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雪龙闯北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应答。

    二副王建忠说:来电告知小艇返航,我等在驾驶室,隐隐约约听到了小艇的高
频,时断时续的信号象音乐一样令我兴奋。我打开雷达,将增益调至最大,尽管我
知道不可能扫到它,但我还是希望能有奇迹发生,因为我确信他们己离我不远。可
是, 高频的信号不是越来越强, 而是越来越弱。我的心一下子又提到了嗓子口。
“长城、长城,听到请回话。”我对着高频一遍又一遍地吼叫,我想大船的高频比
小艇的功率大,他们也许会听到,“听到的话,请摁一下高频开关。”我想通过这
简单的信号来传递它平安的信息,可是,在驾驶室里回荡的只有我的声音。半小时
过去了,一小时过去了,恐怖笼罩着我,后悔、自责充斥着我的我。其实我应该去
驾小艇!我的眼中噙满了泪。为了不在别人的面前流下我脆弱的眼泪,我匆匆离开
了驾驶室。

    在小艇离大船19海里的时候,黄炼试着去应答大船的呼叫,突然高频中传来汪
大副激动的声音: “小艇,我们听到你们了,我们听到你们了 !”所有人都很兴
奋,而且很感动,这给了他们战胜风浪的信心和勇气。

    小艇继续顶着涌浪,艰难地向前行驶着,这时大船又听不到我们的应答,只听
到船长呼叫,“小艇,如果一切正常,按一下高频,如果有麻烦,按两下高频。”
为了让全船的人放心,小艇上的队员只按一下高频报平安。艇摇的实在厉害,久经
风浪的船员们都感到头晕、恶心,黄嵘呕吐了!此时谁都盼望着快点到船,尽快结
束这次艰难的航行。他们不断地呼叫大船,终于高频又叫通了,小艇与大船一直保
持通话。

    王硕仁回忆说:船长告诉我们,全船的弟兄们都在关心着我们,为我们担心,
都盼望着我们早点平安归来!而且有很多人在驾驶台等候我们。我们都非常感动。
之后,驾驶台的人轮流给秦处长通话,给航行带来了许多的欢乐,使我们忘记了旅
途的劳累和晕船的苦脑。使得这最后2个多小时的航程显得不再那么漫长。

    经过4个多小时的艰难航行, 当我们见到雪龙船的灯光时,心情部常激动,有
一种无比的亲切感。心想,终于到家了!这时,高频中船长说:“小艇,我已经拉
汽笛欢迎你们,听到没有?”听到这亲切的声音,我们都流下了激动的泪花。

    9点30分, 广播里说,小艇马上就要回来了。所有的队员都涌到了甲板上,大
家翘首等待长城艇的归来。黑黑的海面中,隐隐出现了一点亮光,看见了!大家激
动地叫起来。

    我们像迎接英雄一样迎接5名队员的安全归来, 他们踏上甲板时,响起了一片
掌声。10点正,雪龙号静静启航。这时,有人问一句:图克托亚图克在什么方向?
结果4个人指了4个方向。据首席科学家陈立奇说,一般远洋船每个月要安排船员上
岸一次。这次没上岸,也创造了中国极地考察船不止岸休整的纪录。

    别了,图克托亚图克。绝大部分队员只看到了这里的海水,它看起来与别的地
方的海水没什么两样,但我们心中都知道,海水中有我们的汗,也有我们的泪。

 
第六章 联合冰站考察



    0815(BJ0816)“关”聊陈立奇,”戏”说速冻饺子


    陈立奇和速冻饺子绝对没有什么联系, 只是今天(8月15日)雪龙号在驶回冰
区的途中,和陈立奇长谈了几个小时,有所感,写了一篇《“关”聊陈立奇》:在
图克港回厨房准备接待“全球华人” ,夜餐停了3天,今天重新恢复,倍感亲切的
同时,也为考察队员抢饺子的行为所感动,对比国内的大吃大喝,心中颇为不平,
又想了一篇《考察队员没风格,速冻饺子抢着吃》。照录如下:


