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柏杨曰(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世」。

  千年以来,世人对司马懿,异口同唾,全采厌弃态度,甚至他的子孙,都以他为耻;而正式史书,还一口咬定司马懿的后裔,原是奸夫姓牛的子孙,所以应姓「牛」而不应姓「司马」。这一切显示世人对他不仅厌弃而已,还深恶痛绝。

  然而世界上比司马懿更凶更恶的家伙,不知几千几万!而司马懿又居于「皇帝之爹」的政治优势,地位跟姬昌、曹操相等,摇尾系统的阵容强大,为什么竟落到如此地步,无法改变世人观感,这是一个有趣的课题。可能是,司马懿接受曹叡托孤的一幕,感人太深,中国五千年来的宫廷中,最刻骨铭心的场景,就是曹叡把曹芳托付给司马懿,那不仅是君臣之间的政治责任,也是骨肉之亲的推心置腹。

  曹叡不但一再教司马懿认明小娃曹芳,还让曹芳小娃紧抱司马懿的脖子,当时在场的人固然落泪,千年之后展读这项记载,也会动容。而在这种情形下,司马懿竟生出歹念,欺负曹家孤儿寡妇,夺取政权,即令不是禽兽心肠,也不应再是人类。

  然而,就史籍显示的资料,真实的司马懿跟世人印象中的司马懿,并不相同。

  诸葛亮受托之后,并没有遇到曹爽之类的政敌;李严窃弄权威,一纸命令便告解决。而曹爽却是把司马懿整个排除,司马懿对曹爽固然不满,但一直到二四四年,曹爽攻击蜀汉帝国,三军被大雨困在峡谷,司马懿仍忧虑他会失败,劝告退军,假使他那时就心怀不轨,满可闭口不言,等曹爽覆没之后,由他出面收拾残局。

  司马懿当初最大的目的,不过是反击曹爽,夺权夺官。二四九年的政变,受到朝野人士一致的爱戴。二五一年王起兵之时,司马懿不但没有叛逆的迹象,而且声望正达高峰。王所作所为,不过另一次的夺权夺官,阴谋另立中央政府,更是一种私心,看不出他的忠贞,只看出他的权力欲望,司马懿所受的诟骂和咒诅,并不公平。

  在专制封建制度下,权柄就像一只猛虎,骑上之后,谁都跳不下,曹操早就说过,他绝不放弃权柄,为的是害怕谋害(参考二一○年十二月)。桓范警告曹爽说:「像你们这种权势地位,想当一个平民,怎么能够?」司马懿既骑上虎背,他就只有杀开一条血路,一直奔驰。我们对任何暴行都严厉谴责,但也了解发生暴行的原因症结在于制度。除非是呆子──像燕王国国王姬哙(参考前三一六年),谁都不会贸贸然跳下虎背,只因一跳下来,立刻就会被撕成碎片。

  唯一的救药是改变制度,跳下虎背的人必须有安全保障,才有跳下的可能性。

  中国人却始终发明不出来这种制度,直到西方的民主在大炮声中移植过来,我们才知道政治上另有天地。


  郭循

  蜀汉帝国(首都成都「四川省成都市」)最高统帅(大将军)费,跟全体高级将领,在汉寿(四川省广元市西南)举行元旦聚会,左将军郭循在座。费酩酊大醉,郭循乘机下手,刺死费。

  费性情温和,平易近人,对人从不猜忌。越嶲郡(四川省西昌市)郡长张嶷,曾经写信警告说:「从前,岑彭手下拥有大军,来歙持有皇帝符节,竟都死在刺客之手(岑彭来歙事,参考三五年六月及十月)。你的地位尊贵,权柄又大,却对新归降的人,太过信任。应该把前人的事,作为一面镜子,稍加谨慎。」费不能听从,终于受祸。

  曹魏帝(三任)曹芳下诏:追封郭循当长乐乡侯,命他的儿子继承爵位。

  郭循不忘祖国,虽享有左将军高位(刘备当年入益州时,不过左将军),但仍弃如敝履,奋身一击,千古忠烈,与日月争光。从曹魏帝国追赠侯爵,教他的儿子继承爵位的措施上,可看出并没有因为他投降敌人,充任「伪职」,而杀他全家、灭他三族。回溯刘彻之待李陵(参考前九七年),更为李陵增悲。


  诸葛恪暴躁自负

  二五三年,东吴最高统帅(大将军)诸葛恪,率大军北伐曹魏失败,狼狈撤退,返抵首都建业(江苏省南京市),直接到统帅府,召见立法署长(中书令)

