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情被说得有鼻子有眼:伊拉克一名前特种部队成员指证说,本·拉丹在伊拉克境内有训练营,专门训练“基地”组织成员驾驶飞机和劫持客机。他又指出,有女性成员参加训练,下次执行自杀式袭击的有可能是女杀手。他还说,1998年年底,一名伊拉克外交人员曾在巴基斯坦边界与本·拉丹会面。伊拉克给了本·拉丹一吨炭疽菌。
这位“伊拉克一名前特种部队成员”的指证一时难以断定真伪,不过,他所说的“伊拉克给了本·拉丹一吨炭疽菌”却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数字——因为一公斤的炭疽菌就能使几十万人感染炭疽病,这“一吨炭疽菌”简直是抵得上几百颗原子弹!
美国又有人出来“指证”,这一回指名道姓,说是“冷血杀手”乃是伊拉克的一位女科学家。
这位“指证”人是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负责人理查德·斯佩尔扎尔。
这位伊拉克女科学家塔哈现年四十有五,曾经对许多致命的病毒和细菌进行过研究。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送其绰号为“细菌博士”。塔哈在英国接受过高等教育,她在东安格利亚大学主修作物病害,并获得一个生物学位。返回伊拉克后,塔哈率领一个研究小组,多次进行致命细菌研究,培育出令感染者眼睛出血的细菌,并制造出能使婴儿出现致命腹泻的细菌。
理查德·斯佩尔扎尔说,塔哈正在人工授精的猪身上进行剧毒细菌实验。1995年,塔哈承认,她在巴格达附近建立了一个实验室,已经制造出上千加仑炭疽菌和肉毒杆菌,足以令上百万人丧生。萨达姆已经将生化武器工厂转移到安全地方,以防美英可能的轰炸。
美国军方高级官员将塔哈确定为“伊拉克生化武器项目的指挥者”。
美国以为,伊拉克“最应该给美国的炭疽菌事件一个说法”!
伊拉克马上针锋相对反驳美国的指责。伊拉克官方报纸称,美国欲用指责伊拉克制造炭疽恐慌来掩盖自己“9·11”的失败!
面对伊拉克的反驳,拿不出确凿证据的美国万般无奈,只得承认“暂无证据证明萨达姆同炭疽病有关”!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李克尔在新闻发布会上称,暂时没有证据证明是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发动了对美国的炭疽菌袭击。
李克尔说:“我们不会忘记萨达姆以前做的事,我们对他不抱幻想,但就这点(指炭疽病)来说,我们现在没有可靠的证据证明他与此有关。”
把炭疽菌事件说成本·拉丹主谋,未成;说成是萨达姆主谋,也未成。
于是,美国总统布什只得含糊其词:“目前虽不清楚谁是炭疽恐怖元凶,可能是国内的恐怖分子,也可能是国际恐怖分子,但任何散布炭疽菌者都有罪,都在进行恐怖活动。”
第十四章 冷血杀手的详细描绘
这时,美国科学家发表了重要意见:寄给美国政治家及新闻媒介的炭疽菌信件中包含的炭疽菌浓度极高,每克含有一百亿炭疽菌孢子。寄给美国参议员莱西的邮件中包含的炭疽菌孢子足以使十万人毙命。这样高浓度的炭疽菌孢子,远远比任何其他国家政府储备的炭疽菌都要高,表明这些炭疽菌孢子不可能来自别的国家!
美国科学家又进一步指出,这些炭疽菌孢子的浓度,恰恰与美国在1951年至1969年军事研究项目产生的炭疽菌孢子相当。根据浓度的相似性判断,袭击美国的炭疽菌孢子可能就是美国细菌战项目停止之前,军事研究实验室秘密开发出的炭疽菌孢子。
专家指出,美国联邦调查局截获的炭疽信件中的炭疽菌孢子浓度那么高,与美国军事研究项目开发的炭疽品种所具备的惊人相似性暗示,策划炭疽恐慌的肇事者可能与美国的细菌武器研究项目有关。
这就是说,那“冷血杀手”很可能是美国从事细菌战研究的专家!