    “关”聊陈立奇

    首先解释题目。“关”聊,关起门来说,特别是不能让当事人知道。

    陈立奇,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最高长官,
队长、首席科学家、临时党委书记。

    之所以关起门来说,是因为我一直不愿意动笔写这篇人物。说好的,有拍马屁
之嫌,因为我现在是考察队中的一员;说差的,有得罪领导的可能。

    第一次听说陈立奇,是从部主任李新彦口中,他俩是大学同班同学,关系甚好。
有这一层关系,我也觉得虽没见过面,已亲近了不少。

    第一次看见陈立奇,是在上海外高桥码头雪龙船出发仪式上,他西装革履、意
气风发。我把抢拍下来的他的舒展的笑容发回报社,感觉自己对福建人一向的好感
更得到了一次印证。

    第一次听见陈立奇讲话,是全体队员会议上,他板着面孔,满口义正词严,让
我感觉他有点官僚。

    于是有点敬而远之。开船很长时间没和他有什么交谈,除了和大家一起去他的
房间采访过几次。慢慢地我发现,他的房间门永远开着,即使在队员向他汇报工作
的时候,连虚掩的时候都没有。我印象里,领导的房间都是关着门的,须敲门才能
进。

    陈立奇和大家一样都是在餐厅吃饭,有好几次来得晚了点,菜都没有了。先前
听老队员说,考察队长的待遇很高,有服务员打扫房间,端茶送饭,一般队员轻易
见不着面。可对老陈没有人怕他,吃夜宵的时候,没人会注意到,他端着空盆在一
边坐着,也没人会提出让他先盛,饺子该抢还是抢,抢没了他就吃面条。

    大家都愿意和他聊天。不管是在饭桌上还是在他房间里。他再三强调,队员们
有事可以随时找他,不用担心他太忙。事实上,对很多人来说,他的房间是最随便
的地方,拿起饮料就喝。

    在整个考察过程中起到内部交流信息这一重要作用的“雪尤之家”网站,是在
陈立奇的直接支持下设立起来的。船长袁绍宏说,如果是别人当他的上司,他不敢
建这个网站,因为他怕领导说他不务正业。

    陈立奇上船后,唯一在公开场合吃的后悔药是同意让20多个记者上船。“来之
前,很多人劝我不要让这么多记者上船,现在我是把自己扔进了油锅里。”他生气
时就会记者们这么说。不过,很快他又转怒为喜,因为记者们也就是动动嘴,不利
于考察的事情,谁也不会真动笔。大家对他的理论还是心悦诚服:如果想找考察队
的缺点,一百条都能找到。但为了祖国的考察事业,请大家多看主流,多写科考本
身。


    考察队员没风格,速冻饺子抢着吃


    夜宵,这名词本身就能给人增加胃口,一看见这两个字,我的脑海里往往浮现
的是松软、温热、可口的食品。可雪龙船上的夜宵,证明我这些联想都是错误的。

    在此,先说一下正餐的事。我曾把一周食谱发回去,网站编辑陈智霞看了,笑
曰:伙食不错嘛!所有看到这个食谱的读者都会这么认为,如果不加背景的话。应
该加上的背景有:

    第一,这是大锅饭,菜是先用水煮熟,再加明油;

    第二,所有原料都是在冷库里存放的,离开上海越远,存放时间越长;

    第三,所有饭莱都是一种风味,没有川湘鲁粤之分。连续吃上两个月,味道如
何?

    反正船上的队员对正餐的感觉远没有对夜宵的热情。夜宵开始是挂面,一般是
晚饭的剩菜加水加挂面煮制而成。每天吃挂面,有不少人说:“一辈子吃的面条也
没今天多!”后来大厨加了饺子,每天一盆。规律是先煮面,再煮饺子。饺子比面
晚出锅约半个小时。一大铁桶面、一大铁盆饺子,全部都吃光。

    吃面的有两种人:先来的,顶不住饿,先吃些面;后到者,饺子已一抢而光,
只好吃面。用一抢而光形容大家分吃饺子的场面,我似乎有点不好意思。原因有三
点:

    第一,我们都是光荣的北极考察队员,怎么一点风格都没有,连速冻饺子都抢
着吃。国内的读者看了会怎么想?最起码我在国内,都是在老婆不在家、食堂没有
饭、小饭馆懒得去、饿得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才吃这种东西的。

    第二,我们都是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为国家工作,怎么连最起码的食品都不能
保障供应,国内的读者会不会觉得我在撒慌,要知道,平时大大小小的机关开的大
大小小的会议,住宾馆、吃大餐,实乃家常便饭。杯盘狼藉之中,绝对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