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仓鼠劫 作者:常万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次庆贺活动是秦始皇今天早上突然决定的,当即便命令手下人准备酒食,待一切就序,这才派人去请朝官入宫。秦始皇这样做同样是为了安全。他怕声张得太早,夜长梦多,突然袭击可使欲谋不轨者无暇准备。 
  
  李斯是第一个进宫的,接着,众朝臣及博士官们纷纷前来,咸阳宫顿时热闹起来。秦廷中共有博士官七十余人,负责整理古籍,充当皇帝顾问、皇子之师,礼遇甚厚。其下还有学生二千余人,称为诸生。 
  
  宴会开始后,李斯及君臣首先举酒,祝贺北逐匈奴南开五岭的辉煌胜利,并祝圣寿万年。李斯乘机进献〃固边良策〃:其一是将从匈奴手中夺回的河套以北的阴山一带大片国土,重新设置九原郡;其二是戍守南土,还可征调一些人去,以加强戍边开发的力量。 
  
  李斯的这两个建议都得到秦始皇的赞同。因为这一南一北的安定大大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至于人力,秦始皇并不吝惜,国中现有二千万人口,难道还怕驱使无人吗?   
  李斯这两个建议其实早有酝酿,只是未能得机进献,今日喜逢南北同传捷报,李斯的建议可谓正是时候。一时间,他成了宴会的中心,秦始皇单独与他同饮三巨觥,令朝臣们为之眼热。 
  
  这时,掌管封奏、令赞文书的仆射周青臣也上前凑热闹,举酒颂扬道:〃昔时秦国之地不足千里,仰赖陛下神圣明哲,平定天下,安抚了海内,赶走了蛮夷,凡日月所照之处无不称臣顺服。如今,当年诸侯王的土地皆已改置成郡县,每个人都安居乐业,不必为战乱忧愁,如此伟大功业足可流传万世,自上古以来无人赶得上陛下的威德!〃 
  
  秦始皇就爱听颂扬话,顿时心花怒放,也举觥对周青臣说:〃仆射忠心辅佐,也是劳苦功高,来,我们同干此觥!〃   
  周青臣赶忙上前,双手举过头顶,说:〃谢陛下酒!恭祝陛下圣寿无疆!〃   
  这一切,都被已任博士官的淳于越看在眼里,他面露鄙薄之色,向秦始皇进言道:〃周仆射当面阿谀,遮掩君过,非忠臣也!〃   
  秦始皇有些不大高兴:〃你是说朕有过错?〃   
  周青臣也狐假虎威地说:〃淳于越,你侮辱诽谤我姑且不论,竟敢冒犯圣上?〃   
  淳于越并不畏惧,说:〃匡正君过,进献治方,乃博士之职,请容臣细禀!〃   
  〃讲!〃秦始皇伸出右手的两个手指,往下点了一下。   
  淳于越道:〃周朝拥有天下一千余年,之所以能够长保帝业,在于分封子弟及功臣,以为枝辅,如今陛下君临海内,子弟却皆为匹夫,万一出现像田常、六卿一类的乱臣,陛下却无辅助,将怎奈何?〃 
  
  淳于越提到的这个田常,曾杀死了齐简公,控制了齐国的大权,此后,他的子孙篡夺了齐国的王位,建立了齐国,是所谓〃田氏代齐〃。〃六卿〃是指晋国大臣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赵氏、魏氏六家。六家矛盾重重,争夺激烈,最后韩氏、赵氏、魏氏三家得胜,建立了韩、赵、魏三国,是所谓〃三家分晋〃。秦始皇听淳于越提起这些古事,心中一惊,思忖起来。 
  
  这时淳于越又道:〃治国应师法古代。不师古而使国家得到治理的,臣未闻之矣,望陛下勿为周仆射的阿谀逢迎而加深过错。〃   
  在秦王朝刚刚建立之初,秦廷中有过一场是否实行分封制的议论,当时,丞相王绾便是持此论者,因李斯的极力反对而作罢。今天王绾也在场,旧事重提,不仅勾起了他对李斯的愤懑,于是指桑骂槐地说:〃分封之仪并非始自今日,只因朝中有人故意作梗,存心坏陛下大业,分封诸王终未实现。如今淳于博士再陈诤言,实为可贵,望陛下体谅臣之愚忠,速行分封!〃 
     
