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喜玛拉雅山的雪-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认为,当务之急是动员全国进行一场殊死的战争。谁要和谈,就是卖国,应该以叛国罪将他逮捕起来。”
  克里帕拉尼充满火药味的质问震慑了全场,尼赫鲁无言以答,只好以喝水、擤鼻涕诸如此类的动作来掩饰窘态。
  共卢党的代表阿索卡·梅达站起采,婉转地叉开话题,问:“总理先生,我国奉行不结盟政策,可是当我们遭到侵犯时,只有英国、美国、意大利等西方国家支持我们,不结盟国家中,公开支持我们的只有埃塞俄比亚和塞浦路斯,其它国家都在扮演中间人、和事佬的角色。恩克鲁玛的态度犹其令人恼怒,因为前不久你刚访问过加纳,苏联的转向更令我们有一种被欺骗、被抛弃的感觉。请问,我们还要坚持不结盟政策,同那些抛弃我们的人握手言欢吗?”
  尼赫鲁清了清喉咙,说:“那些不结盟国家,是有些胡里胡涂的,甚至也有点怕中国。他们不直截了当地站出采替我们辩护,支持我们的立场,我们就跟他们生气,是无济于事的。即便他们站出来,恐怕也没有什么用处。不结盟是我们的国策,我们不应该因此而动摇。至于苏联,我想他们在加勒比海遇到了一点麻烦,不想和中国闹得太僵,随着那边风波的平息,他们还会站到我们一边的……”
  尼赫鲁果真言中了,加勒比海危机结束不到两个星期,苏联便又调转腔调开始谴责中国了。
  苏联的做法实在令人齿冷。
  “总理先生,战争的序幕已经拉开,目前国民惊骇的情绪逐步消失,转化为断然的决心,各地频繁地举行公众集会,声讨中国。我们殉国士兵的鲜血,疑成了种子,正在孕育出一代崭新的、年青力壮的国民。对此,您持何态度?”……
  尼赫鲁有些激动地说:“是的,我原来是有些担心,担心国民对这场战争的不理解、甚至厌恶,因为我们印度具有内在的不可动摇的和平主义思想,中国人所受的陶冶使得他们更容易接受战争,他们认为战争是事物的自然状态,现在我放心了,我们的人民不再是一盘散沙,他们对这次紧急状态做出了令人钦佩的、发自内心的反应,在各阶层兴起了强大的高潮。我们感谢中国,是他们用枪炮揭开了蒙在印度脸上的面纱,使世界看到了印度的容貌:沉着、刚强、镇定、坚决,虽则是个古老的面貌,却永葆青春而又充满活力……”
  议院大厅里第一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尼赫鲁苍老得令人流泪的声音在继续:
  “我感谢我的人民,在最困难的时候,给了我不屈的斗志和力量的源泉,我已经把最精良的部队派往前线,我们应该把这场战争当做印度最伟大的时刻加以欣赏。这场战争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
  ——国家的统一和最后的胜利。”
  人民院的质询在狂热的掌声和呐喊中以喜剧的样式结束了。
  尼赫鲁亦被自己充满激情的诗意般的辩论感动得泪水涟涟。一种被重新理解、重新拥戴的巨大幸福溢满了胸间。
  毫无疑意,他将沿着他肩负的崇高而神圣使命指引的道路走下去,一直走进万劫不复的灾难的深渊。
第十一章  印军动用空降部队。总参电告:“要准备打硬仗,打恶仗。”梅农下台,恰范出任国防部长
    一
  喜玛拉雅山的暴雪倾泻而来,世界屋脊顿时变成粉沫的混沌世界,积雪已达两米之深,惯于在冰雪中生存的牦牛也垂首横卧,懒得动弹。这是名符其实的大雪封山的日子。
  中国边防部队的士兵,依然坚守在他们的哨位上。除了有人缓缓地挪动几乎要冻僵了的身子外,几乎听不到任何动静。
  在相距不太远的印军阵地上,一片篝火通明,印军哨兵举着枪,不时地大喊大叫,继尔漫无边际地放着冷枪。大批印军士兵在军官的斥督下抢修工事。
  夜幕中零星传来印军大口径火炮发射的轰鸣声,炮弹带着尖利的啸声,落到中国边防部队的阵地上,有些炮弹远远的落到中国阵地的后面,在雪地上发出一阵阵低沉的爆炸声。
  中国首都北京毫无大战临近的迹象。这个正值秋高气爽的古都,景色迷人,游人如织。故宫的金黄色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闪亮。世界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的一侧,中山公园正在举办盛大的菊展。一幅丹青写意的菊花招牌立在公园门口,使骑车从这里经过的行人,频频侧目。广场的旗杆下面,游人们正在争相拍照。
