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导演忠实原著风格,运用电影艺术的每一个画面、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场景为阐明主题服务,将众多的人物、事件和广阔的社会背景组织得有条不紊,内容充实而不臃肿,情节曲折而不杂乱,准确地表达了作品的主题。演员出色的表演,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冉阿让的扮演者以其质朴、自然的表演,将外表冷峻刚毅、内心细腻深沉的冉阿让一生思想变化的全过程刻画得淋漓尽致。
09、茶花女
经典名著
这是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笔下的一个浪漫的爱情悲剧。
玛格丽特是巴黎上流社会中的社交明星。她那非凡的美貌和超群的聪慧,使她成为富贵子弟的追逐对象。自从与阿尔芒结识后,阿尔芒的真挚与专一令玛格丽特深深感动,两个人倾心相爱。他们远离繁华闹市,在巴黎郊区过起了朴素无华的生活。
这时,阿尔芒的父亲为了家庭的声誉恳请玛格丽特离开阿尔芒。为成全阿尔芒家庭的幸福,玛格丽特离开了阿尔芒。不知内情的阿尔芒,一再给玛格丽特种种侮辱、难堪。面对生活的沉重打击,她对人生更加心灰意冷。当阿尔芒得知真情赶到玛格丽特身边时,她因贫病交加、身心交瘁,孤苦伶仃地死在自己的寓所里。
作者风采
小仲马(1825—1895),法国小说家、剧作家,是大仲马的私生子。私生子的身份使小仲马在童年和少年时代受尽别人讥讽。成年后,痛感正是法国社会现实造成了许多像他们母子这样被侮辱和受伤的女人,决心从事写作,以改变社会道德。
《茶花女》是其成名作,他于1852年将其改编为同名话剧,获得更大成功。其后,小仲马又写了20余部剧作,现实主义倾向更为鲜明,由于他自己的身世,发表了许多以私生儿为主题的“问题剧”。除《茶花女》以外,他的代表作还有《半上流社会》、《金钱问题》、《私生子》、《奥勃雷夫人的见解》、《异国的女性》、《德尼兹》等。
银屏再现
影片《茶花女》根据小仲马同名小说改编,美国米高梅公司1937年出品。由葛丽泰·嘉宝和罗伯特·泰勒主演。影片基本上符合原著精神,以较多的篇幅突出了女主人公玛格丽特的形象。
影片的主要特点是摄影比较好。法国电影史学界认为,摄影师对在这部影片获得成功起了重要作用。当时嘉宝已届中年,为了使她更接近于原著女主人公,摄影师通过特定的布光、角度和其他技巧,使嘉宝在银幕上显得年轻,并且脸色呈现出病容的苍白。
熠熠星光
耀眼明星——葛丽泰·嘉宝
葛丽泰·嘉宝是好莱坞一颗耀眼的明星,她一生拍过许多经典名片。嘉宝主演的《科斯塔·伯林的故事》让她在影界崭露头角,1927年主演了第一部有声片《安娜·克里斯蒂》,此后主演了《安娜·卡列尼娜》和《茶花女》。嘉宝的戏路比较广,善于用眼神来传达人物的思想感情。《茶花女》是她表演中的一部比较严肃的影片,她在片中演得认真、细腻、朴实。嘉宝三次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金像奖提名,最终捧得奥斯卡荣誉奖。
英俊小生——罗伯特·泰勒
在影片《茶花女》中,英俊小生罗伯特·泰勒饰演正直真诚、内心火热深情的阿尔芒。罗伯特·泰勒以其曰臻成熟的技艺,与当红明星葛丽泰·嘉宝共同将茶花女的故事演绎得缠绵悱恻,哀婉动人。
《茶花女》公映后,获得了巨大成功,既把嘉宝的演技推向了艺术的巅峰,也把泰勒捧上了明星的宝座,使他成为好莱坞排名第三的男演员。罗伯特·泰勒1911年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他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光荣之家》,到1937年短短三、四年间,先后拍摄了《欢乐的花王》、《爱与光》、《百老汇的舞蹈》、《茶花女》,因主演《茶花女》而一举成名。此后又与费雯·丽共同合作拍摄了美国电影不朽之作《魂断蓝桥》,令他再度登上事业巅峰。罗伯特·泰勒在水银灯下度过了35个春秋,拍片70余部,《茶花女》使他闻名遐迩,《魂断蓝桥》为他竖起了高耸的里程碑。
10、基督山恩仇记
经典名著
