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陶渊明集译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诗,对荆柯的描写,就只突出表现英雄的豪迈气概,不需要任何的外貌描写。
陶诗中表现抒情主人公形象时,也无不如此。如:
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和郭主簿二首》其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二十首其五)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杂诗》十二首其二)
中觞纵遥情,忘彼千载忧。(《游斜川》)
都是通过神态的描写,虽只淡淡的几笔,便将抒情主人公在特定环
境下的心境展露无遗。
2、比兴、象征与寄托
在中国诗歌艺术史上,运用比兴、象征和寄托的手法由来已久,《诗经》、
《楚辞》、汉乐府就都是成功的范例。而发展到阮籍,则又达到了一个新的
高度。阮籍的八十二首《咏怀诗》,就大多采用这些手法,并形成隐约曲折
的艺术风格。钟嵘《诗品》评为:“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 。厥旨
渊放,归趋难求。”李善《文选》注也说他“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避,百
代之下,难以情测。”陶渊明的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就吸取了阮籍的这些手法,
但他却避免了过分的隐晦曲折,而使比兴、象征、寄托的意象都具有十分鲜
明清晰的特色。如陶诗中写青松: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饮酒》二十首其八)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和郭主簿》二首其二)
终怀在归舟,谅哉宜霜柏。(《乙巳岁三月为建成参军使都经钱溪》)
苍苍谷中树,冬夏常如兹。年年见霜雪,谁谓不知时?(《拟古》九首其六)
不惧严寒,不畏霜雪,贞秀高杰,卓然独树,这是青松的本性,也是陶
渊明的化身。此外,诸如佳菊、幽兰、独鸟、孤云,诗人也常常用来比喻或
象征自己不同流俗的高尚品格,寄托“有志不获骋”的孤独苦闷心情。萧统
谓陶诗“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陶渊明集序》),是
很有道理的。阮籍诗偏重于内心的独白,而很少描写生活,故给人的感觉是
隐晦曲折。“归趋难求”;陶诗则是通过对诗化了的平淡生活的描写,来展
现内心世界,故给人的印象是平淡自然、鲜明清晰。
3、情、景(事)、理的融合
陶渊明是一位诗人,但同时也是一位哲人。他深受老子、庄子和孔子思
想的影响,与魏晋玄学思想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而他的诗歌不仅富有
浓郁的情韵,而且还常常透露着他特有的观察宇宙、人生的智慧,与来自个
人生活实践的独特的思考,即充满深刻的理趣,而情与理又往往是通过景或
事这个媒介而传达出来的。
陶渊明不仅有纯哲理的《形影神》诗,而且还有充满玄学意味的《五月
旦作和戴主簿》诗。然而陶诗的妙处,既不在于一般的言情,也不同于玄言
诗式的说理。他能将情、景(事)。理巧妙地融为一体,从而进一步加强了
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如其《饮酒》二十首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既然“在人境”,就难免有“车马喧”,但诗人偏说“而无车马暄”。
原因何在?由于“心远”。接下来诗人用这样一幅图画来展现“心远”的境
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如此清静优
雅的境界,不知是自然之景还是诗中之画,或是心中之境。总之“此中有真
意”,只能意会,不可言传。诗中“心远地自偏”这样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可以说明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改变客观环境对于自己的影响。但诗人
并不是作道学家式的说教,而是把这“心远”的“真意”融在一个极其优美
的景象之中,从而更具体形象他说明了自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诗人
把情景理完全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三)语言艺术的独特性
前人常用“平淡”二字来概括陶诗的语言风格,这是不错的。但陶诗语
言的好处,却是在平淡的外表下蕴含着炽热的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从而
富于启示性,让人觉得余味无穷。
陶渊明自幼过着简朴的农村生活,家乡那清秀的山水田园,陶冶了他那
颗朴素的心灵。经历了仕途羁役之后,更增强了他对家乡山水田园的热爱。
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他“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饮酒》二十首其十
四),努力使自己忘却世俗的烦恼。要表现这简朴的生活。自然的风光和淡
远的情趣,就无需用浓艳华丽的词藻去雕饰,也只有用平淡自然的语?言,
才能显示出天真自然之趣。但是,悠然自得的淡远情趣,只是陶渊明个性的
一个侧面或表面。在悠然自得的背后,他还有孤独与苦闷,也有愤激与不平,
他是一个极富感情色彩的人。而陶诗语言的风格,就正如他的个性一样,也
总是在平淡的外表下蕴藏着炽热的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这也就是苏拭阶
兑“外枯而中青”((东坡题跋》),“癯而实腴”((与苏辙书))。尤
其是陶渊明以他那哲人的慧眼,在不断观察。思考着宇宙、社会与人生,并
以平实朴素的语言,将他的深刻体悟平易地道出,读来如警句格言,十分耐
人寻味。北齐阳休之在《陶集序录》中说:“余览陶潜之文,辞采虽未优,
而往往有奇绝异语,放逸之致,栖托仍高。”其实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南宋陈模在《怀古录》中说:“盖渊明人品索高,胸次洒落,信笔而成,
不过写胸中之妙耳。未尝以为诗,亦未尝求人称其好,故其好者皆出于自然,
此其所以不可及。”把语言艺术完全归结到人品上,只要人品高,就可以不
思而得。“信笔而成”,这种见解恐怕是片面的。陶诗语言的妙处,在于既
经过了精心的锤炼,而又显得格外朴素自然。毫无斧凿之痕。例如: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
弟敬远》)
目倦川涂异,心念山泽居。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
南窗革时物,北林荣且丰。神渊写时雨,晨色奏景风。(《五月旦作和戴主簿))
流尘集虚坐,宿草旅前庭。除阶旷游迹,园林独余情。((悲从弟仲德》)
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九日闲居》)
借助整齐的对偶形式与谐调匀称的音节,把相互对应的两个部分突现出
来,使它们互相映衬。互相补充,既显得自然本色,又加强了语言的形象化
与感染力。陶诗中大部语言都是表面平淡无奇,而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寓精奇
华美于平淡朴素之中。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就说:“其文章不群,词采
精拔;跌宕昭章,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钟嵘在《诗品)中评
陶诗亦云:“至如‘欢言酌春酒’。‘日暮天无云’,风华清靡,岂直为田
家语那!”惠洪(冷斋夜话)卷一载:“东坡尝曰: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
看有奇句? 。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其妙,造语精到之至,遂能如此,似
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陶诗造语精工而又不露痕迹,是常为后人所惊
叹的。如《东坡题跋?题渊明饮酒诗后》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
一篇神气都索然矣。”陶渊明《五月旦作和戴主簿》一诗中,“虚舟纵逸掉”
的“纵”字,“神萍写时雨”的“写”字,“晨色奏景风”的“奏”字,无
不锤炼精工而妙传难言之意。梅尧臣说:“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读
邵不疑学士诗卷杜挺之忽来因出示之且伏高致辄书一时之语以奉呈))葛立
方也说:“大抵欲造平淡,当自组丽中来,落其华芬,然后可造平淡之境。”
(《韵语阳秋)卷一)寓精奇于平淡之内,含绩丽于朴素之中,这才是陶诗
语言的本色。
还应当看到,陶诗语言风格的形成,与他学习和借鉴《诗经》以来的优
秀传统也是分不开的。陶渊明早年便“游好在六经”(《饮酒)二十首其十
六),“诗书敦宿好”(《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学习前人
的语言,对于形成他自己独特的风格,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这一点在他早期
的诗歌里,表现尤为明显。如他的四言诗,就直接受到《诗经》的影响,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