  秦始皇转向李斯,问:〃丞相以为如何?〃   
  李斯早就主张实行郡县制,不赞成分封,所以对此老调重弹不屑一顾。尽管过去他与淳于越关系较密,但如今二人业以远疏,所以他便不再顾及旧情,旗帜鲜明地说:〃世情须随时代变迁而变,制度也应顺乎世情,故而不可将夏、殷、周三代的制度挪用于当世。陛下创立了千古大业,建立了万世功勋,政令由陛下一人决定即可,何必师法古人?郡县制乃陛下亲定,实行以来,其优长显而易见,陛下若罢郡县而重分封这不是向天下人表明郡县制错了吗?这样做陛下的威望何在?此外,若废止刚刚实行的郡县制,必将引起动乱,二臣所言决非安邦之计,而是祸国之论?〃 
  
  王绾大怒道:〃李丞相休要加罪于人!〃   
  淳于越见李斯如此盛气凌人,也很气愤,说:〃李丞相,我等是研讨国家大计,还是心平气和些为好吧。〃   
  秦始皇摆手制止道:〃卿等不要争了。郡县制已行,朕无意更改,卿等勿言矣,今日是喜庆之日,还是喝酒吧。来,举觥!〃   
  〃请陛下举觥!〃众臣应和道,一场争论遂告结束。   
  李斯是带着三分醉意回到家中的。此时,莹女已令婢女将卧具准备停当,只待李斯前来。自从那日莹女侍寝之后,李斯觉得莹女虽年过三十,但其肌肤之滑腻、谈笑之温柔决不亚于十几岁的福儿。更重要的是,莹女具有福儿所不具备的成熟美和一往情深的体贴,所以莹女又渐成了李斯的忘忧草、解语花。不过,今天夜晚,李斯却无暇与莹女温存,他心里有事,难以入睡。 
  
  这事得从宴会上那场争论说起。李斯看到,王绾、淳于越泥古不化,鼓吹陈腐之见,不仅仅是想把王朝的车轮拉向倒退,也是存心和他作对。他们所凭恃的是儒家的一套陈词滥调,若就此上书皇帝,焚烧《 
诗 》、 《书 
》,既可实现思想上的统一,强化中央集权统治,又可公报私仇,一解对王绾的心头之恨。至于淳于越,他虽与他并无积怨,但他与王绾站在了一起,也就顾不得许多了。他挥笔写道: 
  
  丞相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立,语皆道古而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而私学乃相与非法教之制,闻令下,则各以其私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非主以为名,异趣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不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者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 
诗》、《书 》、百家语者,悉诣守、尉皆烧之。有敢偶语《 诗》、《书 
》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在这里,李斯没点名地对王绾、淳于越等儒生进行了强有力的抨击,指出,腐儒们不学当今法令,只是一味地取法虚无缥缈的三代之事,卖弄知识,批评朝廷,惑乱视听,弄得里巷议论纷纷。他们欺骗皇帝博取称誉,组织一群人在下面制造谣言,必须对其严加禁止,把非秦朝的典籍全部烧掉,如有人想学法令,不必学习古代,向当今官吏学习则可。 
  
  李斯在这里说的〃以吏为师〃是针对王绾、淳于越等人的〃以古为师〃说的。此语借用于韩非的《五蠹》,文中有这样的话:〃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韩非其人被李斯所害,其文又被李斯所用,真是莫大的悲哀! 
  
  李斯写完这道疏以后,又另用简册写了一连串的名单,淳于越的名字也列入其中。李斯面对〃淳于越〃三字端详良久,低声自语道:〃淳于越,我等友情已尽,你自作自受,休怪我也!〃 
  
  李斯将奏疏简册捆好已是深夜,此时,莹女已侧躺在榻上睡着了,那张白皙的脸上还残留着火热的期盼。   
  三   
  李斯的密奏上呈之后,咸阳宫一片宁静,一如往常。但冯夫人和莹女却发现,这几天,李斯的情绪却十分烦躁和焦虑。他似乎在等待,等待着一个重大决策的实施,但他又没有足够的把握,故而坐立不安,踱来踱去,对于冯夫人和莹女的百般体贴,根本不放在心上。这事情太重大了,成败与否足可关系到他今后的命运和秦国的未来。 
        
  第四天,咸阳宫终于派人传来秦始皇的口谕,召李斯进宫议事。李斯不知是吉是凶,忐忑不安地来到咸阳宫。   
  秦始皇是在一间侧室内与李斯单独交谈的,没有第三人知道这次密谈的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