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对不起,这么晚给你签字,我太忙了,真的一点点跑到邮局的空都没有。这张纸和笔是我在北京站口的建内大街邮局要的,匆匆两笔,请你不要介意。我同意你按录音带整理成文章发表,但是请别用我的真名,书中的人请您都不要用真名。放下笔,我就走了。我本是阳光里飘荡的蒲公英……天女98。3。6于北京站口
收到她的信后我重新听她的录音带。在她的讲述之中,那个相貌和心境都酷似三毛的高个女孩恍如在我的眼前。*
第十四章 女人有时候会成为男人生命中的转折点
故事讲完才好结婚采访时间:1997年12月27日 10:0AM采访地点:《北京青年报·青年周未》办公室姓 名:林 筠性 别:女年 龄:24岁某外语学院本科毕业,现在某机
关任翻译。我们俩在一起会很幸福,同时他
也是给我伤害比较深的一个人——他
的感情在我之前的差不多两年中非常
混乱——有很多女人跟他来往,甚至
有些他连名字都想不起来,到现在都 不记得是谁——在婚姻中的两个人不能只是丈夫和妻子,每个人扮演的角
色都是多面性的,有时候是父母、有
时候是兄妹、有时候是朋友——我也
有很多不对的地方,有很长一段时间,
我也在同时和两个人相处,也是不道
德的——他的确是给了我一点危机感,
即使和他结婚,也许心永远不会放下
来,就是安全感很淡了。但是因此我
也觉得不管在哪儿、跟谁,都会发生
一些类似的故事。1997年12月24日,我的呼机上出现了林筠的名字,呼机的响声表明这是一个男性,留言与“口述实录”有关。当我回电话的时候,的确是一个男声:“我的同事想和你谈谈,不知道你愿意不愿意。她叫林筠,是个女孩子,她的经历和你写的那些人有相似的地方。”我觉得诧异,这样的电话通常是受访者自己打来的,而且通常他们会在电话中感觉我这个人是否可以信任,这种感觉的首要条件就是必须听听我的声音。我猜想她能请同事替她打这个电话,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这个同事与她的关系非同一般,另一种是她的经历已经不需要对人隐瞒。
我问:“她为什么不自己找我呢?”对方说:“她现在打电话不方便。如果可以,你告诉我怎么找你,我让她和你联系。”于是我说出了我的呼机号。
过了大约20分钟,我的呼机上又一次出现了林筠的名字,回电话过去,是一个清脆的女声:“我想和你约个时间,有好多话想说,而且说完了我才有可能结婚。”我马上答应了。确切地说这有违“口述实录”一贯的工作方式,通常,我要请志愿受访者在电话中简单地介绍一些自己的大概情况之后才能确定是否见面,主要是为了避免题材的重复。但是这个女孩子不同,她的请同事代打电话已经让我对她发生了极大的兴趣,直觉告诉我这应该是一个有些特点的人。
1997年12月27日是星期六,林筠在10点多的时候来到报社。她穿了一件很合身的黑色外衣,黑裤子以及质地很好的黑色小皮靴,这样的色彩使她的脸色显得很白,白到几乎没有一丝红润,垂在肩上的头发不算太浓密,在涌进室内的阳光中泛出淡淡的金色。她说:“嗨,我是林筠。迟到了,不好意思。”
我很难把那种奇特的联系方式和眼前这个青春可人的女孩子联在一起。假如走在大街上,迎面碰到她,可能我会因为她身上流荡出来的清丽气质而回头多看她几眼。
和林筠的谈话与以往不同,她似乎很不习惯有条理地、完整地叙述一个事件或者说一个过程,我必须在很多地方打断她或者提示她。她的叙述有些凌乱。
怎么说呢?一般人跟人谈话都是一种交流的形式,不像我这样自己来陈述一件事情,我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所以说的时候肯定会有一些遗漏,很多地方可能还得是你来提问题。我才能回答得更准确一点。
