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则患在几席之下矣。”
子曰 :“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好,去声。
已矣乎,叹其终不得而见也。
子曰 :“臧文仲其窃位者与 ?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
也 。”者与之与,平声。窃位,言不称其位而有愧于心,如盗
得而阴据之也。柳下惠,鲁大夫展获,字禽,食邑柳下,谥曰
惠。与立,谓与之并立于朝。范氏曰 :“臧文仲为政于鲁,若
… 31…
论语集注 ·129·
不知贤,是不明也;知而不举,是蔽贤也。不明之罪小,蔽贤
之罪大。故孔子以为不仁,又以为窃位。”
子曰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远,去声。责
己厚,故身益修;责人薄,故人易从。所以人不得而怨之。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如之何如之何者 ,熟思而审处之辞也 。不如是而妄行,虽圣
人亦无如之何矣。
子曰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好,
去声。小慧,私智也。言不及义,则放辟邪侈之心滋。好行小
慧,则行险侥幸之机熟。难矣哉者,言其无以入德,而将有患
害也。
子曰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孙,去声。义者制事之本,故以为质干。而行之必
有节文,出之必以退逊,成之必在诚实,乃君子之道也。程子
曰:“义以为质,如质干然。礼行此,孙出此,信成此。此四
句只是一事,以义为本。”又曰:“‘敬以直内,则义以方外。’
‘义以为质,则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子曰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子曰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范氏曰:“君子学以
为己,不求人知。然没世而名不称焉,则无为善之实可知矣。”
子曰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谢氏曰:“君子无
不反求诸己,小人反是。此君子小人所以分也。”杨氏曰:
“君子虽不病人之不己知,然亦疾没世而名不称也。虽疾没世
而名不称,然所以求者,亦反诸己而已。小人求诸人,故违道
干誉 ,无所不至 。三者文不相蒙,而义实相足,亦记言者之
意。”
子曰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庄以持己曰矜。然
… 32…
论语集注 ·130·
无乖戾之心,故不争。和以处众曰群。然无阿比之意,故不党。
子曰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
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物,其施不穷,故可以终身
行之。尹氏曰:“学贵于知要。子贡之问,可谓知要矣。孔子告
以求仁之方也。推而极之,虽圣人之无我,不出乎此。终身行
之,不亦宜乎?”
子曰 :“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
矣。誉,平声。毁者,称人之恶而损其真。誉者,扬人之善而
过其实。夫子无是也。然或有所誉者,则必尝有以试之,而知
其将然矣。圣人善善之速,而无所苟如此。若其恶恶,则已缓
矣。是以虽有以前知其恶,而终无所毁也。斯民也,三代之所
以直道而行也。”斯民者,今此之人也。三代,夏、商、周也。
直道,无私曲也。言吾之所以无所毁誉者,盖以此民,即三代
之时所以善其善、恶其恶而无所私曲之民。故我今亦不得而枉
其是非之实也。尹氏曰 :“孔子之于人也,岂有意于毁誉之哉?
其所以誉之者,盖试而知其美故也。斯民也,三代所以直道而
行,岂得容私于其闲哉?
子曰 :“吾犹及史之阙文也 ,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
夫!”夫,音扶。杨氏曰:“史阙文、马借人,此二事孔子犹及
见之。今亡矣夫,悼时之益偷也 。”愚谓此必有为而言。盖虽
细故,而时变之大者可知矣。胡氏曰 :“此章义疑,不可强解。”
子曰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巧言,变乱是非,
听之使人丧其所守。小不忍,如妇人之仁、匹夫之勇皆是。
子曰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好、恶,
并去声。杨氏曰 :“惟仁者能好恶人。众好恶之而不察,则或
… 33…
论语集注 ·131·
蔽于私矣。”
子曰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弘,廓而大之也。人外
无道,道外无人。然人心有觉,而道体无为;故人能大其道,
道不能大其人也。张子曰 :“心能尽性,人能弘道也;性不知
检其心,非道弘人也。”
子曰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过而能改,则复于无过。
惟不改则其过遂成,而将不及改矣。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句。无益,句。
不如学也。”此为思而不学者言之。盖劳心以必求,不如逊志
而自得也。李氏曰:“夫子非思而不学者,特垂语以教人尔。”
子曰 :“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
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馁,奴罪反。耕所以谋食,而
未必得食。学所以谋道,而禄在其中。然其学也,忧不得乎道
而已;非为忧贫之故,而欲为是以得禄也。尹氏曰 :“君子治
其本而不恤其末,岂以在外者为忧乐哉?”
子曰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去
声。知足以知此理,而私欲间之,则无以有之于身矣。知及之,
仁能守之。不庄以?之,则民不敬。?,临也。谓临民也。知
此理而无私欲以间之,则所知者在我而不失矣。然犹有不庄者,
盖气习之偏,或有厚于内而不严于外者,是以民不见其可畏而
慢易之。下句放此。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之。动之不以
礼,未善也 。”动之,动民也。犹曰鼓舞而作兴之云尔。礼,
谓义理之节文。愚谓学至于仁,则善有诸己而大本立矣。?之
不庄,动之不以礼,乃其气禀学问之小疵,然亦非尽善之道也。
故夫子历言之,使知德愈全则责愈备,不可以为小节而忽之也。
子曰 :“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
可小知也。”此言观人之法。知,我知之也 。受,彼所受也。
… 34…
论语集注 ·132·
盖君子于细事未必可观,而材德足以任重;小人虽器量浅狭,
而未必无一长可取。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
未见蹈仁而死者也。”民之于水火,所赖以生,不可一日无。
其于仁也亦然。但水火外物,而仁在己。无水火,不过害人之
身,而不仁则失其心。是仁有甚于水火,而尤不可以一日无也。
况水火或有时而杀人,仁则未尝杀人,亦何惮而不为哉?李氏
曰:“此夫子勉人为仁之语。”下章放此。
子曰 :“当仁不让于师。”当仁,以仁为己任也。虽师亦
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盖仁者,人所自有而自为之,非
有争也,何逊之有?程子曰 :“为仁在己,无所与逊。若善名
为①外,则不可不逊。”
①“为 ”,清仿宋大字本作“在 ”。
子曰 :“君子贞而不谅。”贞,正而固也。谅,则不择是
非而必于信。
子曰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后,与后获之后同。
食,禄也。君子之仕也,有官守者修其职,有言责者尽其忠。
皆以敬吾之事而已,不可先有求禄之心也。
子曰 :“有教无类。”人性皆善,而其类有善恶之殊者,
气习之染也。故君子有教,则人皆可以复于善,而不当复论其
类之恶矣。
子曰 :“道不同,不相为谋。”为,去声。不同,如善恶
邪正之异。
子曰 :“辞达而已矣。”辞,取达意而止,不以富丽为工。
师冕见,及阶,子曰 :“阶也。”及席,子曰:“席也。”
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