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集外集拾遗》)可以说,对这部伟大的著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且不同的时期也会有不同的发现,她的内容之丰富,领域之广阔,情节之生动,人物之传神,没有任何一部书能够比得上,可以说是一部读不尽、品不完、探不透的奇书。
我还清楚的记得,47年前,我当时刚刚19岁,在哈尔滨市的新华书店里,头一次看到《红楼梦》时的欣喜心情。我买回来后翻开头一页往下看就放不下了,我躺在招待所的房间里展卷阅读,三天三夜没出屋,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紧紧的吸引了我。我仿佛看的不是文字,而是踏进了大观园,身临那些活灵活现的众多人物之中。尤其是当我看到林黛玉孤独地焚搞断痴情,魂归离恨天时,我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泪流满面。正像侯宝林大师在相声中说的那样,林黛玉一死,我就觉得活着没有意思了,干什么心思也没有了,那种快快不快,郁郁寡欢的心情过了好些日子才恢复过来。1954年,李希凡、蓝翎的《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一文在山东大学的《文史哲》第9期发表,毛泽东给中共中央政治局和其他同志写了《关于(红楼梦〉研究的信》后,在全国展开了对俞平伯在《红楼梦》研究中的所谓错误以及胡适唯心论的批判。这又引起我对《红楼梦》评论的兴趣。我读了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读了李希凡、蓝翎及许多报刊上发表的评论、研究文章。
随着批判的深入,许多评论《红楼梦》的结构设置、成书过程、语言艺术、人物分析、版本研究等文章也多起来。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对《红楼梦》的研究,按着毛泽东的思路,不少评论家们提出了《红楼梦》是一部阶级斗争史、是封建社会的没落史的论断。
我受此影响,再读此书时,看到了乌庄头在灾年向贾府交租所反映的地主阶级向农民剥削压榨;看到了王夫人、凤姐等主子迫害女奴;看到了薛蟠、贾赦、贾珍等当权者倚财仗势,残害百姓等事体,这里面却实存在着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但除有阶级斗争外,是否还有更多的内容和领域需要人们认识和探索,是有不同争论的。不管怎么说,把《红楼梦》标上政治标签,是极容易束缚读者的视线的。
80年代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不仅改变了我国的落后面貌,取得了经济的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包括文学事业等各项领域得到了空前的繁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气围从来没有这样高涨过,更为《红楼梦》的研究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和领域。也只有在进入新时期以来,才使“红学”研究更深刻、更广泛的展开,所取得的成果也是有史以来所没有过的。在这个新形势下,我再阅读《红楼梦》时,又有了新的感受。我深深感到,《红楼梦》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描写了许多事件,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不仅真实地、客观地反映了清代末期社会和家庭生活,也为几百年后的今天现实生活提供了一面镜子。从这里面看到了经济领域里的矛盾、新经济思想的萌芽、贾府里理财的弊端、奢侈浪费的陋习;看到了官场中的贪污受贿、权钱交易、贪赃枉法、徇私舞弊;同时,这里面也反映了老年人的心态和追求,以及如何对待老年人、老年人如何作长辈、老年人如何健康长寿等等,这些都为如何观察、探索现实生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历史无情,各种事态惊人的相似和重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的前进犹如浪涛汹涌,泥沙俱下,在奔腾向前的主流中难免不有沉渣、污垢泛起。尤其是应该看到,在新时期中经济转轨的政策、法规尚不完善、健全;经济发展、社会分配所形成的不平衡性;加之多年来封闭的、禁固的单一思想体系,一下子释放开来,涌现了多元化的心态和思潮,这里面也难免不使部分人,包括部分执掌权势的人产生崇尚金钱、追求安逸种种影响社会发展的消极因素。因此,新时期以来,社会上出现的具有十分危害的新问题,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复杂、都突出。同《红楼梦》联系起来看,就会让人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这些问题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危害有多么严重。好再党和政府已经下大力进行整治,并且已取得显著的成果,这正是广大人民群众所盼望、所愿意看到的。
我写《红楼絮语》不是对《红楼梦》艺术的研究和评论,而是通过《红楼梦》里提出的问题,联系社会现实生活,联系人们的思想、观念、传统、道德和法则等,谈在新旧交替的过程中人生的探索和启迪。这里主要是围绕三个方面:(一)从历史的角度,联系现实问题,分析有关政治、社会、经济、家庭等方面应吸取的经验教训;(二)通过书中人物的各种活动和发生的各种事件,联系现今社会出现的各种腐败问题,谈如何正视人生价值、如何面对廉政问题;(三)通过书中各种老年人生活和归宿,联系现今老年人如何体现人生,如何健康长寿,尊老敬老问题。
人到晚年生活应该丰富多彩,可以按着自己的爱好和习惯方式生活。特别是退休的老同志,已没有职务上的责任,除应尊循四项基本原则外,再用不着再看谁的脸色行事,也受不到什么活动干拢,更无什么烦恼的事忧心,从事什么爱好完全由自己选择;有喜欢健身的、有喜欢唱歌的、有喜欢绘画的、有喜欢文学创作的、有喜欢旅游的、有喜欢集邮的等等,都可以随心所欲或专心致志的搞自己喜欢的事,这比在职工作时自由多了,人生难得有这一段美好的时光,值得很好的珍惜。这本书的写出是我退休生活的一个有益尝试。
在本书即将出版之际,要十分感谢曾任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具有广泛影响的杂文作家陈凤翚同志给予热诚的鼓励与帮助。这部书的初稿写成后,送请他指导时,他舍弃了春节的休息和繁忙的写作时间,从头至尾逐字逐句逐篇的看了两遍,不仅在文字上做了许多改正,而且在内容上提出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对提高书的内涵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省作家协会老干部创作委员会的田登高、汪云清同志也给予多方面的帮助,使得此书得以出版,在这里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当然,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本书难免尚有许多缺欠和不足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1999年6月22日于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