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以粉为基,荷花朵朵。头饰、上衣、下裙,都形似荷花。独舞、群舞或清歌曼舞,洋溢
着朴实无华的水乡韵味,尽显“竞折团荷遮晚照”的魅力。从民间汲取养料的现代舞《担
鲜藕》,更是姑苏舞台上的一朵奇葩。
苏州人举行婚礼,也“莲莲”不忘。在新娘的嫁妆内,总少不了要放一些莲子,喻意
“连生贵子”。新郎新娘入洞房,得吃八宝莲心羹,取一个夫妻和睦、并蒂莲开、早生贵
子、多子多福的口彩。新房内的墙壁上,有一幅和合神像,其中一个肩扛一枝大荷花,既
祝“百年好合”,”更祈“和合相亲”。旁有对联:“因荷(何)而得藕(偶),有杏(幸)
不须梅(媒)。”平添浓浓谐趣。
莲藕收获季节,莲农挑担上街叫卖,演绎了吴地人浓浓的食荷习俗。从莲蓬中剥食莲
子,趣味盎然,最受儿童青睐。莲子吃完后,那带梗的莲蓬壳,还可做成小巧玲珑的玩具。
荷茎就是藕,既可生吃又能炒食。苏州人更是别出心裁:把拌好的糯米塞进藕孔,下锅煮
或蒸,称“焐熟藕”,是苏州人清明节上坟祭祖的供品,也是苏州人独特的风味小吃。一张晒干的荷叶,清香扑鼻,是包装各类食品的“生态包装”材料。名闻吴中的“常熟叫化鸡”,烧制时须用鲜荷叶包裹肥鸡,外面再涂上黄泥烘烤而成,清香满口,酥烂脱骨。现已失传的姑苏名菜“莲房鱼包”,最为奇特:“将莲花中的嫩房,去穰截底,剜穰留其孔,以酒酱、香料加活鳜鱼,实其内,仍以底座甑内蒸熟。”莲房清香渗入鱼内,成了“打耳光也不放”的一道美味佳肴。
此外,藕粉圆子、桂花莲子汤、冰糖莲子羹、红枣莲子粥、莲花豆腐、荷叶粉蒸肉、
炸莲花、荷叶糕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姑苏传统美食。源远流长的吴地食文化,莲荷美味一
枝独秀,构成了吴地荷风莲俗中的经典。
合欢酒上的口彩
新婚夫妇饮合卺酒,是结婚中的一种传统仪式。卺是古代婚礼用的酒器,用瓢做成,将瓢一剖为两,新婚夫妇各执一个,斟酒而饮,称为“合卺”。这种古老的结婚仪式,传至今天,仍在应用。不过,酒器不再是瓢了,而是瓷杯或玻璃杯了。在我们常熟农村,合卺酒称为“合欢酒”,因客人济济坐满一堂,一起吃喜酒,故也叫“吃满堂”,又因为是晚上点了花烛吃的,又叫做“花烛夜饭”。这比起古代“合卺”来,要通俗、形象多了。
新婚之夜,新郎新娘拜过天地后,送入洞房。新郎由二爷陪着,新娘由伴娘陪着。洞房内布置得红红绿绿,喜气洋洋,梳妆台上花烛高照,新郎新娘并肩站在台前,台前放一长凳,称为“同心凳”,二爷和伴娘高唱一声:“一条长凳结同心,夫妻如意凳上坐。”两位新人就坐到长凳上。二爷和伴娘又唱道:“一对鸳鸯坐同心凳,夫妻恩爱像海样深。”这时,新房内人头济济,笑语连连。小孩在人群的缝隙中钻来钻去,十分热闹。新郎新娘吃合欢酒的仪式就要开始了。
吃合欢酒,意味着夫妇一起生活的开端,历来十分重视,也是结婚仪式中的高潮。在吃酒时,二爷、伴娘不离新郎新娘左右,他们根据新郎新娘吃的东西,要现编吉利的口彩,如果讲得好,会得到大家的赞扬和喜包,讲得不好,就会被大家嘲笑。因此,当二爷和伴娘的人,一定要口齿伶俐,既能随机应变,又能配合默契。
当有人把四只装有花生、枣子、状元糕和甘蔗的喜果盒子放到台上,吃合欢酒的仪式就开始了。二爷拿起两颗长生果,就说:“新郎新娘吃了长生果,夫妻长生不老,有福同享。”二爷话音刚落,伴娘忙抓起两颗枣子,说:“新郎新娘早生贵子,老相公早抱孙子。”这时,有人会打趣地说:“叫新郎新娘说说,什么时候生贵子啊?”说得新娘面红耳赤,羞得抬不起头来,屋里充满了笑声。二爷又带笑拿起两片状元糕,说:“贵子早中状元郎,早传喜报。”伴娘立即拿两段甘蔗,在众人面前扬扬说:“新郎新娘生活节节高、甜咪咪”。