  孙嘿,厉声呵责说:「你是什么东西,怎么敢随便下那么多诏书?」孙嘿惶恐,告辞后,声称有病,回家休养。诸葛恪出征后,政务署考选司(曹)奏准东吴帝(二任)孙亮所任用的官员,诸葛恪下令一律撤职,另行考选。态度更为严厉,对部属不断惩罚,凡是晋见他的人,一个个颤栗恐慌,不敢大声呼吸。诸葛恪又撤换皇家禁卫军军官,用他自己的亲信充任。而且不断下达动员令,打算再次北伐。武卫将军孙峻,因民怨沸腾,众怒所集,阴谋政变,向孙亮打小报告,指控诸葛恪行将弑逆。遂摆下酒筵,宴请诸葛恪。诸葛恪坐车到皇宫大门,而孙峻早已在帷帐之后,埋伏杀手。唯恐怕诸葛恪万一不肯入宫,事情便非泄漏不可;遂亲自出来迎接,对诸葛恪说:「阁下如果身体不舒适,不妨改天晋见,我代你启奏皇上。」用以试探诸葛恪的反应。诸葛恪说:「不必改期,我可以强打精神。」

  散骑侍从官(散骑常侍)张约、朱恩等,送给诸葛恪一封密函,警告说:「今天宴会情形,气氛特别,可能有变!」诸葛恪拿给滕胤看,滕胤劝诸葛恪回家,诸葛恪说:「这些娃儿能干什么?只怕他们在酒里动手脚。」于是,连靴子也不脱掉(古代席地而坐,必须脱鞋),身带佩剑,进入宝殿(这就是「剑履上殿」,一种殊荣和一种特权),向皇帝孙亮拜谢后,回到他的座位。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孙亮先回后宫,孙峻起身也到洗手间,就在洗手间,脱下长袍,换穿短装,提刀而入,大喝说:「奉皇上圣旨,逮捕诸葛恪!」诸葛恪大吃一惊,一跳而起,急拔佩剑,还没有拔出来,孙峻跟助手已双刀齐下,诸葛恪顿时毙命。诸葛恪的两个儿子,诸葛竦、诸葛建,得到事变消息,立刻用车带着娘亲,打算投奔曹魏帝国(首都洛阳)。孙峻派人追杀,斩首。

  诸葛恪的兴起和败亡,是一篇寓言性的「聪明人的故事」。没有一个聪明人不学问渊博、言辞锋利、反应迅速,有果断处理事务的能力。然而,一个可怕的缺点使上述种种优点,全化成陷阱,这缺点就是,他把所有的人都当成白痴。有此一念,使他不能提升到智慧的境界,世界在他聪明的眼睛下呈现出来的,完全走样。为了维护他聪明的形象,对不符合他愿望的事实,往往怒不可遏。

  诸葛恪写的那篇文告,我们姑且称之为诸葛恪式的理论,可看出他竟对事实曲解到无耻的程度,本年(二五三),司马师四十六岁,司马昭四十三岁,不能算是儿童,而且在诛杀曹爽的政变中,已显示干才,诸葛恪却向国人宣称他们「幼弱」。对好友的谏诤,只在信件后大批数字:「仔细研读我的言论,就可醒悟!」

  掌权不到一年,便膨胀到六亲不认;孙权批评他刚愎自用,一开头便露出端倪。

  士卒患病超过一半,一半就是十万人,这是一个使人惊心的庞大数目,诸葛恪只要到各营走走,便可一目了然,不此之图,却闭着眼睛认为值日官有诈,要动手诛杀。如果值日官真敢向统帅谎报军情,当然应该诛杀,而竟没有诛杀,是因为诸葛恪明知道是真,只是不关心部属生死。

  更荒唐的是,诸葛恪倾全国兵力,大举出击,竟没有精密的作战计画,走着走着,在半路上就转了弯,回头攻击临时选择的目标;这简直不像是两国交兵,而像是一场儿戏。战败回来,不但死不认错,毫无歉意,气焰反而更凶。诸葛恪希望用满不在乎的态度,挽回人们对他的敬畏。这一怪诞逻辑,不知道是怎么想出来的,比起老叔诸葛亮街亭之败后的自责,比起敌人司马师东关之败后的自责,诸葛恪可是别出心裁。以至到了最后,他还狞笑说:「那些娃儿能干出什么?」

  跟曹爽的「谁敢!」前后辉映,天下顽劣之辈,都是一个窑里烧出来的产品。

  孟轲说:「愚而好自用,灾难必降临到他身上!」天下没有愚人,只有把别人当成白痴的聪明人。


  丧服与哀思

  晋王朝(首都洛阳)皇帝(一任武帝)司马炎把皇后(武元皇后)杨艳安葬

  在峻阳陵。安葬之后,司马炎跟文武百官,都脱下丧服,改穿平常服装。国立大学教授(博士)陈逵建议,认为:「现在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