
看到岛村的进货单,果然如他所说,于是同意每条麻绳加价五分钱。如此经营两年
之后,岛村终于成为日本赫赫有名的富商。
岛村的精明就在于他的”原价销售”,“原价销售”的真实用意是”先赔后赚”。
时下,有些企业,其中包括相当多的名牌企业,远没有岛村精明。有的企业一开始
便把利润定得高高的,为了达到预期效果,又是做广告,又是树形象,以期产生品
牌效应。结果由于货真价不实,使得消费者对此并不感兴趣。上市的商品得不到消
费者的认可,那市场有多少卖点便可想而知。
做生意就是要赚钱,凡人皆同此心,但怎样赚钱,却大有讲究。向岛村先生那
样,居然做了一年多的赔本买卖,这在一般人看来简真有点不可思议。可就是在这
“不可思议”的里面,却蕴藏着一种商机。无论是供货方还是需货方,当他们知道
了岛村的经营原委后,都会为他的赤诚所感动,后来他即便在价格上做点“手脚”,
人们也能理解,人们总不能老看着他做赔本的买卖。岛村先生先把利润让给人家,
自己苦苦经营,这样诚心谁不受感动?
岛村先生的这种 先赔后赚”,说穿了就是“欲取先予”,是一种工于心计的智
慧经营。他的这一销售理念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商家的推崇目标。他山之石,可以攻
玉。愿我们的众商家能从岛村”原价销售术”的做法中受到启迪,认真研究一下“
先赔后赚”的经营之道,少些利欲熏心,多些”让利于人”,如此做来,定会有好
的效果。
曹伟明
曹伟明,法国桦树菲力柏契出版社(《ELLE》杂志)中国区董事总经理。
1980年就读于武汉大学法文系。毕业后留校,担任武汉大学管理学院讲师。19
87年赴法国高等经济商业大学修读MBA。1990年学成后在法国KPMG审计事务所工作。
1992年前往加拿大。1995年11月回到亚洲,加盟桦树菲力柏契出版社香港公司。19
98年正式出任该出版社的中国大陆及香港公司总经理。1999年提升为中国区董事总
经理,主管中国大陆事务。
我是一个农村孩子
有一种小孩,长得高大、健壮,会骂人,也会打人,他用自己的拳头成为孩子
王;还有一种小孩,个子小小的,却有一颗“大大”的脑袋;会计谋;也会安排,
他用自己的脑子成为孩子王。曹伟明就是那种用脑子成了孩子王的小孩。
他出生在江苏常熟一个农民的家庭。农村的和风细雨、蓝天绿水养育了这个聪
明的小孩。没有什么文化的父母,虽然不能教会他一种具体的求生技艺,但他们的
善良、淳朴,却在孩子心中播下了一颗最珍贵的种子。曹伟明带着这颗种子,走过
田野、乡间,来到武汉大学,又带着它飘洋过海,法国高等经济商业大学、法国KP
MG审计事务所、加拿大的大街小巷,最后终于又回到亚洲,回到中国。不同的是,
原先的小小种子如今不仅发芽、抽穗,还长成了一棵郁郁葱葱的大树,树影婆娑,
枝叶招展。
“我想我是一个比较随和、宽容的人,非常乐观。这个基础承自我的父母,他
们教会我为人处世的根本。就像一座雕塑,父母给了我一个非常好的胚心。我真的
很感激他们,也为他们感到骄傲。”
16岁的大学生
“我小时候不善言表,可我学习成绩一向很好。在父母、师长、同学的眼中,
我就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从小学、初中一直到高中,我就这么一路无风无浪、
顺顺利利地过来了。父母对我的学习管得很少,他们几乎不给我什么压力。我呢,
也是懵懵懂懂,不知道自己究竟要什么,只是隐隐约约觉得一定要上大学,上一所
名牌大学。其实当初我要是没有上大学;也许现在就是一个乡村企业家,那就完全
是另外一种人生,另外一个故事了。”说到这里,曹伟明笑了。
“其实,我对自己的高考并不满意,我当初的目标是北大、复旦、南大,可惜
分数低了一点。而且原先想考英语系,没有想到英语才考了引分,而最好的英语学
院的录取分最起码在92分以上,那我只能填了二外的法语,这才去了武大读法语系。
当时学生高考和现在大不一样,当时的班主任权利很大。他们会干涉学生填写志愿,
看到是城市同学就在他的第一志愿里填上北大、清华,看到农村同学就填次一等的。
我那时进武汉大学,心里还挺委屈。”现在回头看看,没有那位偏心的班主任,曹
伟明的人生之路就会和现在完全不同。所以,多奇怪,人生就因着这样一个一个机
缘巧合而慢慢铺展开来。
“武大的学习,我很快就习惯了。大一、大二时,我的专业成绩始终保持在前
几位,但我远远不是学校的风头人物,我有些羞于表现自己,这也许多少和我的农
村背景有关,还未脱去没有见过大场面的怯场。”
大三时,随着知识的丰富和年龄的增大,曹伟明考虑的东西开始多了起来,诸
如以后的工作问题,出国机会等等。当时中国已经出现了经济特区;国内的政策也
非常明朗了,自称“脑子十分灵光”的曹伟明敏感地意识到,经济大发展的时代就
要到来,单读外语巳经没有出路,管理这一行将大有前途。于是,他开始修读管理
课程。大学毕业,曹伟明留了校,做起了管理学院的讲师。
那一年,他才20岁。
20岁的大学讲师
拙于表达一直是曹伟明的弱项。第一次站上讲台;曹伟明看着讲台下挤满整个
教室的学生,有的年龄是他的两倍,他的脑袋里嗡的一下,变得一片空白。足足等
了一分钟,曹伟明才缓过神来,这才开始了他生平中的第一堂课。
近两年的助教生涯,以现在的曹伟明看来,可谓碑益良多:不仅加深了他对管
理学科的了解和兴趣,更锻炼了他表达自己的习惯和信心。但20岁的曹伟明可不这
样想。曹伟明放弃法文专业进入管理学院,原本是因着学校将会送他去进修管理专
业的承诺,然而这承诺却迟迟没有兑现。对着那些浅显而又千篇一律的管理课程的
教授,曹伟明渐渐失去了耐心。一场轰轰烈烈的师生恋风波,终于让曹伟明下定决
心离开学校。
“我那时做了两手准备:一来考研,专业就是我最感兴趣的国际金融,希望可
以借着研究生毕业分配而离开学校;二来争取前往法国高等经济商业大学的进修名
额。竞争这一出国机会,我需要通过一个‘法文版的GMAT’考试。我是法文系毕业,
文科自然没有问题,数理化却成了大问题。”曹伟明摇了摇头,仿佛这段苦学硬拼
的日子历历在目。
曹伟明所在的中学没有教授函数、微积分等内容,而这部分内容又是“GMAT”
数学部分的重头戏。曹伟明没有办法,只得抱来大堆大堆的教科书、参考书,从头
开始学起。“三个月时间,天天到晚上3、4点。等到考试考完,我床底下已经堆满
了为演算数学题而用去的草稿纸,简亘可以和陈景润媲美了。”
命运不会亏待一个真正勤奋的人。曹伟明通过了研究生考试,也通过了出国进
修的资格考。再三权衡之后,1987年10月11日,曹伟明告别学校,告别祖国,飞往
法国他心目中的欧洲圣地。
我没有想过再回去展望未来
然而,究竟去法国高商干什么?曹伟明自己也不甚明了,他甚至对这所学校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