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收消耗米三升,不再收取利息。这种“社仓”的方法,实与
“常平仓”互为表里。“社仓”之法难以施行的原因
雍正二年,内阁交出积贮的粮食,原用来防备灾荒,奏报
皇上,责令各省访察民情上俗全面议奏。后来经过各部议奏,
采取山东、河南议奏事宜,并按照朱表“社仓”事项斟酌议定
… 页面 213…
中国官场学 ·212·
六条,命令各省按款斟酌执行。乾隆四年,内阁大臣朱续障,
节录这六条条款奏准皇上,发交各省总督、巡抚尽心议奏执行,
然而奉行的人很少。我曾经说过:一是捐输(指向朝廷捐赠钱
粮以换取官职、爵位的政治措施)的困难。老百姓一天天增多,
土地却不见加宽增大,贫困者的人数很大,而温饱者仅仅足以
自养。古代所说的五百家为一党、互相周济的道理,丧失不讲
了。不仅仅是由于人们不象古代和睦相处,或者也是力不从心
的结果。现在推行捐输,名为自愿,情形却如同强迫摊派。况
且还有建立社仓的费用、铺垫的费用、看守仓库人员的费用,
以及盘量损耗费用,难道都能尽从粮米的收入中取得?这是一
个难以施行的问题。二是任用人的困难。乡官、社长必须是公
正殷实的人,但公正的不一定就殷实富裕,而富裕的人不全都
公正。不得其人则滋生弊端,即使得其人,也因为责任重大而
惧怕牵累,退缩不干。而乐于充任乡官、社长的,大多是狡猾
渔利的人,不可信任使用。这是难以施行的第二个问题。三是
出借的困难。年成丰收谷价低贱,老百姓不愿意借贷,害怕时
间长久而陈腐,于是强迫命令借贷、领出以换取新谷。如果一
遇到歉收,大家都想借贷了。小州县约计二万户,中等州县约
计四万户,大的州县约计六万户。平均计算贫民二万多户,每
户贷五斗,需米万石。户多粮少,既不能全部都贷,又不可以
主观裁减,一人没有借贷到,就会哗然而起,滋生事端,更不
是少见的事。这是难以施行的第三个方面。四是征收的困难。
“常平仓”的米谷和借贷的种籽,都有乡官地保等人当着官吏
具结或互相具结,尚且不免于积歉。主管官员限期催迫,还难
以交纳清楚。乡官、社长,并没有权势可以进行弹压,又不便
责成照赔。歉户不交纳,保人哪里能够逐一照赔物本年不能如
数还仓,次年就没有粮食可供借贷,民间依然缺乏粮食,而赔
… 页面 214…
中国官场学 ·213·
偿牵累却没有终底。这是难以施行的第四个方面。古人创立垂
范良法,正逢其时,就可以实行。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而不
再施行的原因,大概如同上述。虽然近来都一致实行由社长收
纳藏贮,仍归地方官载入移交案卷内接收、出结。但是不能保
证仓库里实际贮藏的粮食没有亏空,州县的官员也不能亲历现
场清点盘查,只是听任属下官吏、差役从穷苦百姓那里取回一
张具结,并没有实质性的内容 ,“社仓”的名义存在而实际部
丧失干净。如何办理荒政
救济灾荒的事务难办,不能有功,只求无过。应当实行安
抚的办法,不使灾民像哀鸿一样离散。应当严格控制,不使乌
七八糟的人纠集闹事。灾害将成的时候,立即将详情禀告。已
经成灾,则据实上报通告,等到上司派来的官员到达的时候,
将受灾村庄勘查清楚,将受灾的程度分别编造册籍,将所有的
情况审查加印,申送上报。受灾的土地亩数,另行续报,并停
止征收赋税。救济抚恤的事情,或等候上司训令,或详细请示,
一面分头勘查。正职、佐理等官员,尽心办理,务必争取达到
没有遗漏的、没有滥报冒充的。
庄头、当差的田地受灾,按规定不派人专门勘查上报。庄
头禀报时,责令他们向内务府呈报,等内务府派官员到受灾地,
