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5老子的帮助-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似是在提倡不要有吾身,吾身乃是各种患得患失的根源。但最后,他却归结为“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那么就不是及无吾身,而是怎样去扩大身的内涵,统一身与天下,以天下为己任,以天下为贵为爱如身,爱天下贵天下如身。这样,及吾有身,就不是一个消极的思路,而是一个积极的扩展。  
  这里的寄天下、托天下的说法值得注意。这与天授王权或者真龙天子的观念不完全相同:第一,成为天下的主事人是有条件的,不是无条件的,条件就是贵以身为天下,爱以身为天下,就是确实献身天下或者比献身更高,因为已经分不开天下与自身的区别了,已经身为天下,天下在吾身了。而不是为一己的私利,单纯的一己私利早已不复存在了。第二,不是天生,不是龙种,不是神赐,而是寄之托之,这甚至于有一点代议、代行、受权、授权的意味,虽然这样的观念不完整也不可能完整清晰,更不可能早已现代化。  
  我们阅读和讨论老子,目的不是为了回到老子的主张和时代,而是为了从老子中发掘我们民族的精神资源,寻找我们的智慧遗产,为了今天,为了明天,为了未来。  
  宠辱无惊也好,无吾身则无患也好,都是有条件的,有针对性的。如果抽空其具体内容,专门进行强辩,老子之论站不住的地方还多着呢。宠辱无惊,外敌侮辱你,你还无所谓吗?患在有身,那就只有自杀求道了。或可一笑,实为无聊。                    
第十四章 夷希微混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看也看不见,这就称做夷。听也听不到,这就称做希。摸也摸不着,这就称做微。  
  这三方面的特色,无法寻根究底,无法求真求实,只能混合在一道模糊着来一揽子感受。  
  它的上面并不明亮,它的下面并不昏暗,你追逐着它揣度着它却无法把它表述命名,体悟的结果只能是将它归结为无物无象无形无声。也就是说,它是无物之物,无形状之形状,这就叫做惚恍——模糊与变动,不确定与超越有无。  
  正面迎着它,你看不见它的头。后面追随它,你看不到它的尾。你如果能掌握古来的大道来处理当今的一切,就能了解古来的大道是怎么样开始运行作用、是怎么样初始化的,也就是进入了大道的运转过程了。  
  夷、希、微、惚恍,无头无尾,无开端无结束,这里又是讲大道的特性与品格了。像一些宗教的造物主具有众多的美名与美德一样,祂的每一个名称都代表一种美德。同样在老子这里,到现在为止,他已经告诉我们了有关道的众多品质和说法:不可道,不可名,始,母,妙,徼,玄,不言,无为,弗居,冲,渊,湛,虚,动,中,谷神,玄牝,绵绵,若水,无尤,抱一,致柔,婴儿,无疵,为雌,无智,玄德,无,有,利,用……  
  现在又加上了夷、希、微、惚恍与无头无尾,所有这些强调的都是大道的模糊性、混成性、抽象性、本质性、无限性与非具象性,还有灵动性、活性、非僵硬性、终极性、至上性、普泛性,甚至于也有实用性。  
  同时,这一段落的意思是让你细心体察、深入感悟、活跃你的想象力、思辨力、感受能力,调动精神的敏锐、专注与恭谨小心,进入境界、交通大道,同时不要心浮气躁、急于求成、过于实用主义。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上面不亮,下边不暗,这是指道的非局限性。任何一个东西都有它的阳面阴面、向光面背光面、前面(向着受众的那一面)后面……但是大道没有,因为大道突破了任何具体物体物质的局限性。  
  这些论述也带有修辞学上的强调重复与逻辑学上的同义反复的意思。逻辑学上一般指同义反复是一种无意义的论证,但是在修辞学上,这种强调重复却表达着一种精神,一种赞美,一种礼赞,一种服膺。  
