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交谈的人偷听时,可设法把藏有无线窃听器的石块之类的小东西丢到他们附近。只要你被间谍人员盯上,那么,无论你在汽车里还是在火车上,是在亲友家中作客,还是上饭馆,逛公园,都很难逃过窃听。据说,基辛格任美国国务卿访苏时,曾告诫随行人员:“要设想所有房间都安装了电子监视设备,一切谈话都会受到窃听。”1955 年9 月,西德总理阿登纳访苏时,竟然拒绝在苏方为其准备的宾馆下榻,而坚持住在从联邦德国带来的火车上。因为这些车厢装有反窃听器。
④套问。是刺探情报的重要方法。当然,从知情人口中套出情报需要很高的艺术。首先是善于消除对方的戒备心理。如果对方对你存有戒心,就会守口如瓶,因此通常应隐蔽自己的身份。其次应善于隐藏谈话的目的,为此,要装出对刺探对象漫不经心的样子,以免对方发现自己真正关心的事情。当达到谈话目的时,不要喜形于色。其三,要让对方自觉自愿他说出你想知道的事情,不能有明显的诱导性提问。最后,不能使对方察觉自己无意中泄露了秘密。否则,对方可能会采取亡羊补牢的措施,降低你所刺深到的情报的价值。
套问情报,常常是在友好的交流、融洽的宴会、优雅的舞会等交际中悄然进行的。在这些场合,冠冕堂皇的外交辞令,喜气融融的谈笑风生,往往把窥探对方秘密、套问对方情报的动机遮掩得一丝不露。套问,只能在交谈中间或进行。如果抓住一个话题不放,甚至追问下去,就会引起对方的怀疑。因此,套问多用于证实某一情报或补充某一情报,达到目的即转移话题,不宜用套问的方法获取整套情报。
窃取。派遣间谍盗窃秘密情报的载体(文件与实物)也是获取情报的重要手法。这种手法古已有之,但到了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情报手段的日益先进,对这种做法的重视程度大不如前。后来人们发现,利用技术手段获取情报有一定的局限性。外国情报界人士认为,最理想的情报是敌方的文件,因为文件记载着敌人一个时期的计划和细节,有时窃得敌方一份文件,就能获得很多秘密情报。由于通过纯粹的技术手段从敌人的保险柜中窃取文件很难,所以,使用间谍偷窃敌方文件的做法又被日益重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间谍偷窃重要文件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大战爆发前夕的1936年夏天,日本间谍成功地偷拍了英国驻大坂领事馆保险柜中的密码本和密码表,这些都是英国政府各部之间、军队之间使用的绝密密码。1937 年,他们又偷拍了美国驻神户领事馆文件柜中的绝密资料。这些资料的获得,使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初期取得了很大优势。
1943 年,德国间谍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成功地从英国大使馆的保险柜中窃得大量有关盟军的秘密情报。法国间谍甚至在大白天窃走了德国大西洋
防线的部署图。当时,负责大西洋防线防御工事构筑的一家承包军事工程的企业,贴出告示,准备整修公司的办公室。法国间谍迪歇乘机应聘。迪歇来到工程负责人办公室以后,发现办公桌上放着几张晒制的图纸,最上面一张是诺曼底沿海从港口到瑟堡一带的地图,上面印有“特别施工计划”、“绝密”字样。工程负责人把有关事项谈妥以后,便离开办公室去参加一个会议,把迪歇留在房子里做准备工作。迪歇走近办公桌看地图时,一眼就看到“最优先重点工程”几个字。他立即就明白了,这正是他们求之不得的大西洋防线部署图。他小心地卷起其中一张,藏到办公室墙上一块两英尺见方的镜子后面。几天后,迪歇来到这间办公室裱糊墙壁。快下班的时候,他取出藏在镜子后面的地图,和剩余的几张糊墙纸卷在一起,夹在腋下,带上他的工具,大模大样地通过岗哨出了大门。
迪歇窃密成功,多少有些偶然。在大多数情况下,进入戒备森严的要害部门窃密是十分困难的,必须经过认真准备和训练。叛逃到美国的原苏联间谍,克格勃少校尤里·伊凡诺维奇·诺先科曾披露过窃取瑞典大使馆秘密文件的经过。
