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领之路 编著:元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询公司你会看得多一点,但大多数都是浮光掠影,比较浅;而商学院则是让你看整
本书的框架,让你翻阅整本书,有一种整体感和宏观把握。每一种学习方式都有它
自己的特色,缺一不可。”
    然后我便接着问读MBA对于管理人员而言是不是必需的,邵亦波坦率地回答道:
“读MBA 不是成为好的管理人员的唯一的途径,其实在实际操作中也可以成为一个
很好的管理人员。有很多大公司的CEO都从来没有读过MBA,它不是必须的。对某些
人来说是个捷径,但某些人在实际操作中做两年的话,可能收获更大。读MBA 什么
时候读也很重要,不一定早读就好,这和别的学科不一样,读MBA 一定要有了很多
实战经验以后再读就会更有用,因为51BA是纸上谈兵,如果你从来不知道商业操作
是怎么一回事;你根本学不到东西,马上就会忘记,如果你有很多实战经验的话,
就能受到启发。所以其实我还是读早了,我现在去读MBA 的话,肯定比当初学到的
东西更多。”
      邵亦波还补充道每个人都一窝蜂去读MBA 并不是好事。关键是看这个人想做
什么事。他指着我说:“象你一心想做编辑的,如果去读MBA 就是很傻的事。但如
果你要从商的话,那读MBA 是有一定的好处的。如果我当初想去做科学家的话,那
去读MBA也没有意义。读MBA需要两年的时间,这两年时间是人生中最最有用的两年,
所以这是一个很大的投资,读的话会有好处,不读的话你去做其他的事也会有好处。
所以要仔细衡量好,绝对不要去赶这个潮流。但是从长远看,中国需要更多的管理
人才。”
    在哈佛商学院里读MBA时,有一天上课,邵亦波听到老师在讲台上说:“做生意
就是做人。你是怎样的人你就会招来怎么样的人帮你做事,找什么样的合作伙伴,
和什么样的人打交道;怎样和别人打交道。人决定了公司做什么事情,如果人诚实,
公司也就会诚实。人不诚实,公司也就不会诚实。”第一次听到这种观点的邵亦波
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但是要真正理解、吃透这段话却要到邵亦波自己回国创业以后。
    1999年,邵亦波从哈佛商学院毕业,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摆在他面前有两项
选择:一个是回波士顿咨询公司,他将拿到15万美元的年薪和“绿卡”;一个是负
债9万(偿还波士顿为他付的MBA学费);放弃“绿卡”返国。去年6月,邵亦波毅然
选择了后者——回国。

                          做自己最想做的事

      回国,一个比当时放弃直升交大、放弃美国物理研究所更大胆的决定,放着
令人羡慕的平坦的大道不走,却选择具有风险的预见不了后果的羊肠小道,25岁的
邵亦波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从报纸、电视、父母的来信来电中,他发现,中国的变化速度之快令人不可
思议,然而中国的商业贸易领域;还有那么多的空白可以填补,比如互联网上的商
品交易,至今未有大的起色,而美国,这一块市场的容量目前已经达到每年1000亿
美元。这从某种程度上触发了他回国搞电子商务的念头;当然从萌发想法到下定决
心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其中的催化剂是朱港基总理的访美演说。
    1999年4月的一天,他从哈佛步行到邻近的麻省理工学院,聆听朱总理的演讲。
朱总理在讲话中,鼓励在美国的学生返国报效祖国:“中国需要你们!中国的机会
很多!”言辞恳切、热情,使他受到很大的震动。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想
做自己最想做的事”。他知道在美国工作;可以有丰厚年薪、汽车房子;但年薪再
高,也是为别人“打工”,几年下来;优裕的生活当然不愁,但有可能从此滋生了
“惰性”,他为之奋斗的目标、理想,也成了泡影。“你一生中最怕的是什么?”
女友曾经问他。他回答说:“年老后,回想往事;发现自己没有做成小时候梦想的
大事。”他记得一位老师对他说过的一句话:“找到一个工作,使你每天早晨都很
高兴地起床!”为了愉快工作,为了做自己喜爱的事,为了将来回首往事不后悔,
邵亦波决定放弃稳定的工作;回国创业!
    这一次父母对他的决定是彻底不理解了;尤其是邵妈妈。老人家想不通,放着
20多万美金的年薪、舒适的国外生活不要,却要负债9万美元回到一切都比美国落后
的中国来,孰优孰劣谁都能一眼分辨,为什么一向聪明的儿子却好象鬼迷了心窍一
样呢?邵爸爸虽然也不是很理解儿子的选择,但他想儿子都25岁了,应该知道自己
在干什么,而且鉴于儿子以前几次正确的判断力,为他填充了信心,但他还是劝儿
子在美国干两年再回国,这样更稳妥一些。但邵亦波不愿久留,现在他依然血气方
刚,两年后就说不定既没有精力也没有勇气了。说走就走,他把自己在美国的东西
全都卖掉,回到了自己的祖国。尽管,网上交易在目前的中国还仅仅是初见端倪,
但 BO认为这是 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事业之一,邀请合作伙伴;吸收风险资金,
新的一轮挑战正在等着他。

