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
当释迦拈花、迦叶微笑的瞬间,奠定了禅宗修持“微妙法门,不立文字”的宗旨。此后古德高僧不断弘扬“自见本性”、“心外无佛”的大义,“得大自在”成为佛门大德的最高境界。
六界众生本来都具一颗孤明如灯的心灵,这就是本性。只是由于蒙上妄念的尘垢,而坠入迷障。于是禅的修炼不过是使众生回归它那无尘垢的本心,“即时豁然,还得本心”(《诤名经》)。那就必须“死却心猿,杀却意马”,远离颠倒梦想,此时方能做到妄息心空,真知自现。
那么,参禅是什么?即回归和护持孤明历历、本来自在的平常心。什么是平常心?那便是没有妄念烦恼,不续前念、不引后念的虚灵寂照之心。
马祖有一次问慧藏禅师:“做什么?”慧藏答:“牧牛。”马祖又问他:“如何牧?”回答说:“一回入草去,便把鼻拽来。”这实际是讲参禅要保持无念,不让牛群犯人苗稼(杂念已生),立时拉回(消除杂念),此正是禅定“念起即觉,觉之即无”的形象说明。
心可为地狱,如果你被无明烦恼所困扰,内心枝叉横生、妄念不断,那就是一片黑暗;心可为天堂,如果你断欲去痴、斩除贪嗔,内心一念不生,颠倒意绝,那就是一片光明。净土就在脚下,大地皆为蒲团。黄龙死心禅师说:“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黄檗断际禅师说:“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可见“即心即佛”(这颗心就是这尊佛)、“无心是道”(心中断熄一切杂念,就是修禅法门)这八个字,应是参禅者最初的方便法门。
再进一步,同安察祖《十玄谈》中说:“莫谓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关。”表面上在否定“无心是道”,实际上是一声棒喝,告诉人们一心想着那无心,便是有心。这两句诗是极而言之,惟恐学人执迷死法,和“无心是道”没有任何矛盾。这是大德高僧解粘去缚、抽钉拔楔的妙悟之言。
因之,禅既是自证本心,而本心之中原来空无一物,只有那孤明历历的寂照。禅与佛的真实相是什么?你说像什么都不是。所谓“道个佛字,拖泥带水;道个禅字,满面惭愧”。一切言语都是多余的。向心外求佛,永远得不到佛,永远不会理解实相无相的真谛。佛果真是那寺庙里泥塑的偶像、相片中虚构的幻影吗?
画中这托钵微笑的高僧,真正做到了达摩对慧可的要求:“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译为口语是:“断绝那身外的一切因缘,平息那内心的所有躁动,那宁寂的心宛如筑起了外物莫侵的墙壁,只有道可进入,只有佛是心中惟一的存在。”)你看他忘境忘心,内无所欲,外无所求。佛教的《起信论》的要旨便是离开一切言说和实相证得本心,处处无碍,事事通达,心头永呈一片光明,这便是大自在的境界。我正是力图表现这片心中的光明。
我作此画时心中了无烦躁,泼墨明净无垢,加上人物意态上的无矫造,隐现了内心的无尘垢。作完此画,真宛若醍醐灌顶,证得了菩提。
石恪的《二祖调心图》画二祖伏于虎身,皆入无梦之睡,实在令人钦佩立意不凡。而梁楷的《六祖劈竹》则略类表面文章,不见慧能“本来无一物”的无上智慧。当然,梁楷此画超绝的才艺是毋庸置喙的。
泼墨简笔描之难,在于它和禅家一样重心悟而离言说,在技法上的“妙悟者不在多言”也与禅理相通。请记住上面黄檗断际禅师的名言:“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艺术家达到禅境之不易亦如是。
冯其庸:玄奘取经东归入境古道考实(1)
冯其庸
1998年8月15日,我第七次去新疆。十多年来我连续去新疆七次,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调查玄奘取经之路和丝绸之路。到目前为止,玄奘取经之路,在国内的部分(主要是甘肃到新疆的部分),基本上已经清楚了,能去的地方也都去了,楼兰、罗布泊当然不易进入,目前还未能去,但我仍希望能去,不希望留下空白。
