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闻不问了。经过不懈努力,1995年7月,我的“高速省力传动装置”终于成型,可它足有十几公斤重,体积又大,装到自行车上格外显眼。好不容易说服我爱人上去试骑,谁知道没蹬几下就把裙子给挂住了,气得她把车一摔说:“又笨又难看,这车子肯定没人要”当时我的心那个凉哟,真是没法说。
失败是成功之母嘛,我没有泄气,又满怀信心进行改进。往往白天上一天班,晚上一搞就到了半夜一两点,节假日更不用说,全搭上了。1997年7月,我的“自行车和三轮车高速省力传动装置”终于改进成功。它体积小,重量仅1.5公斤,装到自行车上几乎看不出来。为了检验它的“威力”,我和爱人来了场比赛。她骑着那辆“高速省力自行车”,我骑着一辆普通自行车,平时总追不上我的她这回倒远远地把我给拉在后边了。为进一步论证我的发明,我又带着“高速省力自行车”来到市体校专业自行车队,和教练员、运动员们一起切磋,听了我的介绍后他们很感兴趣,非要跟我来场友谊赛。我这个35岁的“业余选手”跟一名专业运动员开始了比赛,骑了10公里后,我虽然没能超过他,但也仅仅与他相差50米左右。他们说,你要是换成普通自行车,早把你甩没影了。
当时正值暑假,为了避免自己的发明与别人雷同,在申报专利之前,我两次跑到郑州省科技情报中心,把所有包含“高速”、“省力”、“加速”字眼的发明给检索出来,一共有700多项,光复印费就花了二三百元。通过查阅对照,发现其中没有一项跟我的类似,这下我可放心了。1997年9月30日,我正式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自行车和三轮车高速省力传动装置”的专利申请;10月20日,我又把经过改装的“高速省力自行车”提出专利申请。经过一年多的专利审查,今年3月,两项发明先后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证书。今年9月,在河南省第十届发明展览会上,我发明的“高速省力自行车”被省发明协会授予金奖。有关专家看后,认为该技术创造性地缓解了自行车高速与省力的矛盾,而且重量轻,造价低,结构简单,造型美观,又不改变人们习惯的蹬骑姿势,是自行车研究的一项重大突破,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这期间,很多企业来函来电或来人要求引进此项技术,目前仍在洽淡中。
你说怪不怪?一个拉板胡的教师搞发明,或许会有人说是不务正业。实际上你到学校打听打听,我不仅务正业,而且务得很不错。全校教师中仅有三四个连续3年考评优秀的,我就是其中一个,还被晋升了一级工资。现在,我教的许多学生在市、县剧团中都是拉板胡的顶梁柱,也算“桃李满市县”了吧。我不过是把别人喝酒、打麻将、看电视的时间节省下来,干了我喜欢干的事,干了我认为有意义的事,这没什么错吧?
(记录:陈伟民)
第二卷我也曾经下过岗
王晓黎,女,26岁
西平县完全中学教师
口述时间:1999年12月29日
我一向对“三尺讲台”充满神往。1982年7月,我从驻马店师专英语系毕业时,西平县教体局分配我到柏城镇中。但不知何种原因,该校拒绝接收我,我在沮丧和渴盼中度过了漫长的9个月。
1993年4月,几经磨难,我重新被分配到西平完中。但也只是临时上班,并未拿到调令。当时,正好有一个英语教师休产假,学校的王荣花老师要我去教她班的英语。压抑了9个月的热情一下子迸发出来,我竭尽全力地备课,上课,从不要啥报酬。那时,虽然辛苦,但很知足。可就在那时,柏城镇中通知我去上班。我主动找到县教体局局长说:“我已在完中教上了课,请让我留在这里吧”领导答应了我的要求。谁知,我料想不到,倒霉的事却接踵而至了。
那年暑假后,我教初一英语。教材已全面改版,增加了大量的英语对话,要求学生全面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对于口语好、性格又活泼开朗的我来说,真是如鱼得水。我用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新教法教课,课堂气氛紧张活泼,孩子们喜欢极了。班里的英语成绩在学校也名列前茅。辛辛苦苦忙乎了一年,但却没领到一分钱的工资。因为我的工资关系还没转到完中。