人们对二爷、喜娘流利的口彩感到满足,报以阵阵掌声。吃喜果的仪式结束,由新郎的父母把新郎新娘面前的喜果收起来,表示接受大家的祝贺。盒内多余下来的喜果,由小孩、小伙子一哄而上“抢”个精光。这叫“抢发禄”。抢得多的分给众人吃,大家边吃边笑,这叫“吃发禄”。
这时,有人送上来八只冷盆,继冷盆之后,又送上一道一道的大菜,摆了满满一台。等菜上好,二爷、伴娘又忙碌起来,拿起筷子在各只菜碗里探探,异口同声地说:“各只碗里探探,多子多孙。”随之,他们将各样菜夹到新郎新娘面前的碗里,夹一样说一句,既要斗口彩,又要各献能耐。二爷夹起一块鱼说:“鲤鱼跳龙门”,伴娘夹一块蛋说:“代代相传代代好”。二爷夹起一块鱼头说:“小夫妻有头有脑”,伴娘夹起一块鱼尾说:“有尾好收梢”。两人的口彩合起来,内涵是夫妻做事、成家立业有始有终,一干到底,不半途而废。二爷与伴娘斗口彩,客人们静心地听,希望他们斗中有错,可以取笑他们。
本来,伴娘一直跟在二爷后面说,待二爷一停顿,伴娘立即抓住机会,抢先一步,夹一段大肠说:“局局藏”,二爷不甘被动,立接夹一块鸡胛说:“泼泼长”。两人对答起来,意思是说家产越积越多,长长发财。真是俗语不俗,含义丰富。二爷、伴娘就这样一搭一档,一吹一唱,使大家听得开开心心,笑声连连。
菜夹毕,斗口彩也结束,吃合欢酒的高潮过去,接近尾声,烧饭师傅托着盘里的两碗饭,恰到好处地送进新房,随着伴娘一声叫:“请新郎新娘用饭”,新郎端起饭碗自己吃饭,新娘则不动手,由伴娘喂她吃。意思是暗示新娘,从今天起要多吃饭,少开口,做一个贤惠的妻子。
吃过花烛夜饭,合欢酒的仪式也就结束了。新娘由伴娘搀扶到床背后去休息,客人们余兴未尽,开始闹新房,一直到深夜。
秤俗
秤是商品交易的重要工具之一,生意人身不离秤,他们亲昵地称秤钩为“金钩子”、秤盘是“聚宝盆”、秤杆为“如意棒”,把秤锤直呼为“招财童子”;上了年纪的人则把秤星视为延年益寿的“寿星”——我不明白秤星和人寿会有什么关系?直到后来我在书本上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原来,最初的秤是十两作一斤的,很多生意人唯利是图,喜欢在秤杆上弄虚作假,缺斤少两的事常常发生,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决定另制新秤。有些聪明人出了个主意:他们认为天上有三个星座——北斗七星、南斗六星、福禄寿三星,主宰着人们的祸福。他们把三个星座合在一起作为秤星,并且在市场上到处宣称:天上一颗星,地下一个人;天上落个星,地下死个人。劝告那些搞缺斤少量的人,不要在秤星上耍花招,否则就要象星座落地一样短命早死——这种诅咒式的劝告,使人想想也害怕,一时收敛起损人之心,不敢再干这种缺德事了,老百姓更高兴,十六两秤很快在民间流行开了。
古人一直告诫人们,要买卖公平,生财有道。因此秤在人们心目中被认为正直无私、光明磊落的象征。诸葛亮就说过:“我心如秤,不能随人低昂”就是一例,这个说法已经超越了商市买卖,升华到了人格、品德的准则,“不能随人低昂”岂是容易做得到的!
秤星谐音“称心”,且又包含“福禄寿”三星,更被人们重视而应用到民间习俗中去,结婚、生子、祝寿及商业行为都要既求“称心”又祈“福、禄、寿”。例如:在嫁娶之时,要在新床新被中用红纸裹一杆秤;新郎为新娘挑方巾时要用秤杆,挑开方巾双方相视一笑,说明两人都“称心”;婴儿满月剃头要“抓揪”,除了其他吉利之物,也得放杆秤,若是婴儿稀里糊涂抓着了秤,预示将来定能发家致富;在苏南农村中,上梁时都将镰刀、尺子、镜子、秤杆拴在朱筛上,既能祈福又压邪;太湖渔民在新船下水时,船舱里摆的“聚宝盆”里,除了糕团、花果,也必放秤杆。更为有趣的是,养蚕户在“请蚕花”时也离不开枰杆,在蚕蚁孵出后,蚕娘就把剪碎的灯草末拌着野蔷薇花细末一起撒在蚕种纸上,再将蚕种纸挽在秤杆上,用鹅毛轻轻地将灯草末和花末和蚕蚁一起掸到蚕匾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