我把每一次对受访者说的话同样说给林筠听:“我不需要你做任何准备,你只要按照你自己认为最合适、最恰当和最方便的方式来讲。我希望你不要在脑子里先做一次剪辑,尽可能地呈现给我完整的事实,这样才不会影响我们将要共同作出的判断和分析。”林窍非常明白我的意思,她微笑着点头。我发现她的笑容透着一种在24岁的女孩子中不大多见的大度和善解人意。
我只能就这么大概地说吧。现在我好像也不太清楚我究竟想表达的是什么,比如说是我跟我现在的男朋友在一起生活过程的内容,还是我这个人对选择男朋友的一种整个的看法。我觉得这些我都没有太想好,我就按照这样一个时间顺序说吧。
我现在这个男朋友是我的第三个男朋友,而且我想差不多在明年的春天吧,和他结婚。但是怎么说呢?他让我觉得很好、我们俩在一起会很幸福,同时他也是给我伤害比较深的一个人。我和他认识不是那种一见钟情的方式,我不太相信那个。在上大学的时候,我选择男朋友的标准就是我觉得他会有前途,再有就是跟我比较合得来,将来在事业上能彼此帮助。在学校里我谈过两个男孩子,那时候都是学生就容易有点儿孩子气,为了一件小事就会闹矛盾,吵得特别厉害,一点儿也不认为可能有时候吵架也会让感情变得越来越浓厚,吵到最后就会彼此特别疲惫,比如当时要懂得加以控制可能也可以继续,但是谁也不约束自己,这样不断地吵架之后又不断地在一起,我觉得这样俩个人慢慢培养的感情好像总是不那么稳固。我谈的第二个男朋友是代培的,等于说他以后的去向就是部队,我也是一样。他曾经跟我回过家,我父母也见过他,我的家在新疆,乌鲁木齐,他们觉得这孩子也不错,我们两个人就是那种老是吵架,吵完了又拉拉扯扯地断不了。他比我早一年毕业,毕业之后马上就去军训,那么我们俩之间也没有别的什么办法只有通信。哦,我忘了告诉你,我是学外语的,大学要上五年。本来分开的时候两个人感情已经不是很好了,然后再通过通信这种方式就比较艰难。
这时候我就认识了我现在的男朋友。碰到他也是很巧合的一件事情,我们就是在北大的舞会上认识的。他早就毕业了,比我大很多,大概有五、六岁,他是在我上大学那一年就已经毕业了。他是那种外形上看起来很普通,个子不高,长得也很一般的……但是慢慢跟他接触,我就发现他有一种人生的……就是我比较欣赏的一种生活方式吧,我不太能形容得出来是一种什么。
林筠想着、说着,好像语言跟不上她的思绪一样,她总是认为她没有找到一个准确的字眼儿来告诉我,她的这个,“现在的男朋友”究竟在最初给了她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她很抱歉地笑一下。我觉得她在边想边说的时候样子十分可爱。
就是在我的第二个男朋友军训的时候,我和这个人的感情发展得很迅速,那是在95年年底,我也快要毕业了。那时候我的第二个男朋友在山西军训,那个地方毕竟不如北京,他也一直在信里表示他很想念北京的生活,所以我怕影响他,就没有告诉他我这边的变化。我当时还有一些传统的想法,我觉得我还是应该和我的第二个男朋友在一起,我们也曾经讨论过结婚,而且我们都在部队又都是学外语的,这样将来的婚姻就可以非常牢固。所以我就对我现在的男朋友说我们可以相处得很好,但是不可能结婚。
关于这个人,我是在这两年中断断续续了解他的。可能跟他的经历有关吧,他大学毕业以后才谈第一个女朋友。他认为可以算他女朋友的异性,一共有四个。他的感情在我之前的差不多两年中非常混乱。他谈第一个女朋友可能因为两个人都是初恋,投入都特别多,但是他们俩又不是很合适,好几次想分开又没有分成,中间拉拉扯扯很长时间,那个女孩子也为他自杀过好几次,但是都没有死成。所以两个人都感到挺疲惫的,没有办法继续下去。这一次对他的打击很大,在这之后他就谈了第二、三、四个。他的第二个女朋友是一个刚刚离婚的女孩,他们两个人同居,但是用他的话说就是“两个人搭帮过日子”,每天下班了就一起回家做饭,做好了饭就一起吃,谈不上什么很深的感情。怎么说呢?就是两个人老在一起那种感觉你明白吧?相互特别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