玄奘出境的路线,是在阿克苏境内乌什城的西部——别迭里山口。1995年我曾去调查过,因为没有估计好行程,到了山口,看到了现存的唐代烽火台,即《唐书·地理志》所记的“粟楼烽”。再想前进,司机说回程有困难,因此未能直至边境。今年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但到了阿克苏,却碰上山水把进山的道路冲垮了,有很长的一段路无法走,所以没有能补上次的遗漏,只能等待再次了。
这次我们又上了帕米尔高原的塔什库尔干,在塔什库尔干住下来后,我就下决心明天一早就寻路去明铁盖。幸亏张团长热情支持,他为我们安排了车辆和路线,并且事先通知了所到各点。他们担心我已经76岁了,要上4700米的高山,怕身体不允许。但我自己心里有数,我73岁那年上了4900米的红其拉甫,没有什么特殊的反应,这次不论有多大的困难,我也要闯一闯。因为从文献资料来分析,玄奘当年从印度归来的道路,只有明铁盖山口最有可能,我不去实地观察,就不可能彻底弄清这一点。我看不少有关西域的专著,其含糊处,都是因为没有身历其境的调查,没有感性的认识。如果能一一实地勘查,当能有所收获。我们从塔什库尔干团部出发,直奔喀拉其库边防连,相距约60多公里,此处海拔3600米,地当喀拉其库河与红其拉甫河交汇为塔什库尔干河处。玄奘在《大唐西域记》里专门记述到的公主堡,即可由此山中进入。
关于公主堡,《大唐西域记》卷十二里是这样记载的:
建国传说今王淳质,敬重三宝,仪容闲雅,笃志好学。建国已来,多历年所,其自称云是至那提婆瞿呾罗(唐言汉日天种,意为中国与天神之种),此国之先,葱岭中荒川也。昔波利剌斯国王娶妇汉土,迎归至此。时属兵乱,东西路绝,遂以王女置于孤峰,极危峻,梯崖而上,下设周围,警昼巡夜。时经三月,寇贼方静,欲趣归路,女已有娠。使臣惶惧,谓徒属曰:“王命迎妇,属斯寇乱,野次荒川,朝不谋夕。吾王德感,妖氛已静。今将归国,王妇有娠。顾此为忧,不知死地。宜推首恶,或以后诛。”讯问喧哗,莫究其实。时彼侍儿谓使臣曰:“勿相尤也,乃神会耳。每日正中,有一丈夫从日轮中乘马会此。”使臣曰:“若然者,何以雪罪?归必见诛,留亦来讨,进退若是,何所宜行?”佥曰:“斯事不细,谁就深诛?待罪境外,且推旦夕。”于是即石峰上筑宫起馆,周三百余步。环宫筑城,立女为主,建官垂宪。至期产男,容貌妍丽。母摄政事,子称尊号。飞行虚空,控驭风云,威德遐被,声教远给,邻域异国,莫不称臣。其王寿终,葬在此城东南百余里大山岩石室中。其尸乾腊,今犹不坏,状羸瘠人,俨然如睡。时易衣服,恒置香花。子孙奕世,以迄于今。以其先祖之世,母则汉土之人,父乃日天之种,故其自称“汉日天种”。然其王族,貌同中国,首饰方冠,身衣胡服。后嗣凌夷,见迫强国。
这是一则神奇的传说,公主堡的名称是斯坦因发现此城堡后结合《大唐西域记》里的这一则记载,认为所记就是此堡。此后也就为大家所共认,特别是塔吉克族人至今仍称此处为“克孜库尔干”(即姑娘城)。
我们到此处时,横隔着一条河流,原有桥梁可通对岸,过桥后再翻过两座山头,即可到达公主堡。可惜我们到时,桥梁已被山水冲走,河水深而且急,不能徒涉,因此只能望河兴叹。我只好对着面前的两个山头拍了几张照片,借资想象。
我们从断桥处回来时,看到路口有一牌,上写“瓦罕通道”。我非常注意这四个字,而且我们去明铁盖就是顺着这条“瓦罕通道”走的。这条路还可以通向与阿富汗交界处的克克吐鲁克。
我们顺着这条通道继续向前,一路都在大山丛中。通道是依着从两山夹谷中流出来的河道走的,地势是一路向上,两边的山都是白雪皑皑,道上绝少行人,只有出来晒太阳的旱獭,不断碰到,这意味着已经进入到高山无人区了。大约又走了四五十公里,才到明铁盖边防连,此处离前哨班还有18公里。边防连的指导员姓吕,见到我们来,非常热情,他决定亲自带我们去。我们问他还有多远,他说还有20多公里,我们为了抓紧时间,不敢停留,继续前进。路上两边全是大山,中间夹谷中一条天然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