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领之路 编著:元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的方式,为以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中美史克工作,邹其芳把自己的老板都做成了部下。在很多人眼里,邹其芳
是一个成功人士的代表。但内在的驱动力使他再一次感受到了不满足,正是这种不
满于现状的心理促使他始终在向更高的目标冲刺。
    快乐的时光往往是短暂的,当邹其芳还沉浸在大学校园惬意的读书生活时,大
学毕业了,他不得不面临一种新的选择。而当时他尽管巳经学有所成,但对于下一
步怎么走,脑子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首先的想法是当老师;因为自己父母、
哥哥、嫂子都是老师,大学里他也体味到了教书育人的神圣,而且可以跟很多人交
流、沟通;是一个很不错的差事。但这一愿望最终没有实现,他们毕业分配的那一
年没有当老师的指标,这一念头只好作罢。当时按照入学时的原则,是哪个单位的
人回哪个单位去。邹其芳首先去了房管局。房管局的人非常热情地接待了他,当知
道他学的是外语专业时回答得也很干脆,我们要学外语的干嘛?不要!被一日回绝
之后,邹其芳开始另寻出路。当时听说美国史克公司已经在跟天津医药局谈判在天
津投资的事情,这对于邹其芳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喜讯:跟美国公司搞合资,我可以
充分发挥我的外语专长跟他们谈判!于是他毅然决然地迈入了天津医药局;经过毛
遂自荐,成为其中的一员,并在与美国史克公司的谈判中担任翻译角色。
    当时同学们最热的是外贸,但邹其芳凭着敏锐的洞察力,又一次把握了自己的
机会,开始介入医药行业。在天津医药局做了两年翻译,在这两年的时间里,他经
历了从一个对医药毫不知晓的大学毕业生到一个精通医药知识和医药管理的行家的
过程,表现出的突出的工作能力和出色的管理经验使他获得了医药局领导甚至中美
史克公司上层的重视。为了充分发挥他的专业特长,进一步历练自己,邹其芳又一
次接受了挑战——1984年,从天津医药局进入中美史克公司;成为第一批到外企工
作的吃螃蟹的人。命运往往就是这样,当很多人在守着刚刚牢固还没几年的铁饭碗
沾沾自喜的时候,有的人却毅然迈出了打破铁饭碗的第一步。邹其芳当时的举动的
确惊动了很多人,他们开始为这个年纪已经不小的年轻人担心:刚刚过上的好日子,
难道你会如此轻易地把他丢掉?如果公司垮台了怎么办?如果你老了怎么办?你考
虑过生病、退休了吗?但这一切都没有动摇邹其芳的决心,他坚持按照自己设定的
轨迹走下去,不再顾及别人的蜚短流长,这种坚持灌注在了他自己以后的众多选择
当中。
    选择到中美史克公司做的时候,对工作充满了新奇感的邹其芳开始踏上了自己
6年在中美史克的历程。为了补充知识,他还到《经济日报》办的一个函授班学了很
长时间。当时总经理是三个人,邹其芳担任总经理助理。和现在的中美史克相比;
当时的中美史克在中国没有一点名气,投资也不大,一共才投了850万美金。随着公
司的逐渐发展壮大,邹其芳在公司的地位也逐渐上升,经验也越来越丰富。当时中
国的电脑非常少,使他尤为得意的是,公司生产了一个程序,生产多少产品,电脑
敲进之后,不一会儿就出来数据统计,在当时看来,简直神奇得不得了。平时他写
开会纪要,用电脑操作起来删删改改很容易,和其他的公司相比简直天壤之别。在
外企工作,邹其芳的最大感受是,工作不怕做得多,你做得越多,就能得到更多的
工资,付出和回报是成正比例的。当时天天忙,尽管没有达到“疲于奔命”的感觉,
但已经觉得非常奔忙了。
    在中美史克工作的时候邹其芳已经31岁,但他始终没有年龄的概念,似乎永远
精力充沛。他说,外国公司选拔人才不是靠关系和资历,而是靠能力,你有能力了。
你才能有机会。机会不是别人拱手送给你的,而是靠你的努力一步一步争取来的。
为了增强能力,你必须学会不断超越。谈到外国公司和中国企业的差别;邹其芳举
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当时到北京的一个著名制药厂参观,发现他们的设备一
