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时我又想,说不定,他们认错的人确实包括举止声调都和我一模一样。世界之大,人之繁复,匪夷所思的事情比比皆是。我相信世上肯定有着与自己模样完全相同的人,只是各自在不同的地域和时间里,或从来无缘相遇,或即使相遇也因彼此不知而失之交臂。
谁也说不清一个人有几个肉身存在于世,生命的最高意义就是无限的未知。
对这样一种生之理念,有过最有声有色描绘的是电影大师基斯洛夫斯基。他在杰作《薇洛妮卡的双重生活》(TheDoubleLifeofVeronique又译《两生花》)中曾将这一被忽略的人生景象拍摄成深刻而光彩照人的故事片。两个少女薇洛妮卡,一个在波兰华沙,一个在法国巴黎,同样的年纪,同样的名字,同样对音乐的热爱,同样有着天籁般的歌喉,也同样都有心脏病。波兰少女在舞台上以天鹅垂死般的哀鸣歌声演出了生命绝唱,当她猝然倒地离别人世时,在法国和情人正亲热的薇洛妮卡也感到了心脏剧烈的疼痛。后来,法国的薇洛妮卡爱上了一个表演木偶的神秘男子,男子告诉她,他表演的木偶每次都做两个一模一样的,以防“坏掉”。巴黎的薇洛妮卡最后在自己旅行的照片中看见了华沙女子对自己宁静而悠远的注视,方才感悟到在这个纷攘的世界上有一个跟自己一模一样的人存在着。与其说这是一种发现,不如说是对丰富生命的一种颇具神韵的诠释。
基斯洛夫斯基的这种诠释影响了很多艺术家,最典型的要属日本的岩井俊二。年轻的岩井在他最受瞩目的影片《情书》中,几乎是沿用了《薇洛妮卡的双重生活》的形式和内涵。这也是一个神秘而浪漫的故事:两个年纪相貌完全相同的女孩,各自生活于两个不同的地方,本来毫不相干,因为共同爱过一个死去的男孩也被这个男孩爱过而彼此知晓,因为一个生命(男孩)的结束,让两个相貌相同的女孩通过寄往天国的一封封情书联系起来,使各自的人生轨迹有了神奇的交错。
在《薇洛妮卡的双重生活》中,两个薇洛妮卡都对自己的父亲说:“我觉得我并不孤独,好像世界上并非只有我一个人。”生活在幸福中的巴黎的薇洛妮卡终于在最后发现了与自己交错而过的华沙的薇洛妮卡,那种错失的惊讶与忧伤,犹如我们在梦境中终于以另外的身份看到了自己。这种错失的惊讶与忧伤同样也出现在《情书》中两个日本女孩的情境中。
…
与自己失之交臂(2)
…
华沙的薇洛妮卡在她生命的绝唱中,通过《神曲》的“迈向天堂之歌”唱道:“哦,你们坐着小木船/因渴求聆听我的歌声,/尾随我在歌唱中驶向彼岸的木筏;/请回到你们自己熟悉的故土,/不要随我冒险驶向茫茫大海,因万一失去我而迷失。”
不管是寻觅还是漠视,人生就是由无数的迷失组成,在无数的迷失中,每一次在得到自己的同时都会失去一个自己。当我们面对生命的黄昏,也许只有到此时,才会痛惜地蓦然看到,有多少个自己与自己失之交臂。
***************
*第三篇
***************
《布拉格之恋》海报《上帝创造女人》海报上碧姬·巴铎《情留半天》海报
…
《布拉格之恋》海报
…
…
上帝创造女人》海报上碧姬·巴铎
…
…
《情留半天》海报
…
…
狐媚的女子(1)
…
一天,想到自己喜爱的华语女星,忽然发现,率先涌上心头的竟都不是令人惊艳的大美人,而是那些既不倾城更不倾国的寻常女子,她们往往并不青春,更不耀眼,不会让男人一见之下立刻乱了方寸,按照通常的美女概念或黄金分割肯定是无法“达标”。当然也不是十分的寻常,总有某些特别的地方,或者说有某种不同一般的气质和味道。在我从事文艺报道的岁月,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机缘下为她们留下了或长或短的文字,在这“忽然想到”的时刻,我把这些曾散乱发表的文字汇集在一起(因写时不同,文气上可能有些隔断,个别字句甚至有些重复雷同,我只稍加删改,基本保持了当时的面貌),竟发现了她们的共同之处:狐媚。
吴倩莲:忧伤之媚
