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道德经注解(震阳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敬肆之分,敬则敬神如在,肆则放肆毫无忌惮,人何可畏其高深莫测,而却步不前耶?颜子说过:“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这是说有能办到的,我也能办到,确实如此。然而又曰:“修道之事,非等顽空之学,了无事功表现于世。”那么圣人自然明其德,以至于新民,使群生食德饮和,嬉游于光天化日之下。那么斯道也,何道也?乃至诚尽已天性,人性,物性之道也。尽性至此,夫何学哉?不过食母之气而已。修道之人,混混沌沌,方得玄关一窍。故人皆智,而我独愚。人皆明,而我独暗。正为此以养玄关,用明智而不得。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知白守黑,方得先天祖气,此即贵求食而得母气,则先天无极,长生久视之道得矣。 
  '总结' 太上将世俗之人的心态,与圣意作了对比。在太上看来,世俗之人对于是非善恶美丑的判断,并没有什么严格的标准,甚至是混淆的,任意而行。从表面上看,圣人大智若愚,好像没有本领,其实并非如此,而是淳朴自然的天性。世俗之人熙熙攘攘的,纵情于声色货利,而高人隐士,则甘守淡泊,但求内心上的精神纯朴。所以与世俗不同,得了大道于身心,所以我独异于人。                    
第二十一章 虚心 
  太上曰: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 
  '字解' 窈冥是幽深的意思,阅是阅历。 
  '章解' 孔德之容,这是说,有盛德的容貌,唯以大道是遵从的。道之为物,是说道的极为神妙,恍恍惚惚的不可以见。虽然不可以见,然恍惚之中却有象,恍惚之中却有物。窈冥不测之中却有精,其精还甚真,其中有信据。这道自古及今,他的名没有去,以阅历天地万物。我何以知道天地万物,都是从大道生出来的呢?因为大道,恍惚窈冥不可变灭。 
  '演说' 江圣云:有了盛德的容貌,尚且唯以道是可遵从的,其内之以道自养,可想而知了。那么这大道之神妙,不可以说是无,也不可说是所有。若以为无,便落于顽空了。若以为有,便是着于迹象了。唯无而有,有而无之中,却有无象的像,混成的物。此象此物,是个什么象什么物?能实有所指,便失其本体。但不说出,又恐人不明白。今勉强以解释说出,就是无极生太极时,其中浑浑沦沦的枢纽,虽名为像为物,仍为窈冥不测,而窈冥之中,却有真精,其精还有信可据。人若能体而用之,就能合道,同其悠久,亘古今而不去。 
  黄真人云:这一章以修道而言,孔德之容,即玄关一窍。古诗云:“一孔关窍,乾坤共合成。中藏神气穴,内有坎离精。”又曰:“一孔玄关大道门,造铅结丹此中存。乾坤槖龠无极妙,夺得天机变真人。”故道曰:“玄牝之门”。儒曰:“道义之门”。释曰:“不二法门”。总之皆孔德之德器,能容天地人物,咸生自个中。无非是空是道,非空非道,即空即道,空与道两不相离。无空则无道,无道亦即无空,故曰:“唯道是从”。欲求道者,舍此空器,何所从哉?但空而无状,即属顽空。那么学者又从何处以采药而炼丹乎?必须虚而含至实,无而合至有,方不为一偏之学。修行人但将万缘放下,静养片晌,观照此窍。惚兮似无,恍兮似有,静至虚极静笃之中,神机动焉。此则无象有象,此即离己之性光。木火浮动之象,即微阳生时也。再以此神光偶动之机,合目光而下照。恍兮若有所觉,惚兮若无觉,其中之阳物动焉。此离光之处交于坎宫者。其时气机微弱(即初九潜龙勿用),无可采取。唯有二候采牟珠法,调度阴(?)之气,相会于气穴之中。调度采取为一候,归炉温养为一候。依法行持,不片晌时间,火入水底,水中金动生气。杳杳冥冥,不知其极,此神气交而坎离之精生矣。