《基督山恩仇记》是世界罕见的鸿篇巨制的长篇通俗小说。小说构思巧妙,情节曲折离奇,扣人心弦,通篇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故事发生在法兰西复辟王朝时期。主人公邓蒂斯是船主摩莱尔商船“埃及王号”的大副,因被诬告,被捕入狱14年。在狱中,他结识了法里亚长老,长老把他造就成一个知识渊博、无所不能的奇人,并告诉他基督山上的藏宝地点。长老去世时,邓蒂斯设法钻进狱中裹尸的麻袋,逃出伊夫堡监狱。出狱后,他得到宝藏,成为家资巨万的基督山伯爵。他决心以上帝的名义用金钱去惩恶扬善,报恩复仇。他报答了曾经照顾他父亲的恩人摩莱尔船主,然后以巧妙的手段惩罚了陷害他的所有仇人。
小说于1845年开始在巴黎的《辩论报》上连载,一发表,立即轰动了巴黎,高尔基称赞这部小说是“令人精神焕发的读物”。
《基督山恩仇记》的诞生
大仲马年轻时特别爱读《一千零一夜》和《罗宾汉》等具有浪漫传奇色彩的小说,自幼便养成酷爱幻想的浪漫性格。后来又仔细研究了司各特历史小说的风格,开始到处搜集奇闻轶事,观察人情风俗,以便写出通俗小说。1842年,他在地中海游历,对厄尔巴岛附近的基督山岛发生了兴趣,便把这个岛与1838年他在巴黎警察旧档案中发现的《复仇的钢钻》案卷联系起来酝酿故事情节,于是诞生了《基督山恩仇记》。
买通印刷工,只求先睹为快
《基督山恩仇记》在《辩论报》上连载后,马上引起轰动,如痴如狂的读者从四面八方写信到报馆,打听主人公以后的遭遇。被好奇心撩拨得按捺不住的读者,甚至赶到印刷厂去“买通”印刷工人,为的是能对次曰见报的故事先睹为快。
一部当代题材的小说产生这样的“轰动效应”,而且其生命力竟能如此顽强,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仍受到全世界亿万读者的喜爱,这种状况在世界文学史上是不多见的。
作者风采
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大仲马
亚历山大·仲马(1802—1870),世称大仲马,是19世纪上半期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他的作品故事生动、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大仲马于1802年7月24曰生于维莱尔—科莱特城。年轻时当过小职员、文书,因一心想从事文学活动,便辞掉职务,开始进行文学创作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大仲马的主要文学成就在于小说创作方面,代表作品有《三剑客》(1844)、《玛尔戈王后》(1845)、《基度山恩仇记》(1845)。大仲马一生创作颇丰。维克多·雨果评价大仲马时说:“他就像夏天的雷阵雨那样爽快,是个讨人喜欢的人。他是浓云、是雷鸣、是闪电,但他从未伤害过任何人。所有的人都知道他像大旱中的甘霖那般温和,为人宽厚。”
名人趣闻
昙花一现的基督山城堡主
大仲马有着天才般的想像力,他把其代表作《基督山恩仇记》的主人公爱德蒙·邓蒂斯塑造成一个神气的富翁,大仲马也整天幻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像笔下的人物一样。《基督山恩仇记》的出版,使整个巴黎都发了疯,大量的金法郎使大仲马得意非凡起来。于是他决定在一片森林中盖一座理想中的基督山城堡。“基督山城堡”终于建成,大仲马的邓蒂斯式的生活真的开始了,他为庆祝新居落成,在豪华饭店里举行600人的宴会,不管什么艺术家,都可以到他的城堡中来吃来住。他的穷奢极侈,使所有来宾都感到可怕。豪华之后,紧跟着是债主们的纷至沓来,他负债的总额已高达232469。9法郎!他面临着被捕入狱的危险,最后只得以30100法郎的低价将心爱的城堡拍卖抵债。
传奇人物大仲马
大仲马生性落拓不羁,爱开玩笑,他的一生也像他的作品一样充满传奇色彩。
有一回,他在俄国旅行时,有个年轻人要求做他的仆役。大仲马不仅一口应允,而且还写了一份由他签署的“护照”给他,并附了张纸条,申明这个年轻人沿途的一应花销都可以将账单径直寄往巴黎,由他付账。结果,这个年轻人果然一路通行无阻地到了巴黎。
银屏再现
影片《基督山恩仇记》根据大仲马的同名小说改编,美国哥伦比亚电影公司1946年出品。导演结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