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宽厚地对她笑笑,轻轻地把她推开在一边。
“走吧?”
他回头看一眼警官楞楞的脸,往外走去。
王少山艰难地站起身来,在他经过面前的时候。
“保重吧!”
他对着他那张不再谦恭的脸轻描淡写地看了一眼。
“最好早点儿回家,趁着警察同志还在的时候!”
他把他笑白了脸。
上车的时候,他回头看了一眼他的那幢正在进行外装修的办公楼,工人们正在往墙上喷涂蓝色的漆,很漂亮的颜色,他喜欢。
他把披着的西装穿好,仔细地扣了扣子,把领带认真地理了,挺拔地展开肩,一只手在后面狠狠地推了他一把,终于让他踉跄地蹦上了旋着红灯的警车。
眼前幻化着灿烂的过去,让警察们看到一张很安详的脸。
公司,职员,一切,都在身后远了,远了。……
尾声
岁月
把不朽刻上
坚毅的山岩
再温柔地把一切
风化
搬家公司的工人们已经在昨天把他新购置的全套的家具和他那装了几十箱的藏书、藏画搬到已经装修好了的别墅中去了。
小舸在他那间永远让他感到安全的小屋中静静地倘佯了最后一个没有梦的漫长的好睡。
很香,很甜。
在不能不醒的时候,他艰难地醒了。
天很蓝,蓝出了初夏的暖。
他裸着身子,任那偷窥的太阳读着他那瘦削的身体,灼热他并不坚厚的胸。
天花板上,一只等不及人去楼空的蜘蛛已经在认真地结它的大网,等待着幸运的牺牲者的到来。他鼓起腮,吹动悬吊着自己的蜘蛛,看它悠悠的向上攀援,终于蜷缩了身体,静静地据在网心。
一道裂痕。
一道他从没发现的裂痕。
在天花板上伸延开来,浅浅的,很长,很长。
或许,它可以裂开来,裂得让他能仰望窗外那蓝蓝的天空,也许,天上正缀着白白的云。
在将要告别这让他栖避了多年的风雨的小屋的时侯,他发现了天花板上开裂的一道痕。
卫生间的水龙头仍在滴水,缓缓地在池中敲出清澈的节奏。
邻家的女人哼着一支亚青写的歌,怪怪地走了调,惊得网心中的蜘蛛紧张地抖。
颤颤悠悠的网。
窗外的蓝天上没有风,也看不到白云。
他就要永远地离开这间留下了他无忧的欢乐和无奈的幽闲的小屋了,带走的只有那一本本厚重的发黄的旧书和书中写着的先哲们有意与无意间编造的谎言。它收藏了他太多的情感和希望,最终只把一片发黄的苍白写在他的眼底,还有那一条不知始于何时,终于何处的裂痕。
他却终于要走了,永远离开这印满他干涸了的和依旧新艳的心迹的小屋。
在怀念了十五年之后,他把自己深藏在喧嚣的都市中这一隅宁静中,最终还是无助地把那份仅存的安谧失去了,连同他十五年中做过的幸福的和伤感的梦。
太阳很暖。
他把昨夜无梦的好睡细细地品,品不出一丝烦恼,也品不出一丝快慰,只不知从今往后,还会不会再有这无梦的夜。
门很轻,很轻地关上了。
不用加锁,或许有后继者在他离去后热烈地推开这扇剥落了油漆的门。他记不起这扇门原本的颜色,现在它是灰灰的暗着,那曾经鲜红过的“601”已经老得没有了姿容,象干了很久的血,浅浅的,暗暗的,把过去的太多的故事深深地隐在怀里,吝啬地不肯对人讲。
门关上了,静静地藏起了他涂在它身后的那一幅幅的漫画,他看到有一小片薄薄的漆皮静静地翘在上面,锋利地刺向外面,俨然地守卫着他的过去。
他对着它笑了,向这最后的守卫者表示敬意。
门终于关上了,紧紧地。
楼道很长,很窄。
蓝天下的楼道依旧很暗,很冷。
抚着斑驳的墙皮,冰了手,寒了心。
腿软软的,迈不开,每一级台阶都重重地震了他的脚,也震了他的头。这通向他安全的小屋的楼梯被那些爱过他,恨过他,或者不爱也不恨他的人无数次地踩在脚下,却从没有过今天在他最后一次抚摸时的呻吟,轻轻地在它身上敲出往复的节奏,听空荡荡地回声,回声中有它的惜别的唱。
几个老人在楼前的石凳上享受着他们最后的暖,老旧的楼把破旧的身体展在阳光中,徒劳地阻止着太阳的入侵,脚下阴暗的领地无奈地缩小着,身上的创痕痒着,在阳光的照射下早已掩不住周身的衰颓,只能为尊严最后地挣扎,阴影却终于死在脚下。
没有人注意他,就象没有人注意那消逝的一片阴暗一样。
他把头抬得很高,看到太阳的光芒中楼身上紧固的水泥柱粱,条条框框地分割了它的躯体,不知是顽强地把它肢解,还是把它将要肢解的躯体顽强地缝和。
他要走了,无声无息的,象他十五年后那次无声无息的归来,没有迎候的亲友,也没有送行的人群。
他要走了,终于把最后的躲避丧失在这喧嚣的都市中,从此没有了这老旧的宁静,老旧的安全,老旧的日子和这老旧的楼。
怀念了十五年的一切,都在这对过去的告别中死了,永远地死了,再也没有复活的日子。
他该走了。
楼老了。
他也不再年轻。
无声无息地来,无声无息地去,等待他的只有都市的喧嚣,却再也没有老旧的静谧。
带红箍的老太太看见那个叫叶小舸的男人开着他那辆铁灰色的“帕萨特”走了,车子经过她面前时,她浑花的老眼仿佛看到他的手很快地从眼角抹过,却不知有没有泪。……
2000年2月初稿于北京黄庄
2001年6月二稿于上海宝山
2002年9月定稿于上海梅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