  人民大会堂前面空空荡荡,哨兵在台阶上肃立。外国记者没有接到任何有关重要会议的通知,尽管他们在下榻的宾馆里等得有些不耐烦了。
  中国的官方报纸也很少登载有关中印边境作战的消息。好像中国人把喜玛拉雅山那边的冲突都已经忘了。
  如果说此时北京如同一个文质彬彬的绅士,那么新德里则像一个气势汹汹的赌徒。连尼赫鲁总理本人也不曾料到,短短的几天时间,印度便偿到了损将失地的耻辱。
  十月十八日晚上,也就是中国军队开始反击的前两天。尼赫鲁的心情是平静的,他在总理官邸的花园里散了一会步,月光泻在他苍老的脸上,他的腰板儿依然挺得很直,微微地歪着头,倾听国防部长梅农汇报在塔格拉山口印度军队反击的情况。
  “是的,一点不错,我相信捷报很快就会来的,考尔将军的第四军已经作好了一切准备,也许现在第四军的将士已经踏上了敌人的阵地。”梅农夸张地摆动着手势,他表情庄重充满自信。尽管他有谈话之中易于瞌睡的毛病,但是这一次他显得毫无倦意,神志份外清醒。
  尼赫鲁微微地点头赞许。他耽心的是这一次进攻,会不会激怒中国人,他还不想和北京闹得太僵,只是想告诉毛泽东,印度军队是有能力把中国人赶出塔格拉山口的。
  花园里的风有点凉,他们再次回到房间里,侍者端来了法国葡萄酒。梅农端起酒杯:“总理先生,我会适时地命令第四军停止进攻的,当然那必须是将中国人完全清除出印度领土之后!来,我们干一杯!”
  “哨”地一声,两只高脚酒杯碰在一起。
  梅农一饮而进。
  尼赫鲁只喝了小半杯,他用手指轻轻弹了一下玻璃杯,嘴角蠕动了一下,欲言又止。他放下酒杯,并不看着梅农说:“我想起了蒂迈雅说过的,中国军队至少比我们强大一百倍。”
  “那要看是在什么地方,是在喜玛拉雅山的哪一边?况且蒂迈雅言不足信,他的自以为是的毛病早该改一改了。”
  尼赫鲁坐在沙发上,缓缓地闭上双目,睡意朦胧。
  梅农知趣地悄然退出总理官邸。
  尼赫鲁换好衣服,他来到客厅的长廊尽头,等待秘书送来的文件,他习惯于在早餐之前过目这些文件。门前的长几上放着昨天迟到的报纸,也许是秘书随手放在这儿的。
  他无意地随手翻了翻。
  {政治家报》通栏标题:印军大举推进。
  据来自国防部的消息,塔格拉山下的印度军队已经在一条十五英里长的战线上推进了二英里,中国军队正在后撤。
  尼赫鲁韵脸上展现出一丝坦然的笑容。也许中国军队是在佯装撤退,但无论如何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尼赫鲁带着少有的欣慰用完了他的早餐。他想到街上去走走,那怕是一小会也好。侍者在餐厅门口递给几份当天的报纸:
  中国军队占领僧崇。
  大批中国士兵渡过克节朗河。
  印度兼则马尼失守。中国军队进入达旺。
  尼赫鲁全身不由地一颤,两手一阵发冷,所谓的好消息不过是一场黄梁美梦,坏消息总是比好消息来得快,来得准确,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他已经习惯了这一点,不过这一次他仍感到太出人意外了。
  尼赫鲁很快就恢复了镇定乐观的表情。但是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所有要求采访的记者。那些心急如焚的印外记者,在总理官邸和议会大厦外面整整转了一天,也没有见到尼赫鲁的影子。
  10月24日晚上,愤怒的新德里如同即将爆炸的火药桶,数万群众聚集在新德里街头,除了高喊反华口号外,他们几乎把所有的怨气都发泻到了梅农身上。尼赫鲁没有出席这次晚会,因为在激怒了的人群面前,他总是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梅农面对愤怒的人群显得有些惊惶失措,以至《泰晤士报》记者韦尔娜向他提伺时,他半天都没有听清她的话。
  韦尔娜口齿伶俐。锋芒毕露,开门见山,一语中的:“梅农先生,请问印度军队在什么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