起先,我是鄙薄香港电影的,看到她也不是在电影上,当然可以说也是电影,是剧照。一本什么画报也记不得了,很大幅,全出血的版面,一个长发的女孩迷茫中带点癫狂地直视前方,风吹乱了她的头发,单眼皮的双眸里,有种被践踏、受伤的哀痛与叛逆。那是一幅电影剧照,名字叫《天若有情》。
接下来还有一幅,也是四面全出血的画面,沉沉的晦明之中,似乎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内室,背景若隐若现着老家具的雕花,没有灯光,一切都沉浸在黄昏的幽暗中;一个穿着对襟衣服的女子坐在一把老式木椅上,她垂着眼睛,犹如一座雕像,淡淡的微光让她朦胧地浮现出来,幽暗让她小而薄的嘴唇反显得极为鲜润,眼角眉梢也有种格外的楚楚动人。
画面上三个仿宋体大字:吴倩莲。这样两幅画面,有些不相干的映衬,这样一个普通女孩的名字,让我注视了很久,她的有些无辜、忧伤,有些内心狂野的样子唤起了我一种模糊的复杂的渴望。
那时我正在爱情的空落中,望四周有种无所归依的空茫,就这样莫名其妙地为这个照片上的女人动心。
后来,从香港导演许鞍华的电影《半生缘》里发现了这个名叫吴倩莲的女子,这是我第一次看她流动的形象,这个形象几乎印证了我对她的理解。在影片里她成了张爱玲笔下的顾曼桢,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工厂做文员,与黎明扮演的同事互相倾慕,本来一段美好姻缘,却因人世险恶、人欲横流而变得诡秘狰狞。她被觊觎已久的姐夫玷污,并被囚禁生下了一个男孩。她和黎明几度错失,当她终于逃出姐夫的魔掌,而得到黎明的消息时,黎明已与别人举行了婚礼……当两个未成眷属的有情人,在十多年后再度重逢时,无限的悲情与无奈让我们欷不已。黎明渴求再续两人的半生情缘,而历尽沧桑的吴倩莲悲戚地回答:“此情已经不再,一切都无法回到从前了……”
我不知许鞍华当初为何选择了吴倩莲,在这之前我读张爱玲的《十八春》时,那个内心刚毅而又软弱无助的顾曼桢活脱脱就是吴倩莲的样子。青春易逝,红颜薄命,造化弄人,在吴倩莲的脸上有着最传神的解说。她像一件精致的玻璃器皿,美丽而易碎,虽没有水晶的昂贵,但却由于与我们的贴近而让我们倍加珍惜。
再后来,我从国产电影《没完没了》中又见到她,有趣的是,在《半生缘》里扮演那个流氓姐夫的葛优,此次摇身一变成了历经波折的恋爱情人。当葛优在成为植物人的姐姐病床前离开,推开窗户,竟发现,本该在千里之外的吴倩莲正楚楚动人地站在眼前。一切都是如此充满光明和感恩,我的眼睛抑制不住地湿润起来。
林忆莲:迷离之媚
最早听到“林忆莲”的名字是在海南,一个男同事说某个女同事“你真像明星林忆莲”。那女同事苍白瘦长的脸,一双细细的小眼睛。当时我就想,长成这样的明星也太丑了点。
有一天从电视上看到一个女子在唱歌,那女子一身白衣,脸也是长而白,像一个妖怪,缺少光彩更缺少青春,音调有些像怨妇在自语。歌曲的名字倒很吸引我,《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因对歌名有了一份好奇,便注意那歌词:爱过就不要说抱歉/毕竟我们走过这一回/从来我就不会后悔/初见那时美丽的相约……是我自己愿意承受/这样的输赢结果/依然无怨无悔……
我心说,不错啊,这可是个敢于爱又舍得放弃的女子。
妻子告诉我说:“这就是林忆莲!”我有些惊异,确实有些像那个丑丑的女同事,但与女同事相像却有很大不同,至少她的样貌竟不能算丑,当然与一般概念里的美女是有太大的出入,消瘦得有些寡淡,眼睛实在是小,笑到灿烂时已接近于无。在她的整个歌唱中,我一直专注地听那歌词,一曲听罢,就觉得这个“忆莲”的名字特别有意味。“莲”自然是纯洁、宁静的美丽意象,却是在“回忆”中的,因此而有了距离。那一双细细的小眼睛透露出来的迷惘,那无羁又无奈的歌声真的是唱出了都市人的红尘伤痕。是对那些在寂寞中挣扎的孤独灵魂的一种温馨的同情和抚慰,那歌声哀而不怨,纯真又纯粹,确实是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