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柏杨曰(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猛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然而,杰出的人物也是人,人有人的软弱,对于慕容垂的栽赃诬陷,是王猛人格上的一项污点,幸亏苻坚是一位累世难寻的英明君王,没有跳进圈套,使王猛的罪恶,减到最低。


  慕容令与涉圭

  被放逐到沙城(辽宁省朝阳市东北三百公里)的慕容令,自己知道最后仍是难逃一死,遂秘密准备叛变;沙城中被放逐的犯兵犯将,有数千人,慕容令厚待他们,倾心建立友谊。于是,击斩营门官(牙门)孟妫(音gu「归」),沙城县长涉圭(涉,姓),大为恐惧,投降;慕容令信任他,把他留在自己左右,遂率领那些被放逐的官兵,向东袭击威德城(即宇文涉夜干所住,参考三四四年正月),击斩守将慕容仓,占领城池,部署各种事务,派人召集东西要塞驻扎的边防军,大家一致响应。镇东将军、勃海王慕容亮,镇守龙城(辽宁省朝阳市),慕容令准备对龙城发动袭击,老弟慕容麟却通知慕容亮,慕容亮紧急戒备,闭城守卫。涉圭轮到值班,突击慕容令,慕容令单人匹马逃走,党羽崩溃。涉圭追击,直追到薛黎泽(今地不详),生擒慕容令,斩首。涉圭前往龙城(辽宁省朝阳市)

  报告慕容亮,慕容亮为慕容令报仇,斩涉圭;收拾慕容令的尸首埋葬。

  慕容令被命运拨弄,身不由主,挣扎失败,使人叹息。而涉圭最后竟被诛杀,这个结局,更使人叹息不已,中国历史读得稍多时,就会发现:一个人面对是非黑白,要作重大选择时,是多么困难。


  三流江湖郎中

  前秦东征兵团深入前燕帝国国土,所经过的郡县,都望风投降,前燕帝国大为震动。禁宫谘询官(黄门侍郎)封孚,问宰相府秘书长(司徒长史)申胤说:「你看事情有什么发展?」申胤叹息说:「邺城(前燕首都?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邺镇)必定陷落,我们都会被秦国(前秦帝国)生擒活捉。然而,天上的福星正是越王国的岁星,而吴王国却非讨伐越王国不可,结果吴王国反而大祸临头(左传〈前五一○年〉:「吴王国攻击越王国,这是第一次攻击,史墨说:「不满四十年,越王国一定消灭吴王国。因为,今年天上的福星正笼罩越王国,而吴王国却去冒犯,定有凶险的后果」」)。而今,福星正笼罩燕国(前燕帝国),秦国(前秦帝国)虽然达到目的,而燕国(前燕帝国)的复国,不会超过十二年。」

  史墨和申胤,所做的这类未卜先知的胡说八道,明显的,是事情过去之后,为了某种目的,硬行编制出来的鬼话,写上史册。三流江湖郎中的诈欺勾当,史学家不应该传播这种诈欺,除非跟史墨、申胤二位先生有仇,要他们丢丑。


  父子怪诞

  吐谷浑汗国可汗(四任)慕容辟奚,是三任可汗慕容叶延的儿子(参考三二九年十二月),喜爱读书,仁慈宽厚,但没有威严,优柔寡断。排行老三的弟弟(名不详),仗势专权,引起反感。秘书长(长史)钟恶地,在早朝座位上,逮捕三弟,斩首。慕容辟奚惊骇惶恐,从床上跌到地上。钟恶地急跳过去扶住他,报告说:「我们昨天晚上,梦见先王(老爹三任王「河南王」慕容叶延)下令:「三弟就要叛乱,不可不杀。」所以才处决他!」但慕容辟奚受惊过度,不能平复,从此精神恍惚;告诉世子慕容视连说:「我害死了同胞兄弟,死了之后,有什么面目在地下见他?国家大事,全交给你,随你治理,我剩下来的几年生命,苟且的活下去罢了。」终于因过度忧虑,逝世。慕容视连继位(五任可汗),不饮酒、不打猎,长达七年之久,国家军政大事,全部交付辅佐大臣和将领。钟恶地规劝:认为人主应该自己寻找快乐,建立权威,传播恩德。慕容视连流泪说:「我家自从祖先以来,仁爱孝顺,忠厚宽恕,一脉相传,先王(老爹四任可汗慕容辟奚)想到手足之情,不能有美好的终结,悲愤而死。我虽然继承大业,不过像一具尸体一样,声色犬马的享受,怎能安心?至于立威布德,只有等到未来。」

  慕容辟奚父子的行径,十分怪诞,因而我们根本怀疑它的真实。老弟被杀,老哥忧虑而死,有这个可能;但侄儿怀念叔父,不但七年不理国政,甚至要一辈子不理国政,就没有可能。任何忧伤的情绪,都无法维持如此之久,连所谓圣人,对老爹亲娘之死的哀悼,都不得不以「三年」为限。更重要的是,君王对「三弟」

  的强烈忧伤,势将激起凶手的反击。如果凶手势力太弱,不敢反击;那么,身为国王的苦主,不去执法,不去复仇,却只一味坐在那里哭泣得天下皆知,岂不反常?


