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雪绒花-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对方含之来说,这样的宁静简直是多少年来上苍赐予的最好礼物了。她很乐意在不值班的下午陪着杨在耶路撒冷在西岸那些充满了古老历史的地区闲逛,听杨讲述发生在遥远的过去的故事,或者看着他和街边形形色色的阿拉伯人闲聊。在遇到杨以前,方含之是个喜欢热闹,喜欢被众人围绕的人。但是,她遇到了杨以后,她也开始慢慢变得沉静,变得可以坐在某个破败的台阶上,静静的看着夕阳一点一点落下山去。她知道,因为身边的这个男人,自己已经长大了。多年以前,她怎么也不可能象现在一样把对杨的疑问放在心里,不去问个究竟,而是耐心的等着杨想说的时候,自己说出来。杨虽然从来不和她说感情方面的事,但方含之依然觉得幸福。杨不喜欢说话,却是个非常细心和体贴的人,总是把身边的女伴照顾得无微不至,很多事情,不用你说出来,他就会感觉到,一早按照你的意图去作好了。所以,他们就这样结伴走遍了整个巴勒斯坦地区,彼此慢慢成了一种习惯。

  刚开始的时候,杨对方含之是有些感冒的,他非常不愿意每天面对着一个这样美丽的女子的痴情。一想到故去的KITTY,他的心里就会告诫自己,再不能将厄运带给任何一个无辜的女子了。但慢慢的,他也就习惯了方含之的陪伴。尤其是当他发现,每次方含之在的时候,不论是那些认识自己的以色列军人还是满街上随便聊上的巴勒斯坦人都会变得非常亲近和多话,这对他的工作无疑是大大的有利的。他于是只有小心翼翼的呵护着这朵美丽的花,也小心翼翼的对她保持着距离,生怕走得太近的话,当有一天环境的突然变化会使自己成为她的伤痛。而且,他也知道,这种美丽的宁静绝对不会太久,自己终究还是要投入到残酷的战斗中去的。

  这年的下半年,在洛桑举行的巴、以、美、俄、中、法等多边会议上,巴勒斯坦谈判代表突然提出了耶路撒冷最终地位问题,使会议陷入了一片尴尬中。第二天,巴勒斯坦方面宣布退出会议,紧急召回此代表团,代表团所有的成员在到达的当天就被隔离审查。圣诞的前夜,继阿拉法特后担任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的温和派领袖库尔兰,鹿特丹协议的缔造者之一,被汽车炸弹炸死在拉马安拉街头,没有任何国家和组织宣布为这次暗杀事件负责。当天,在巴勒斯坦销声匿迹很久的大小武装组织都纷纷发出宣言,发誓要向刺杀库尔兰的以色列军阀讨回血债。12月25日,数十万巴勒斯坦人走上了街头,要求联合国找出刺杀库尔兰的凶手,游行中,突然出现了“归还圣地耶路撒冷”、“外国佬滚出去”、“圣战到底”等激进的口号。还没有等各国维和部队作出反应,游行已经演变成暴力冲突。无数的石块、燃烧瓶飞向了外军的军营和外军控制的路障,一些来不及寻求庇护的西方人在摄影记者的镜头前被活活砸死在街头。美、英、法、中等几个国家的军队迅速出动,用催泪瓦斯和橡皮子弹驱散人群,在一些抵抗激烈的地区甚至发生了枪战。全世界有几十亿人口通过卫星电视看到了这些熟悉而又陌生的场景,杨在看到库尔兰被暗杀的电视新闻后,嘴里嘟哝了一句:“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看到这里的和平的。”之后,紧急约见了法国维和部队的最高指挥官,要求进入最高级的警戒状态。这个建议使法国维和部队避免了最初的慌乱,在随后处理危机中占得了先机,并保住了法军驻扎的杰宁及周边地区所有联合国工作人员的生命。

  12月26日,在拉马安拉举行的联合国维和部队和巴勒斯坦安全部队的联席会议上,杨在驻巴勒斯坦美军的情报小组中看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随即他的嘴触碰到了一个温暖而又湿润的东西,“我亲爱的东方情人,你好吗?”。杨搂着娜塔莎柔软的身躯,恍若隔世。从他个人角度来说,这是个甜蜜的重逢;但他的直觉告诉他,在这个时候,在这种场合看到一个来自中亚地区的美国人,这绝对是个不详之兆。






