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滚滚红尘中拈花微笑》
******************
第一部分
还有一个避鬼的法子,是拜和尚为师,也就是舍给寺院了的意思,然而并不放在寺院里。我生在周氏是长男,“物以希为贵”,父亲怕我有出息,因此养不大,不到一岁,便领到长庆寺里去,拜了一个和尚为师了。拜师是否要贽见礼,或者布施什么的呢,我完全不知道。 鲁迅:我的第一个师父
老舍:宗月大师
弘一: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1)
弘一: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2)
虚云:朝礼五台山记(1)
虚云:朝礼五台山记(2)
夏丏尊:弘一法师之出家
叶圣陶:两法师(1)
叶圣陶:两法师(2)
张大千:我当了一百天和尚
启功:仁者永远无尽意
黄永玉:蜜泪 (节选)
梁衡:与朴老结缘钓鱼台
俗眼看佛门:我拜见了证严法师(1)
俗眼看佛门:我拜见了证严法师(2)
俗眼看佛门:我拜见了证严法师(3)
俗眼看佛门:我拜见了证严法师(4)
第二部分
我还不住地琢磨,为什么找不到当年李娜在舞台上的影子,眼前的她——精神状态不错,红润的脸庞,自自然然地溢出显然是得益于养身修性所至的那么一种健康神色。我若有所悟:如果说舞台上的李娜是一枝掩藏不住自己芬芳的玫瑰,那现在的她就是一朵静静释放自身清纯的百合。 姜昆:拥有“法喜”的李娜(1)
姜昆:拥有“法喜”的李娜(2)
明海:随师学禅(1)
明海:随师学禅(2)
丰子恺:佛无灵
沈从文:劝人读经
汪曾祺:幽冥钟
赵朴初:《佛教常识问答》序
金庸:皈依的心路
蒋子龙:回忆五台山车祸(1)
蒋子龙:回忆五台山车祸(2)
戴厚英:结缘雪窦寺(1)
戴厚英:结缘雪窦寺(2)
戴厚英:结缘雪窦寺(3)
戴厚英:结缘雪窦寺(4)
洪丕谟:尼僧的生活世界
第三部分
我对福建莆田的广化寺慕名久矣。离京赴闽之前,一笃信佛教又颇有研究的老者言语至诚地嘱咐我定要去此寺走走看看,当有心得的。我自是铭记于心。但到福州后数月忙于职业俗事,不得闲日前往,累积于心的向往竟与日俱增转化成了渴望。当“偷得”某周末踏上去广化寺之路时,心情还有那么几丝不可名状的激动。 陈彩虹:佛门的境界与经济学的缺陷(1)
陈彩虹:佛门的境界与经济学的缺陷(2)
周作人:山中杂信(节选)(1)
周作人:山中杂信(节选)(2)
许地山:香愿
萧红:长安寺
贾平凹:残佛
余秋雨:千年一叹(节选1)
余秋雨:千年一叹(节选2)
韩少功:空谷足音
周国平:信仰之光
史铁生:神位 官位 心位
马丽华:灵魂像风(1)
马丽华:灵魂像风(2)
马丽华:灵魂像风(3)
马丽华:灵魂像风(4)
马丽华:灵魂像风(5)
第四部分
扭头一看——呀!欢喜佛!先需在此声明,此前,我可从未见过欢喜佛,连照片都没见过,绝不知道他是太阳形象还是月亮模样?但是就在那个瞬间,我就像被哪位神仙醍醐灌顶了似的,内心里一下子就被点透了——这准就是被人们神秘化、神明化、神妙化、神圣化、神威化……的欢喜佛,没错! 韩小蕙:欢喜佛境界(1)
韩小蕙:欢喜佛境界(2)
韩小蕙:欢喜佛境界(3)
于坚:在哲蚌寺看晒佛(1)
于坚:在哲蚌寺看晒佛(2)
葛兆光:十六万片礼佛心
李敬泽:汉语中的梵音
孙中山:游普陀山志奇
朱自清:潭柘寺 戒台寺
郁达夫:花坞
徐志摩:天目山中笔记
郑振铎:云冈(1)
郑振铎:云冈(2)
郑振铎:云冈(3)
金克木:天竺旧事(1)
金克木:天竺旧事(2)
第五部分
那次,我们是乘印度空军的飞机从孟买飞到了一个地方。地名忘记了。然后从那里坐汽车奔波了大约半天整,天已经黑下来了,才到了阿旃陀。我们住在一个颇为古旧的旅馆里,晚饭吃的是印度饭。餐桌上摆着一大盘生辣椒。陪我们来的印度朋友看到我吃印度饼的时候,居然大口大口地吃起辣椒来,他大为吃惊。 季羡林:佛教圣迹巡礼(1)
