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04年作品自我评价
2004年创作过程中,我在追求一种安静,一种在中国传统文化核心部位源远流长的安静,它让成了诗的内核。
2005年创作想法
2005我也许还将致力于这种探索,因为我的诗其实是日常生活的,是生命的一部分。
简介:徐南鹏,1970年出生,福建德化人,政治经济学研究生。著有《大风吹过山巅》《城市桃花》《沧桑正道》等。曾参加诗刊社第二十届“青春诗会”。
小学生守则
■ 徐俊国
从热爱大地一直热爱到一只不起眼的小蝌蚪
见了耕牛要敬礼 不鄙视下岗蜜蜂
要给捕食的蚂蚁让路 兔子休息时别喧嚣
要勤快 及时给小草喝水 理发
用雪和月光洗净双眼才能看丹顶鹤跳舞
天亮前给公鸡医好嗓子
厚葬益虫 多领养动物孤儿
通知蝴蝶把“朴素即美”抄写一百遍
劝说梅花鹿把头上的骨骼移回体内
鼓励萤火虫 灯油不多更要挺住
乐善好施 关心卑微生灵
擦掉风雨雷电 珍惜花蕾和来之不易的幸福
让眼泪砸痛麻木 让祈祷穿透噩梦
让猫和老鼠结亲 和平共处
让啄木鸟惩治腐败的力量和信心更加锐利
玫瑰要去刺 罂粟花要标上骷髅头
乌鸦的喉咙 大灰狼的牙齿和蛇的毒信都要上锁
提防狐狸私刻公章 发现黄鼠狼及时报告
形式太多 刮掉地衣 阴影太闷 点笔阳光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尤其要学会不残忍 不无知
2004年作品自我评价
《慢跑或低语》《走来走去》《诗十二首》三组短诗的共同之处是以温暖的语调和质朴的手法,追忆当代中国正在逝去的乡村童年,挖掘疼痛掩埋之下的真诚、善良与美好。关注村庄与它的自然和社会背景,坚守道德,抚慰心灵。《指缝漏沙》是以简短的形式,在扩大容量与深化诗意方面所作的一个小小尝试。
2005年创作想法
和热爱生活的人一起劳作,挖掘泪水又深深埋下。少说话,多流汗。深入阅读,深入思考,继续以乡村和土地为切入点,直面现实,抒写心灵:回忆,向往,感动,祈祷,歌颂,承担。认真写作组诗《暗部与投影》《暖风吹凉》。
简介:徐俊国,1971年生于山东平度。中学教师,曾进修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习诗十多年,在《诗刊》《星星》《绿风》《飞天》等刊物发表诗歌二百余首。有诗入选《2004中国年度诗歌》等选本。
黄昏的塔尔寺
■ 耿国彪
夕阳抚摸着最高的塔尖
就像内心的水流冲刷着往事的堤岸
黄昏就这样降临了
美好的黄昏,给人一种翅膀的感觉
那些从寺院里走出的男女
怀揣经卷和虔诚
努力把藏袍裹紧
暮色 钟声 不变的旋律
塔尔寺把青铜的思想交给大地
把神的旨意交给人群
黑暗被点燃
细小的一根针如神圣的歌咏
在殿堂和僧舍间穿行
谁还在默诵黄昏
细数天庭的足迹
一盏酥油灯 一块糌粑
告诉我梦的果实尚未成熟
而幻想的月光已经升上头顶
开始为塔尔寺写下赞美的诗行
2004年作品自我评价
诗歌是一种神性的感知,是大地与天空的完美结合。2004年我致力于对中国大地的神性思考,试图在泥土中找到神性的精神。青海、西藏、云南,与天空接近的土地,与世俗的神性和精神的神性距离最近的土地,透过它们我探询人性的本真,人性中最薄弱、最坚韧,也最嘹亮的本真。也许永远无法到达,但我在寻找……
2005年创作想法
回归自身,回归自己身边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寻找诗意,是我2005年的整体思路。
简介:耿国彪,1972年生,河北雄县人,现在北京工作。曾在《诗刊》《星星》、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各种媒体发表作品500余篇(首)。获新世纪《北京文学》奖及《诗刊》有关奖项。2000年参加诗刊社第十六届“青春诗会”。