  我甚至于可以设想老子李耳大师在运用汉字时,找到了这样繁多的讲说大道的词儿,他老人家应该有一种兴奋的心情。这可以叫做“道与语词的联姻”,是“道与语词的狂喜联欢”。经验所难以到达的大道,终于通过汉语的富有想象力抽象力概括力与描绘力形象性的词语,令人狂喜地表达出来了。  
  如果不是牵强附会的话,那么这种夷、希、微、惚恍的描述还真与宇宙发生学沾点边,有点给人以联想:关于星云,关于恒星爆炸,关于黑洞,关于空间与时间的无穷大。  
  当然,老子的道论与物理学与自然科学无关,老子举的一些与自然有关的例子如水如风如牝如草木的例子,科学含量都极其稀缺。老子的长项是他的思辨能力,是他的逆向思维能力,是他的远见,是他的执著于大道的激情加冷峻。他的同义反复是一种激情的表达,也是大道的魅力的表现。古代的中国人同样需要有终极眷注、终极追寻。但是对老子这样的智者,他找到的不是人格神或神格人,不是玉皇大帝也不是阎王爷与灶王爷,不是牝也不是火的图腾,而是无所不包、无所不能、无所不成、无往而不利的大道。  
  那么强调大道的无形无声无痕无迹无物,可以认为是突出它的本质性、概括性、灵动性、至上性,避免它的庸俗化、偏执化、简易化与具体化。可以广阔是避免它的邪教化。一具体化了就会变成仁爱呀,谦逊呀,聪明呀、礼貌呀……为人处世层面或举止层面的东西,这种为人处世举止方面的要求极易流于作伪或至少是形式主义,流为计谋与处世奇术,反而丧失了大道的恢弘与渊博品质。或者具体化后变为迷信,变为方术,变为牵强附会,如迷于练某种功夫、气功,迷于咒语、迷于服药等。  
  学道,不能学得太琐碎太具体,而要学其精微,学其夷希,这也是我爱讲的大道无术的意思吧。                    
第十五章 微妙玄通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惟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惟不盈,故能蔽不(而)新成。  
  从前那些好好学道和实行道的人,精微、智慧、深刻、明白。  
  (另一种版本,是“古之善为道者”。从含义上说,善为道者清楚准确,直奔主题。从行文上说,老子一直是以各个不同的角度,对道进行立体的描绘与发挥,这次从“善为士”的角度来说,即从学道悟道得道为士的角度说事,是可取的。这里如果是讲“士”,其“善为”仍然是指他们对于道的体悟与精研。因此两种版本的释义,应无大区别。)  
  由于他们的深度,他们大道的深奥与境界是不容易为旁人所体察认知的。  
  正因为不易体察,所以更要勉为其难地予以形容:得道的人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呢?他们小心翼翼地,像是冬季渡过河流。他们慎重谦和,像是顾虑会受到四邻的不满或攻击。他们认真严谨,像是作客他乡,不可大意。他们慢慢地展开发挥,像是冰雪消融。他们实实在在厚重本色,像是原生的木头。他们接受包容,就像是一个山谷洼地,兼收并蓄,好像是不避污浊。  
  那么,谁能停止污浊呢?靠平静的过程使它沉淀而清明。谁能安定永远呢?靠微调与和风细雨让它焕发生机。得道的人不求满盈,正因为不求满盈,看似保守,却不断取得成功。  
  这里有一个深不可识的提法,这说明了老子的感慨,乃至于可以开阔地解释为牢骚。老子的许多想法与俗人不同,超前一步,不无怪异处。他在书中已经屡次叹息大道的不可道,不可识,难以被人了解被人接受。虽然他从理论上强调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实际上他的理论仍然非常另类,他的锋芒是遮蔽不住的,他的锐与可争议性(纷)难以挫折解除。他的耀目之光,和不下去。他的与俗世俗说的差距,欲和之而难能。  
  而老子所谓勉为其难地形容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