然真精生时,身如壁立,意若寒灰,自然而然周身苏软快乐,四肢百体之精气,尽归于玄窍之内。其中大有信在,溶溶似水泮,浩浩如潮生。非若前比之恍恍若有,惚惚若无,莫可指明者也。此个真精实为真一之精,非后天交感之精可比。亦即为天地人物发生之初,公共一点真精是矣。如冬至之阳,半夜之子,即一岁一日,一时一刻之成功。虽不仅此,而气机之要,皆自此发端。俨若千层台之起于垒土,万里行只始于足下一般。此为天地人物生生之本,故自古及今,举凡修道之士,皆不离此真气之采,然后有生发之象,遍阅众生之出生,无不同此一点真精成象成形。由此所知,人物众生皆此同源矣。此空窍之中,真气积累。久则玄关开而真精生焉。要之恍是汞光之密,惚是铅光之微,离中真阴是为恍,坎中真阳为惚矣。是为杳冥中之精。学者必知之真,而后行之至也。予谓修道之事,及玄学至秘之机,较之科学更为奥秘万倍矣。此恍兮惚,是性光发越,故云有象。惚兮恍,是以性光下着于坎宫,而真阳发动,故云有物。那么这个杳冥之精,就是二五之精。就是东三南二一个五,北一西四一个五,所以叫二五之精。故云:“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这个真信乃阴阳迭运交换之意,不失其候之调。俟其信之初至,的当不易,此时即行擒伏之功得矣。凡人修道炼功之初,必须静至恍惚杳冥,而后人欲尽净,天理常存,凡息乃停,真胎息乃见。此何以故?盖人心太明,知觉易生。若到杳冥,知觉不起,即元性元命打成一片。此个恍惚杳冥,大为修行人之要。学人当静定之时,忽然偶生知觉,此时神气凝聚,胎田浑然矣。自亦不知其所之,此性命返还于无极之天矣。虽然外有是理,而丹田中必有融合气机,方为实据。由此一点融合采之归炉,封固温养,自能发为真阳一气。但行功到此,大有危险。唯有一心内守,了照当中,方能团聚为丹药,可以长生不老。若生一他念,此元气即杂以后天而不纯矣。若动一淫思,此气机即驰于外,而真精从此泄尽矣。古人云:“泄精一事,不必夫妇交媾,即此一念之动,而真精已不守舍,如走丹一般。”学人必须心与气和,息与神交,常在此腔子里,久之自有无穷趣味生来。然而真难事也,若能识透玄机,亦无难事。起初不过用提攫之功,不许这点真气驰而向外下泄,也不许这点真气分散。六根门头总是一心皈命,五体投诚,久久自然精足不思欲矣。愿学者保守元精,毫不渗漏。不过以前长走熟道,觉得不易保守。苟能一忍再忍,正念不许稍动,保持三月之间,外阳自收摄焉。外阳收摄自有感觉,然后见身中元气充足,而长生不老之人仙得矣,又何远乎哉? 
  震阳云:说句老实话,没有钢铁一直,何能固蒂深根呢?真不容易!若容易都成了大罗神仙矣!可也别畏难苟安,须和色魔作你死我活的斗争!哪处丢了哪处找,找经验不退志,用科学现在话说,失败者乃成功之母。研究科学有形有象者,还免不了失败呢!失败不退志,终能成功。但修道是无形的,当然是难事。但也有好的条件,因为道在本身,不用外求。研究科学,如化学,失败了有物质损失。但修道虽难,在本身上求,失败再修,无须外求。屡败屡找经验,没了不要退志,终能成功,又有何损失呢?比在世争名夺利胜强万倍!最起码说,不大成而小成,身体健康无病苦,用渐法来行持,渐入真道仙宗矣。希同修勉力,道气常存,勇猛精进! 
  '总结' 这一章简而言之,是教修道之士,找玄关一窍,此窍乃修大道之要。如不虚之极。静之笃,见不找恍惚杳冥之景象,也找不找玄关之窍。对于恍兮是离中汞光,乃性也。惚兮坎中铅光,乃命也。如此二光混合中间,自有一点真元之精,而是先天真种。如静不到如此境界,恍恍惚惚杳杳冥冥,那就见不到如此之景。欲见此景,须用其中真信,真信者,戊己土也。也就是三五归一之说,三家相见结婴儿,即此旨也。(三五归一,可结圣胎)。                    
第二十二章 益谦 
  太上曰: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