雪峰
■ 殷常青
如果说雪峰是孤独的,还不如说
雪峰下的羊群、小草和溪流是孤独的,
还不如说我和你,连同纸页上的诗篇是孤独的。
还不如说,谁在这时孤独就会永远孤独。
就这样,一座山峰,让雪停在空中,
让沉默被误认为骄傲或力量。
或者说雪峰,让大段悲伤的时间,让寒冷的
羽翅,让闪着洁白的光,被误认为
只能停留而不能熟睡,在黑夜,在黑夜的诗篇里——
健康,简单。在广阔的大地上,还不如说
雪峰更像一个掉队的士兵,守着更高的花环,
如果说它是孤独的,还不如说孤独是它的影子。
2004年作品自我评价
从个体生命的体验出发,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去捕捉大干世界的纷繁意象,用纯净的语言,努力使生活之树长绿,让灵魂的鸟儿自由翱翔。
2005,年创作想法
1.完成和修改两个系列短诗《闪电与花环》和《处境》(已完成部分),约200多首。
2.写作一本关于石油题材的诗歌《绵延》,内容涉及各个油田,已完成10多首。
简介:殷常青,1969年10月出生于陕西,现供职于华北油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诗歌、散文随笔集《大地书》《书写者》《沿途》等多部。
雨
■ 梁积林
雨打屋顶。雨打麦捆。雨打
垛上的一个黑影
一张撑开的塑料,能收藏多少雨声
十三岁的小妹的手,像一只老鼠在动
散落的粮食杂着草秸,包在了随手扯下来的
头巾。我的慌乱中的母亲
挂着杨树上的灯,我叫醒你——
在黑夜这堆草窝里睡熟了的孩子
2004年作品自我评价
坚持诗歌语言的日常性而又超日常性。她是轻盈的、灵动的,是一种洁净鲜活的呈现。
2005年创作想法
着手于置入民歌体的系列长诗《焉支歌》的写作,已写出首篇,计划年内完稿;同时进行一些短诗写作。
简介:梁积林,生于1965年,甘肃山丹人。在《诗刊》《星星》《诗选刊》《作家》等多家刊物发表诗作。多次入选《中国年度最佳诗歌》《年度文学精品》《中国新诗选》等选本。著有诗集《老月亮的歌》《河西大地》《梁积林的诗》,其中《河西大地》获诗刊社艺术文库优秀诗集奖。获《诗刊》2003年度“优秀作品提名奖”。
若干年后
■ 曹国英
若干年后,有人举起天空的四角
又轻轻放回草地
若干年后,长老用竹叶把杯中的水洒满殿堂
那壁画中已暗淡的色彩
瞬间还原了最初的善良
若干年后,我们的孩子
盘腿坐在吉祥草上
面向东方
2004年作品自我评价
无意识深层的心灵符应,跳脱了因果法则,转化成我的诗歌。爷爷在树上,母亲在山里,我沿着这条道路去找人与自然的和谐。
重新整理2004年发表的诗歌,觉得这些诗是易被时光泛黄的书页,虽然还留下文字和墨香,但它已经旧了。
2005年的创作想法
用诗歌关注人类的生存。现实的岸有多长,就让诗歌这条河流多远。
简介:曹国英,女,生于沂蒙老区一山村,从事财务会计、旅游宣传等职业。1998年开始在《诗刊》《绿风》《诗潮》等期刊发表诗歌、散文、新闻报道300多首(篇),发表新闻摄影作品100多幅。获奖多次。部分诗歌被选入《中国年度最佳诗歌选》《诗选刊》《山东女诗人佳作选》等诗歌选本。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一阵兰香不知从哪里伸出手来
■ 戚伟明
最先被抓住的应该是阳光和风
我走进兰苑时
已感到一片无法移动的明朗和风微微的扭动
我信步走近一丛丛兰草
突然 一阵兰香不知从哪里伸出手来
紧紧抓住我的心
哎哟 兰香的力量如此强大
一颗男儿心 瞬间被抓得支离破碎
我走不出一种迷失
心中的乱荡然无存
透过阳光和风 我看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