  法治出现奇蹟

  王猛当宰相,苻坚高坐宝座,无所事事。王猛主持政府,文武百官全体听命,无论国内国外、内政外交、军事政治,没有一件事不由王猛决定。王猛刚烈英明,正直果断,清廉严肃,对善恶是非,分辨得十分清楚,免除无能的官员,提升没有人事关系,被埋没在低阶层的人才,督促人民耕田播种,种桑养蚕,加强武装部队战斗训练;每个官员对他所担任的职务,都能胜任愉快;每项刑罚,一定都有犯罪证据。因此国家富裕,武力强大,攻无不胜,战无不克,前秦帝国完全治理。

  从史书上有关王猛政绩的记载,看出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即令在战时,也可以创造出来一个善恶是非分明的太平盛世:「每个官员对他所担任的职务,都能胜任愉快;每项刑罚,一定都有犯罪证据;国家富裕,武力强大!」三百余年大分裂时代中,中国像一块血腥的沙漠,到处狂风滚石,禽嚎兽奔,人们互相吞食,只有王猛治理下的前秦帝国,是沙漠中的唯一绿洲,每人都享有安富尊荣。这正是中国人一直追求的理想世界,显现出法治的奇蹟。

  法治是唯一的治国途径,不管什么种族、不管什么时代,也不管开发到什么程度,只要踏上这个途径,社会就会日臻健康。问题在于,人民必须担任苻坚大帝的角色,有能力和决心铲除樊世(参考三五八年九月)、强德(参考三五九年八月)之辈。


  饭桶军阀

  晋帝国最高指挥官(大司马)、南郡公(宣武公)桓温逝世(年六十二岁)。

  桓温被称为一代枭雄,见识和才干,在晋帝国群官中,出乎其类,拔乎其萃。

  但这只能证明当时将相,全是草包,不能证明桓温真是第一流人才。他最大的缺点是在需要作最后决定时,他却丧失孤注一掷的胆量。克劳塞维茨说过:「有人以为战争理论常劝人选择「最谨慎的」,这种想法,完全错误,如果理论确有所劝,以战争本质而言,他必劝人选择最有决定性的,也就是「最大胆的」。永远勿忘:没有胆量,绝不会成为伟大的统帅。」诸葛亮太过谨慎,所以永远不能够大胜,但也不致大败。桓温似乎只有一次大胜,但征服成汉帝国时的那次大胜,却出于部属对号令执行的错误,当他下令撤退时,部属竟击起进攻的战鼓,虽然因错得福。可是,错永远是错,说明他在面对难以预测的情况时,总是逃避。以后的灞上之役、枋头之役,无不失利,原因全都在此。如果了解身为统帅的桓温的性格,几乎可以预料他的结局。

  在灞上,跟长安相距咫尺,他不敢挺进;在枋头,跟邺城也相距咫尺,他也不敢挺进。两次溃败,都不是因为攻击,而都是因为撤退。为什么他不敢攻击?

  理由当然可以装一卡车,但主要的是,他的胆量不够,在必须冒险时,却出奇的畏缩。

  同样,这种性格反映在桓温的政治行为上,他显然渴望篡夺政权,无奈,他虽有篡夺政权的决心,却不敢篡夺。十四任帝司马昱卧病,一夜之间,发出四次诏书,征召桓温进京,这是上天赐下的篡夺良机,桓温竟然拒绝,使人怀疑他的智力商数。他之所以拒绝,由于他的恐惧,恐惧掉进陷阱。因为他无胆,所以在节骨眼上,也就无能。桓温终于放弃晋帝国帝位,不是力量不够,而是他对自己的必胜把握,没有自信;而自信,正是英雄事业的必要条件。所以,桓温不能称为枭雄,不过一个较王敦略高一筹的饭桶军阀而已。


  王猛

  三七五年,前秦帝国丞相王猛逝世(年五十一岁)。王猛是中国成功的伟大政治家之一,在他之前有诸葛亮,在他之后有王安石,诸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