1994年夏天,母亲病逝,我痛断肝肠。紧接着学校通知我继续教初一,不让我跟班走。后来知道,是有人对我不满,常在校长面前说我散漫,不安心工作。我反思过去的一年,处在热恋中的我,男朋友的父亲也突然撒手西去,使原来公子哥似的他一下子无法适应周围的一切,常常到学校找我。我也尽量抽时间陪他,安慰他。这也许就是说我“不安心”工作的原因吧!想明白了,我也不抱怨谁,将苦涩和泪水咽进肚里,坦然地拿起课本,再次登上了初一的讲台。谁知道,我教的这个班是全年级基础最差的。不管我怎么努力,成绩依然没有起色。一向争强好胜的我也无可奈何。就这样,又过了几个月,1995年春节后,学校突然宣布一项决定:抽出几个老师办经济实体,以减轻学校负担。所谓的经济实体,其实就是摆地摊儿,卖东西,看车子。我也是被抽出的教师之一。
晚上回到家,我把自己关在屋里,哭了一晚上,想了一晚上,决心离开学校。当我把想法告诉父亲时,这位一向坚强的军人表情一下子凝固了。他说:“你妈已经不在了,你还要往哪儿去?”我的泪水夺眶而出,我舍不得父亲。可是,我怎能接受这“下岗”的现实呢?父亲的哀劝最终使我留了下来。我又回到学校开始了练摊儿生活。从那时起,平时开朗活泼的我再也没了笑脸。
我当了4个月的“摊主”,好不容易捱到了暑假,再开学时,由于英语老师过剩,也由于我的“斑斑劣迹”,学校便把我安排到了教导处,教导处虽然比坐地摊儿强些,但也只是打个杂,距课堂和孩子们仍很遥远。此时的我身心俱疲,便告假在县城做起了小生意。我卖过水果,卖过麻袋,卖过粮油,开过饭馆。在那些日子里,挣钱倒比在学校多,可我心里却异常空虚和孤独。
1996年9月,新的学期又开始了,王荣花老师又多次请求校长让我去教她接的初一班英语。王老师在学校德高望重,很多教师和领导的子女都在她的班里。有人对王老师的做法感到不理解,甚至要求把我换掉。王老师把我叫到家,语重心长地说:“不管别人说啥,我相信你,知道你有能力。好好干,我们一起把这一届学生送走。”王老师的鼓励,给我带来了莫大的安慰。我暗下决心,巾帼不比须眉差,从哪里跌倒,一定得从哪里爬起来。我要让学校的同事知道,我不是他们所想像的那种人。
重新上岗后,我利用课余时间制作了挂图、面具、头饰等多种教具,目的是为激发学生的兴趣。上课,也常常打破常规,不按课文的编排顺序,而是将前后课文贯穿起来,并以小品、对话、即兴表演等多种形式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任意发挥,自由想像。孩子们喜欢上了英语,常常下课后,还围住我问长问短。办公室里,操场上,经常有师生用英语对话的情景。班上的同学都能流利地进行简单的英语对话,彻底改变了“考试100分,张嘴是哑巴”的现象。
(记录:史法泉)
第二卷那一年我在美国
王曦波,男,42岁
河南省实验中学英语教师
口述时间:2000年1月8日
我1978年考学报的是理科。入校后学校为了培养英语教师,解决当时急缺的英语师资问题,就从已录取的学生中挑选。当时高考英语成绩只是参考分,我英语考了15分,在同学中就算高分了,就这样鬼使神差改学了英语。毕业后到中学任教两年后,我又考上了河南省教育学院英语专业本科。教育学院聘请了外籍教师,我的听说读写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要说真正驾驭了英语,还是去美国学习那一年。
我1990年调到省实验中学任教,从高一到高三送走了一届毕业班,学生成绩比较突出。恰好那年中美两国之间有个语言文化交流项目,全国要选派30名教师赴美学习并进行文化交流一年,河南省分了两个名额。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报了名,最后通过了各项测试,就这样到了美国。
那是美国中部密苏里州的一个小城,文化组负责给我们每个人安排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