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酒困,何有于我哉?”说见第七篇,然此则其事愈卑而意愈切
矣。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夫,音扶。
舍,上声。天地之化,往者过,来者续,无一息之停,乃道体
… 页面 78…
论语集注 ·76·
之本然也。然其可指而易见者,莫如川流。故于此发以示人,
欲学者时时省察,而无毫发之间断也。程子曰 :“此道体也。
天运而不已,日往则月来,寒往则暑来,水流而不息,物生而
不穷,皆与道为体,运乎昼夜,未尝已也。是以君子法之,自
强不息。及其至也,纯亦不已焉。”又曰:“ 自汉以来,儒者
皆不识此义。此见圣人之心,纯亦不已也。纯亦不已,乃天德
也。有天德,便可语王道,其要只在谨独 。”愚按:自此至篇
终,皆勉人进学不已之辞。
子曰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好,去声。谢氏曰:
“好好色,恶恶臭,诚也。好德如好色,斯诚好德矣,然民鲜
能之。”史记:“孔子居卫,灵公与夫人同车,使孔子为次乘,
招摇市过之。”孔子丑之,故有是言。
子曰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
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篑,求位反。覆,芳服反。篑,土
笼也。书曰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夫子之言,盖出于此。
言山成而但少一篑 ,其止者,吾自止耳 ;平地而方覆一篑,
其进者,吾自往耳。盖学者自强不息,则积少成多;中道而止,
则前功尽弃。其止其往,皆在我而不在人也。
子曰 :“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语,去声。与,平
声。惰,懈怠也。范氏曰 :“颜子闻夫子之言,而心解力行,
造次颠沛未尝违之。如万物得时雨之润,发荣滋长,何有于惰,
此群弟子所不及也。”
子谓颜渊,曰 :“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进
止二字,说见上章。颜子既死而孔子惜之,言其方进而未已也。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夫,音
扶。谷之始生曰苗,吐华曰秀,成谷曰实。盖学而不至于成,
有如此者,是以君子贵自勉也。
… 页面 79…
论语集注 ·77·
子曰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
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焉知之焉,于虔反。孔子言后生
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安知其将来不如我之
今日乎?然或不能自勉,至于老而无闻,则不足畏矣。言此以
警人,使及时勉学也 。曾子曰:“五十而不以善闻,则不闻
矣”,盖述此意。尹氏曰 :“少而不勉,老而无闻,则亦已矣。
自少而进者,安知其不至于极乎?是可畏也。”
子曰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
无说乎 ?绎之为贵。说而不绎 ,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
矣。”法语者,正言之也。巽言者,婉而导之也。绎 ,寻其绪
也。法言人所敬惮,故必从;然不改,则面从而已。巽言无所
乖忤,故必说;然不绎,则又不足以知其微意之所在也。杨氏
曰:“法言,若孟子论行王政之类是也 。巽言,若其论好货好
色之类是也。语之而未达,拒之而不受,犹之可也。其或喻焉,
则尚庶几其能改绎矣。从且说矣,而不改绎焉,则是终不改绎
也已,虽圣人其如之何哉?”
子曰 :“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重出而
逸其半。
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侯氏曰:“三
军之勇在人,匹夫之志在己。故帅可夺而志不可夺,如可夺,
则亦不足谓之志矣。”
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
衣,去声。缊,纡粉反。貉,胡各反。与,平声。敝,坏也。
缊,枲着也。袍,衣有著者也,盖衣之贱者。狐貉,以狐貉之
皮为裘,衣之贵者。子路之志如此,则能不以贫富动其心,而
可以进于道矣,故夫子称之。‘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忮,
之豉反。忮,害也。求,贪也。臧,善也。言能不忮不求,则
… 页面 80…
论语集注 ·78·
何为不善乎?此卫风雄雉之诗,孔子引之,以美子路也。吕氏
曰:“贫与富交,强者必忮,弱者必求。”子路终身诵之。子
曰:“是道也,何足以臧?”终身诵之,则自喜其能,而不复
求进于道矣,故夫子复言此以警之。谢氏曰 :“耻恶衣恶食,
学者之大病。善心不存,盖由于此。子路之志如此,其过人远
矣。然以众人而能此,则可以为善矣;子路之贤,宜不止此。
而终身诵之,则非所以进于日新也,故激而进之。”
子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范氏曰:“小人
之在治世,或与君子无异。惟临利害、遇事变,然后君子之所
守可见也。”谢氏曰:“士穷见节义,世乱识忠臣。欲学者必
周于德。”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明足以烛理,
故不惑;理足以胜私,故不忧;气足以配道义,故不惧。此学
之序也。
子曰 :“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
可与立,未可与权。”可与者,言其可与共为此事也。程子曰:
“可与共学,知所以求之也。可与适道,知所往也。可与立
者,笃志固执而不变也。权,称锤也,所以称物而知轻重者也。
可与权,谓能权轻重,使合义也。”杨氏曰:“知为己,则可
与共学矣。学足以明善,然后可与适道。信道笃,然后可与立。
知时措之宜,然后可与权。”洪氏曰:“易九卦,终于巽以行
权。权者,圣人之大用。未能立而言权,犹人未能立而欲行,
鲜不仆矣。”程子曰:“汉儒以反经合道为权,故有权变权术
之论,皆非也。权只是经也。自汉以下,无人识权字。”愚按:
先儒误以此章连下文偏其反而为一章,故有反经合道之说。程
子非之,是矣。然以孟子嫂溺援之以手之义推之,则权与经亦
当有辨。
… 页面 81…
论语集注 ·79·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棣,大
计反。唐棣,郁李也。偏,晋书作翩。然则反亦当与翻同,言
华之摇动也。而,语助也。此逸诗也,于六义属兴。上两句无
意义,但以起下两句之辞耳。其所谓尔,亦不知其何所指也。
子曰 :“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夫,音扶。夫子借其言而
反之,盖前篇“仁远乎哉”之意。程子曰 :“圣人未尝言易以
骄人之志,亦未尝言难以阻人之进。但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
有?此言极有涵蓄,意思深远。”
乡党第十 旧说凡一章,今分为十七①节
杨氏曰 :“圣人之所谓道者,不离乎日用之间也。故夫子
之平日,一动一静,门人皆审视而详记之。”尹氏曰:“甚矣
孔门诸子之嗜学也!于圣人之容色言动,无不谨书而备录之,
以贻后世。今读其书,即其事,宛然如圣人之在目也。虽然,
圣人岂拘拘而为之者哉?盖盛德之至,动容周旋,自中乎礼耳。
学者欲潜心于圣人,宜于此求焉。”
①按本篇实有十八节(章),其中“入太庙,每事问”一
节,朱熹认为与八佾篇重出,故称十七节。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恂,相伦反。恂恂,
信实之貌。似不能言者,谦卑逊顺。不以贤知先人也。乡党,
父兄宗族之所在,故孔子居之,其容貌辞气如此。
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朝,直遥反,下同。便,
旁连反。便便,辩也。宗庙,礼法之所在;朝廷,政事之所出;
言不可以不明辨。故必详问而极言之,但谨而不放尔。此一节,
记孔子在乡党、宗庙、朝廷言貌之不同。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誾誾如也。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