季羡林:佛教圣迹巡礼(2)
季羡林:佛教圣迹巡礼(3)
费孝通:鸡足朝山记(节选1)
费孝通:鸡足朝山记(节选2)
张中行:广化寺
林非:两晤卢舍那大佛
冯骥才:游佛光寺
铁凝:正定三日
池莉:晒月亮
常书鸿:坚守敦煌
熊秉明:佛像和我们(节选1)
熊秉明:佛像和我们(节选2)
熊秉明:佛像和我们(节选3)
熊秉明:佛像和我们(节选4)
梁思成:记五台山佛光寺(引言)
第六部分
佛寺建筑应该是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建造寺庙心不诚,法不显,感染不深。佛教建筑具有其特殊性,不仅是安置佛像居住僧人的地方,亦不仅仅是诵经拜佛的场所,它有着微妙的功能,起着人们不可思议的作用。诗人啊!画家啊!作家啊!佛学家啊!虔诚的信徒啊!在名山古刹,精舍茅庵中,不因建筑规模与外观之高下,予人在灵感上有所轩轾。 陈从周:僧寺无尘意自清
吴冠中:佛国人间
范曾:大乘起信(1)
范曾:大乘起信(2)
冯其庸:玄奘取经东归入境古道考实(1)
冯其庸:玄奘取经东归入境古道考实(2)
施蛰存:旅晋五记(节选)
舒乙:最美的就在这儿
净慧:生活禅开题
星云:禅与现代人的生活(1)
星云:禅与现代人的生活(2)
圣严:禅与现代生活(1)
圣严:禅与现代生活(2)
圣严:禅与现代生活(3)
证严:静思语(节选)
林谷芳:亲切与真实
鲁迅:我的第一个师父
鲁迅
不记得是那一部旧书上看来的了,大意说是有一位道学先生,自然是名人,一生拚命辟佛,却名自己的小儿子为“和尚”。有一天,有人拿这件事来质问他。他回答道:“这正是表示轻贱呀!”那人无话可说而退去。
其实,这位道学先生是诡辩。名孩子为“和尚”,其中是含有迷信的。中国有许多妖魔鬼怪,专喜欢杀害有出息的人,尤其是孩子;要下贱,他们才放手,安心。和尚这一种人,从和尚的立场看来,会成佛——但也不一定——固然高超得很,而从读书人的立场一看,他们无家无室,不会做官,却是下贱之流。读书人意中的鬼怪,那意见当然和读书人相同,所以也就不来搅扰了。这和名孩子为阿猫阿狗,完全是一样的意思:容易养大。
还有一个避鬼的法子,是拜和尚为师,也就是舍给寺院了的意思,然而并不放在寺院里。我生在周氏是长男,“物以希为贵”,父亲怕我有出息,因此养不大,不到一岁,便领到长庆寺里去,拜了一个和尚为师了。拜师是否要贽见礼,或者布施什么的呢,我完全不知道。只知道我却由此得到一个法名叫作“长庚”,后来我也偶尔用作笔名,并且在《在酒楼上》这篇小说里,赠给了恐吓自己的侄女的无赖;还有一件百家衣,就是“衲衣”,论理,是应该用各种破布拼成的,但我的却是橄榄形的各色小绸片所缝就,非喜庆大事不给穿;还有一条称为“牛绳”的东西,上挂零星小件,如历本,镜子,银筛之类,据说是可以避邪的。
这种布置,好像也真有些力量:我至今没有死。
不过,现在法名还在,那两件法宝却早已失去了。前几年回北平去,母亲还给了我婴儿时代的银筛,是那时的惟一的纪念。仔细一看,原来那筛子圆径不过寸余,中央一个太极图,上面一本书,下面一卷画,左右缀着极小的尺,剪刀,算盘,天平之类。我于是恍然大悟,中国的邪鬼,是怕斩钉截铁,不能含糊的东西的。因为探究和好奇,去年曾经去问上海的银楼,终于买了两面来,和我的几乎一式一样,不过缀着的小东西有些增减。奇怪得很,半世纪有余了,邪鬼还是这样的性情,避邪还是这样的法宝。然而我又想,这法宝成人却用不得,反而非常危险的。
但因此又使我记起了半世纪以前的最初的先生。我至今不知道他的法名,无论谁,都称他为“龙师父”,瘦长的身子,瘦长的脸,高颧细眼,和尚是不应该留须的,他却有两绺下垂的小胡子。对人很和气,对我也很和气,不教我念一句经,也不教我一点佛门规矩;他自己呢,穿起袈裟来做大和尚,或者戴上毗卢帽放焰口,“无祀孤魂,来受甘露味”的时候,是庄严透顶的,平常可也不念经,因为是住持,只管着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