会同州县一道勘查,编册具结,供特派官员带回,一面呈送知
府衙门核实转报。现在已改由附近督、抚高级官员派人勘查、
取结了。
夏灾的禀报处理不超过六月份,秋灾不超过九月份,不可
拘泥于规定,尤其不可以隐瞒和掩饰。四季和顺,年成丰收,
确实是守主官员的福气,但是天灾流行,哪个地方没有呢?如
果贪图省事,把灾害当作没听见,一旦上司查访出来,或者被
老百姓告发检举,隐瞒灾害的罪过,必受严厉谴责,是不可逃
… 页面 215…
中国官场学 ·214·
脱的了。
勘查受灾成数,按照田地实际受灾分数。如一百亩的田土,
五十亩全部成熟,有五十亩没有收成,这五十亩就为成灾十分,
不可用成熟田土五十亩共同计算作为成灾五分。
谚语说:水灾一线,旱灾一片。大约因为水灾有低洼的地
方受淹,高坡无恙,大水一过,就自行干涸、无碍收成,不像
旱灾的禾苗枯稿,一望就可以知道。关键在于实心实力勘查落
实,不轻信书吏、乡深的报告,这样就没有造假的弊端。
近来规定,夏天的禾苗受灾,先行提报、勘查受灾分数,
等秋收后另行办理,不可轻率地奏议救济抚恤。
秋灾不超过九月份,一到下旬,就应将受灾情形呈报,仍
然依照规定限期造册具结。如果州县在九月份不及勘明奏详,
到了请求捐免的时候才开始造册申送,就犯了迟延的罪过。救
灾散赈的方法
受灾应当捐免的分数,编造册籍,逐一具结,由上司委派
的官员与当地道、府行政长官一同加印具结,送转各地,按照
行政区划进行核实救济。首先在遭灾严重的地区,分定村庄,
一家家清查,分别最穷、次穷及一家老小人数载入救济册籍。
一方面立即告示周知,叫他们听候救济,不准扶老携幼、纷杂
外逃。如果受灾十分九分,大家都没有吃的,饿得嗷嗷叫,或
者就在查清的地方,先进行救济抚恤。如果受灾较轻,就等清
查完毕以后进行救济。
按照规定,受灾六分,最穷的供应一月的救济粮,次穷的
不救济。浙江省不分最穷次穷,都救济一个月的口粮。人数多
的家庭,每天供给五合米,人数少的家庭减半。受灾的穷苦百
姓,如果有携带家小眷属外出,留有空房子的,就在救济册上
说明姓名、人数,斟酌考虑他们该不该享受救济,注明册籍内。
… 页面 216…
中国官场学 ·215·
等到他们听说国家救济抚恤而归来,核实册籍补救济,可以避
免冒领混领的弊端。详报户口的时候,应当注明有听说救济而
归来的人,另外容许续报,以便到时候一边救济,一边编册上
报。
穷困书生由州县的学校报名。监户由各地监场官吏造册。
旗人归理事厅办理,责令所住村庄的头目查核申报。在清查户
口的时候,应当统一查核办理,在册籍内分别注明并不是只查
汉民户口,以后又另起炉灶查核其他人。
庄园领主的田地受灾,地方官立即详具上报。附近的总督、
巡抚一类高官委派邻近的州县或相当于州县一级的行政官员
到受灾的地方勘验核查,按照受灾的分数造册、出具证明,评
拟咨文转送内务府。应当免除的差役,应当救济的口粮,遵照
有关规定办理。如果遇到庄园主呈报一、二、三、四、五分收
成,已形成灾害的,依照规定请上司派专人会同勘查,出具证
明转报。至于收成六、七分为歉收,八、九分为丰收。庆国主
歉收一分,即应免一分差事,虽收成九分,也视为歉收一分。
地方官确查实际收成,详细查办,不可比照老百姓的田地,因
为没有造成灾害就摘登一边不予理睬 。夏天的麦子秋天的稻
谷,勘明收成分数,依照查报老百姓户口的规定,在六、九两
个月评拟奏折上报户部,转咨内务府查办。
户口应该救济不应该救济,应当详细分别,在册籍上注明。
如果是稍能自求但又不能不借助于国家救济的家庭,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