                              最佳拍挡谭海音

    邵亦波还没回国就已经邀请了一位同等资历的合作伙伴,她就是谭海音,是邵
亦波中学里高年级的同学,又是哈佛商学院的同班同学。
      相对于邵亦波,谭海音的求学、工作经历算是“循规蹈矩”的了。从华师大
二附中毕业,以上海市高考第三名进入交大,本科毕业后进入美商的麦肯锡咨询公
司,工作三年后考取MBA。两年美国生活后获得硕士学位,并巳得到了美国某投资银
行的录用,起始年薪为10多万美元,三、四年后可望为50万美元。她的学业、事业
可谓一帆风顺。但当她即将向着生活无忧的高级白领目标迈进,邵亦波向她发出了
回国创业的邀请,激活了她心中的不安分元素。直到去年夏天,本来打算回上海过
暑假,邵亦波认真地对她说:“海音,我们一起做网络公司!”就这样,谭海音决
定放弃投资银行和数十万年薪,突然决定不走了。做出留下来创业的决定时,不仅
把父母、朋友吓了一跳,连她自己都说:“也许这是我这辈子最Crazy的事了!”
    当我问起邵亦波当初为什么会选择海音做创业伙伴,是不是因为他们是校友时,
邵亦波回答道:“校友的身份固然是一个因素,因为哈佛MBA大多数都是很优秀的。
但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我觉得我们之间各方面都能互补。因为我年纪很小就出去了,
对中国的了解绝对没有我的伙伴海音多,海音读完大学,工作了三年以后再到美国
去读MBA的,她对中国人情世故的了解比我多得多。这样在公司里,我和海音的分工
就不一样,和美国投资者打交道,我比较多,和国内打交道包括员工管理,海音做
得多一点。有人把公司简单地归类,说有“海归派”和本土派。我觉得这是一种很
简单的说法,作为一个公司;需要不同的人。我们公司需要对中国本土很了解的人,
也需要与国外打交道的人,关键是要知人而用。”
    决定建立一个商务网站,通过在美国已有的经验和声誉争取足够的风险投资,
是他们首先要做的事。尽管,当时有些人并不理解,并劝他们别冒险,但他们已下
定决心干一番事业。踏踏实实的筹资工作己经开始:邵亦波起草了一份长达30页的
计划书;在硅谷高科技区寻找合作伙伴。那些与他们并不相识的投资商,就是看中
了他们的构想,以及他们在中国开创的电子商务交易网站的前景,给了他几十万美
元的投资基金。也有邵亦波的好朋友,甚至不问清他的商业计划;给了他十几万美
元,说:“你不管做什么,我都相信你会成功,就算这一次不成功,下一次一定能
成,很高兴你能让我对你投资。”
    放弃了安逸的既定生活,谭海音和邵亦波选择的是作为“创业者”的艰辛。公
司前两年的运作主要依靠最初筹得的资金;在网站业务经营方面以树立品牌形象为
主,不收取网友的任何费用,因此这两年可以说是要“熬”的。但是,像他们这样
眼界、才识都已经得到拓展的人,不会退缩于挑战。从他们这些MBA的中国留学生合
著的书《哈佛MBA》里,已经可以看出他们共有的特质:挑战自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