这次偷窃行动的国标是瑞典使馆的机密文件。为此,他们制定了周密的行动计划,进行了周密的准备:首先,派出一名颇有姿色的女间谍,去勾引瑞典大使馆的夜间值班员,并经常在他值班时去与他幽会。为防使馆门口那条高大凶猛的狗碍事,他们指派专人每周两三个晚上到使馆去,用一块块鲜美的肉去喂这只狗。准备工作就绪以后,克格勃静候下手的时机。一天晚上,瑞典大使馆里大部人工作人员应邀赴宴。克格勃看准机会,决定采取行动。从下午开始,布置了若干监视小组,加强了电话监听,并对在莫斯科的所有瑞典人的行动进行严密的跟踪和控制。在大使馆附近的十字路口,布置了汽车,准备冲撞任何方向开过来的瑞典汽车。女间谍照常去和值班者幽会。另一名特工每隔几分钟就把一块鲜肉扔给那只狗。就在这时,由十几人组成的特别行动小组,迅速打开大使馆的门锁,直扑保存机密文件的保险柜。技术高超的开锁专家、擅长开启密封文件的开封专家和翻拍文件摄影师相继而上,不到一个小时,就顺利完成了偷袭任务,并且不留任何痕迹。据说,克格勃还以同样的手段,偷袭了日本和加拿大的大使馆,获得了电报密码。随着保密室、保密柜的防范措施的日益完善,特别是报警系统采用红外线、热能感应等新技术以后,潜入保密室从保险柜中偷窃文件越来越困难和危险。于是,偷窃行为渐渐由室内转向室外,其手法也十分巧妙。①使携密者昏迷,乘机窃密。
1967 年秋天,美英大使馆的两名随员在苏联游览。苏联旅行社的向导热情地请他们品尝一家酿酒厂生产的酒。两人感到却之下恭,便随便尝了一点,谁知回到旅馆就昏睡过去了。当6 个小时以后醒来时,发现他们的房间和行李被翻了个遍。
②制造车辆事故,乘机窃密。据报道,一位西方外交官携带一份重要文件从机场驾车返回大使馆,突然一辆汽车从右边疾驶而来,把外交官和司机撞成重伤。一群警察火速赶到,把外交官和司机拉上救护车,送进医院。就在外交官在手术台上被抢救的时候,克格勃把外交官的公文包拿去,对文件进行了复制。大使馆明知其中有鬼,也无法争辩。
③制造火灾,乘机窃密。据原苏联流亡者泽姆佐夫透露,1977 年8 月27日凌晨,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大楼里发生了一场火灾,失火地点正好是存放
机要文件的八楼和大使居住的九楼。失火前几天,这里刚换过电线。火势很猛,只好请苏联消防队前来灭火。但大火扑灭以后,发现机要室内保险柜的锁头已经炸开了,一批机要文件也不翼而飞。泽姆佐夫认为,火灾是克格勃为窃取文件蓄意制造的。
收买。这是间谍获取秘密情报常用的方法。间谍机关往往采用这种办法从贪图金钱的人手中获取重要情报。由于情报对于国家间的政治、军事斗争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情报斗争中,一些国家不惜花费巨资收买情报。当然,所获情报的价值往往数十倍、数百倍甚至上万倍地超过他们付出的代价。西方情报专家认为,收买情报的同时,最好能买下那个掌握情报的人。这样,以后就会源源不断地得到新的情报。
收买情报比间谍亲自刺探情报当然安全一些,但也决非没有危险。有时对方会派出一个诱饵,以出卖情报为由,达到反间谍的目的。
(四)通过侦察获取情报
情报和侦察是密不可分的。侦察是手段,获取情报是目的。情报就是对侦察得来的敌情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判断得出的成果。
侦察是获取敌情的基本途径,尤其是战役战术欺骗所需情报的获取,主要依靠战场侦察。以侦察手段获取情报的方法,大致可分为秘密获取、强行获取、欺骗获取三种类型。
秘密获取。以秘密方法获取情报的好处是受敌情威胁小,便于隐蔽企图。由于敌人的秘密是在不知不觉中被获取的,所以,敌人不会因此而改变决心、变更部署、更改行动时间,将情报置于无用之地,这无疑延长了情报的使用寿命。所以,秘密获取是获取情报的主要方法。秘密获取主要是通过看、听、问、测实现的。
(1)看——肉眼观察,借助技术器材观察以及照相侦察。观察是对敌情、地形、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