点也不比中美史克的设备差,而且国内企业的管理条文绝对不比国外的企业的管理
条文少,甚至还多。但在如何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提高管理效率方面中国企业确实
欠缺很多。当时我还想不明白,现在看来主要是一个宏观的机制问题;微观的做事
方式问题,还有一个就是我们企业的领导视野不够宽阔。
    在中美史克公司的几年是邹其芳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的时间,谈起那段历
史,邹其芳一改往常的谦谦之风,骄傲地笑了,他说:“在中美史克工作,最后我
把所有的老板都做成了我的部下。其实我这时的勤奋与努力,也是早先10年艰苦经
历之所赐,每个人在人生旅程中的任何一步都是息息相关的。”
    邹其芳在中美史克一直做到市场部经理,上边就是总经理了,他在精心的选择
中造就了自己绚丽又成功的人生。当年席卷全国的康泰克旋风就是经他一手操办的;
首开了国内感冒药品通过媒体进行营销的先河。为了把康泰克的品牌宣传出去,他
几乎是呕心沥血,而且还面临着很多人的反对。但他自有策略,只要反对意见没有
正式摆在桌面上,邹其芳就不去管它,如果摆在了桌面上就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
最终他顶住了重重压力、取得了成功。他说,做什么没有风险?如果怕风险,那什
么事也做不成了!
    就是在这个时候,邹其芳也真切地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不充实。他反观自己的
经历,发现自己虽然学英国文学出身,但在史克10年的生涯中涉猎广泛,做过生产,
干过物料管理,当过办公室主任;可是要给自己的企业生涯做一个中肯的评价的话;
只能说是“半路出家”。在中美史克8年,对他的最大影响就是视野开拓了,他开始
想一些超出原先自己的想象范围的事情,对管理的认识也更加清楚了,这尤其使他
认识到差距。在当时的外企,邹其芳是做的职位最高的一个,而且薪水非常可观,
的确是中国最早富裕起来的那种人之一。待遇也非常好,上到卫生部长,下到普通
的医药局长都对他非常客气,到哪里去,都会受到很高待遇,在很多人眼里,邹其
芳是一个成功人士的代表。但内在的驱动力使他再一次感受到了不满足,他明白:
几年后我也不能做到总经理,因为总经理都是国外派来的;同时我不是工商管理科
班出身;所有的仅仅是零七碎八的经验拼装;自己应该把工作的经验和理论串接起
来。当时只觉得下一步应该做什么。这种不满于现状的心理促使他始终在向更高的
目标冲刺。中美史克的总经理最终被邹其芳的精神和毅力打动,他没有再劝说邹其
芳,而是给他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推荐信。在美国沃顿商学院的日子,他终于见到
了经历风雨之后的绚丽彩虹。沃顿给他的人生插上了一双可以飞翔的翅膀。
    当邹其芳处心积虑地想得到更大发展的时候,机会又一次来到了他面前。邹其
芳发现了欧美国家通行的MBA教育。他惊喜地感觉到,自己这 10年来在企业工作的
点点滴滴都可以用 MBA的系统学习串起来。于是他在37岁的时候萌发了去攻读MBA的
念头。很多朋友在听了他的想法之后都大吃一惊:你疯了吗?你没有想想你的年龄、
你的家庭?你毕业后你将40出头!但邹其芳说,每一次选择我都把自己推向绝地。
而且坚信车到山前必有路。年龄不是问题,泥瓦工都做过;还有什么更难的事情呢?
我在社会的最底层我都于过,还有什么事情我不能面对呢?
    他开始为到美国读MBA做准备,在不耽误工作的前提下,重新钻入浓浓的学习氛
围中。中美史克公司总经理对失去这样一个出色的人才感到非常惋惜。他找到邹其
芳,跟他进行了一次长谈,总经理说,你要不走,你想学什么,公司出钱让你到国
外学半年,你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但邹其芳却是一颗秤跎——铁了心。见说不动邹
其芳,总经理便说,那咱俩打个赌,如果你要走,今后是不会再回中国来的。邹其
芳的回答也非常于脆;我肯定还会回来,我的事业在中国!当时读MBA的中国人几乎
没有,这与中国多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