科学家指出,美国细菌战专家威廉在1999年所写的一份长达二十八页的报告,就曾经明确发出过警告:“致命的炭疽菌孢子可能会通过邮件传播。”
这么一来,美国联邦调查局认为,炭疽菌事件“其中的一种可能性就是来源于美国军方的研究项目”。
于是,美国从事生产炭疽菌这一绝密项目,也就曝光于天下。
美国犹他州数名军官证实,那里的科学家确实曾经制造炭疽菌粉末,这是美军第一次承认生产炭疽菌。他们透露,这些炭疽菌是用来试验如何防范炭疽病而制造的,同时坚决否认袭击美国的炭疽菌来源于军队。
他们承认,制造的炭疽菌呈气雾状,但表示,“运送炭疽菌时,炭疽菌封在严密容器中,呈糊状,因此不可能沾上信件”。
他们说,美军曾在1969年公开销毁掉九十公斤的炭疽菌,并一度声称不再生产生物武器。据说从一九九二年开始,美军又恢复了炭疽菌试验。
美国联邦调查局以为,炭疽菌信件的邮寄者可能是美国国内的一个性格孤僻的“科学天才”。
美国联邦调查局勾画了这位“科学天才”的形象:他“有性格障碍,缺乏与他人的交流能力”,他“是个对生活、命运感到挫折,对自己的能力自傲,而且是对怀才不遇感到愤怒的人”;他“早就做了准备,拥有炭疽菌孢子,乘‘9·11’事件之后人心惶惶的时候把含有炭疽菌的信件发出”;他“把信寄给新闻媒体和政府要人,为的是追求最大的社会影响”。
虽然美国联邦调查局对制造炭疽菌事件的“冷血杀手”作了如此详尽的描绘,而且破案范围又局限于与美国进行炭疽菌研究有关的这么个小小的圈子,居然久久未能找出这位“元凶”。
相反,在寻找炭疽菌事件的“冷血杀手”的过程中,美国研究、制造炭疽菌的内幕却不时被新闻媒体抖露出来。
已经七十六岁的比尔·沃尔特,从1951年开始就参与美国炭疽菌武器的整个生产过程。他是研究炭疽病及其他致命病菌生化武器实验室的首席调查员。
沃尔特说:“世界任何角落发生的任何致命疾病,我们都会去采集样本。”
沃尔特还说:“当时我们每星期能制造七公斤干炭疽菌。”
第十五章 登临“海上巨无霸”——航空母舰
我所住的阿拉米达小岛,离硅谷很近,是许多高科技公司的所在地,没留意这儿是美国西海岸的重要军港。
十个月前我在这里居住,常与妻在楼前海滩散步。好几次,我看见面前宽阔的旧金山海湾里,航空母舰在游弋。那时候,我不大在意这个庞然大物,只是好奇地望了望。
在“9·11”事件之后,航空母舰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美国远征阿富汗,航空母舰便是美军的主力。
这回住在阿拉米达,才知道曾经以阿拉米达作为母港的,有四艘航空母舰,即卡尔·文森号、林肯号、珊瑚海号和黄蜂号。其中卡尔·文森号已经奉命出击,前往中东。
其实,航空母舰所停泊的码头离我儿子家不远,开车十来分钟就可以到那里。
知道我对航空母舰产生兴趣,儿子、儿媳就开车带我和妻去看航空母舰。
我饶有兴味地登上硕大的黄蜂号航空母舰。这是我头一回登上航空母舰。
“9·11”事件爆发之后,九月十五日,美国总统布什在戴维营和副总统切尼、国务卿鲍威尔、国家安全顾问赖斯举行了国家安全会议。这次戴维营会议,作出了军事打击阿富汗的决定。
布什总统在会后表示,在九月十一日对美国几处目标进行的一连串恐怖攻击中,沙特阿拉伯极端分子本·拉丹“无疑是主嫌”。布什宣布,美国已处于战争状态,所有军事人员都要随时待命。在讲话中布什表达了军事报复本·拉丹及其庇护者的决心,“有军服的人都要准备好打仗”,“我们的反应必须威力无边、持久而且有效”。
根据布什总统的命令,分布在全球范围内的美国军事力量也开始了历史上罕见的大集结。
就在这时,停泊在阿拉米达的航空母舰卡尔·文森号奉命出击,在众多军舰的护航下,驶过太平洋,向海湾进发。
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属于美国海军第五舰队。第五舰队还出动了另外两艘航空母舰企业号和罗斯福号驶往海湾。另外,美国海军第七舰队的航空母舰小鹰号,也离开加利福尼亚州的圣迪戈,前往海湾。
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