第五章 血染的和平 第四节 街头艺术家

  驻巴勒斯坦地区的联合国维和部队各国驻军军事情报联合会议是在一片压抑和恼火的气氛中进行的。会上,驻巴美军和俄军分别通报了前些日子收到的来自车臣叛军和巴基斯坦—阿富汗—费尔干纳谷地极端份子聚集地的异动情报。虽然,与会的其他国家驻军情报官员立刻对此表示了极大的不满和愤怒。但美国和俄国的与会人员马上表示,他们也忽略了这些情报,也遭受了同样的损失。会议秩序这才恢复,得以继续。随后,CIA在整个中亚地区的情报主管娜塔莎,进一步对巴基斯坦—阿富汗—费尔干纳谷地的情报进行了比较详尽的介绍和推断。从去年起,一些来自中东地区的代表就进入了那一地区。随后的日子里,那一地区出现了由联络人牵头的派别和组织会议,并且不时有些小规模的武装冲突发生。到今年年初,收集情报的工作突然变得异常困难,有些情报来源在失去联络前发出了一些零星的警报,主要的内容是:1。当地各派别好象突然有了默契,加强了互相之间反谍报和反侦察合作,清洗了一些中间份子。2。各派别和组织的武装敌对状态在减弱,有很多人被不知道哪个势力抽调走了。而最近的两个月前,有一份最关键的情报被忽略,据说,有不少人从那里出发通过各种途径前往了中东。事后,把这些情报串起来和巴勒斯坦地区24日、25日发生的事放在整体上看起来,似乎可以从中看出些蹊跷来。但任何一份情报单独的看,都没有非常特别的地方。而且,CIA的中亚组织从上半年起已经加大情报收集的力度和投入,也不断在对态势进行分析,但直到“巴勒斯坦圣诞事件”发生,也没有来得及作出明确的判断。俄罗斯方面在车臣所碰到的情况也大致如此。所以,至今能确定的情况只是1。有至少一个强大的势力在背后整合了伊斯兰极端份子的势力,并训练和抽调力量进入巴勒斯坦地区。2。巴勒斯坦地区的这次事件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局势不容乐观。会议在没有任何实质性结论的情况下结束,各国的情报负责人协商进一步加强情报的交流,并配合驻军搞好整个巴勒斯坦地区的军事监控和支援工作。
  娜塔莎爱怜的数着分别后杨身上新出现的伤痕,一边向杨解释自己当年的苦心,倾诉着这些年对杨的思念。杨俯卧在床单上,不知道自己究竟该感谢还是仇恨这个改变了自己命运的女子。良久,他长叹了一声。过去的已经无法挽回了,再去追究对错,还有什么意义呢?而且,换作自己是她,也许也会这样去做吧?他和她选择的命运是如此的相象,谁也不知道突然哪一天就会再也没有机会看到明天的太阳。为了事业,不敢去担负一个家庭,为了事业,甚至不敢去接受别人的爱。面对同一个命运的她,何必还要去说些责怪的话呢?也许,这个世界上,也只有他们两个,能真正体会对方内心的无奈和痛苦,能够互相给予慰藉了。杨感受到娜塔莎温暖柔顺的身躯慢慢的覆盖到了自己的身躯上,闭上了眼睛,握住了娜塔莎手……

  鉴于局势的动荡,驻巴勒斯坦的中国维和部队禁止了所有非军事人员的外出活动,杨也给方含之去了电话,告诫她局势的严峻,不许找借口出去找他。并许诺在情况好转后,亲自去接她去东耶路撒冷逛市集。但是,杨却每天都在街头活动,观察着民情的变化。杨的东方面孔显然比他的法国身份更适合于这个工作。巴勒斯坦人对中国人的敌意还不是很明显,多少会有些人愿意和他做一些交流。但和以前与方含之在街头游逛的时候不一样的是,现在更有些人愿意问他这样的问题:“你们为什么不让东突厥斯坦独立?”杨上交的报告越来越忧虑,他认为,某些情绪正在酝酿于巴勒斯坦人之间。而所有的外军和情报人员都被隔离在外,根本搞不清楚即将发生的是什么。

  那天,杨拜会了耶路撒冷以色列驻军里的老朋友出来,闲坐在街头的咖啡座里,慢慢在内心整理交谈中,朋友透露的一些有价值的信息。眼睛漫无目的的扫视着街头来去的人群。突然,他看到了一个男子的眼睛,浑身的血液顿时凝固了。这双眼睛里透露出来的气息,只有身经百战的士兵才能感受到。这是一种视死如归的无畏,这是一种蔑视死亡的冷酷,杨下意识的拔出九毫米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