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于珊珊不理她,樊梨花讨了个没趣。但她毕竟年长,有经验,也就自己把酒一沾唇算是敬过了。
部主任送她出来时说:珊珊呐,看看,回去收拾收拾,看还有什么要办的。该给父母打电话就打个电话。
于珊珊说,好的。我会。
回到家,收拾行装。看有什么未竟事宜。一时心里竟有些乱。有些慌。
看来真得告个别了。要跟谁告呢?顾跃进?她想都不想。别的人,包括同学,朋友,算了,就别惊动他们了。过两天每天的实时报道一出来,他们在电视里全都看得见。
跟父母说一声吧。说什么呢?
想来想去,还是不能告诉他们。
但是,真的万一自己染上,回不来了呢?
忽然就一下子揪心。从来没这么揪心。
想想,还需要告诉他们点什么。
拿起电话,拨通。是妈妈接的。先跟妈妈说一些闲话,诸如北京情况怎么样了啊,非典人数下降了多少啊,等等,有一搭无一搭的,放烟幕弹,缓冲气氛。
又说:妈,咱家里有老鼠吗?我这里最近总是闹老鼠。
妈妈说:没有啊。怎么会平白无故闹起老鼠?哎呀,老鼠会不会传染非典呐?
于珊珊说:不会。还没听说老鼠会得非典呢。它们就是总咬我床底下的鞋盒,把我那里的存折都给咬破了。
妈妈说:傻孩子,现在谁还把存折放鞋盒里啊?赶紧拿出来,找个安全地方放吧。
于珊珊说,是啊,可能过两天我得去银行修补一下,重开一个。妈你生日是不是1952年9月4号?我没记错吧?
妈妈说,没错,我跟你爸生日就差一天,岁数差两年,所以俺俩总是同一天庆祝生日。
于珊珊说:我说的嘛,我生怕把你生日记错,到时候按错密码,连自己的钱也取不出来了。
妈妈说:哦,真巧了,我在家里存钱就用的是你的生日做密码。
于珊珊假装兴奋地说:哦是吗?妈您可真是我妈啊!
母女又扯了些闲话。于珊珊又问我爸在家吗?我跟他说几句话。妈就把电话递给了一旁看电视的爸爸。
爸爸说:珊珊啊,我看电视里报的,北京每天新增非典人数没下降多少啊!实在不行你就回来,回家来躲躲……
话没说完,这时妈妈也在旁边插话说:你让她回家来吧,湖北干净,到现在还没发现非典呢。
于珊珊说好吧,知道啦。你们就放心吧。没事呀!没那么蝎虎。人这么多北京人在城里都怎么活了?该回去的时候,我自然就回去啦!你们俩也要多保重啊,让我妈没事要多出来散步,让我爸去公园打打太极拳。
第三部分一切都生死悠关
放下电话,长出一口气。该说的话都说完了,自己银行存折的位置、密码,都告诉他们了,妈妈一点也没觉出什么。万一自己出不来,银行里那点钱,就算给父母养老,尽了自己做女儿的一点孝心吧。
一想,长这么大,还一直没来得及孝敬父母、没有给父母往家里买点啥呢。原还打算等自己工作挣了钱,买了房,让他们过来养老,享享福。自己在北京这么些年,父母却也只来过一次,还是自己刚上大学那年,父母一起来北京送她,他们不舍得住宾馆,连学校里招待所都不舍得花钱住,却要跑出老远、走出几里地去住极便宜的地下室。
可怜天下父母心呵!他们节衣缩食,供养自己念完了四年大学。自己参加工作两三年,却没有能力再接他们来北京玩一次。等到腰里攒下了一点钱,让他们来游玩一趟时,他们一听女儿每月还要花钱租房住,就死活也不肯来……唉,女儿无能啊!
想到这里,她眼圈一红。这才觉得情绪有点控制不住了。
25岁,自诩为“早已刀枪不入”对万事无动于衷的于珊珊,哭了。
自从上大学后,她就几乎没哭过。尤其她上的这类兼具娱乐与传媒功能的大学,不是让人哭,是培养人怎么去笑、以自己的笑换取公众的笑的。
现在,当她意识到,她说的每一句话都形同跟亲人诀别时,她哭了。
之前,她还大哭过一次,那就是就前些日子听说了张国荣的死。她跟一群张国荣迷和铁杆FANS在三里屯酒吧里一起听张国荣的歌,边听边哭,边哭边道:哥哥你好狠心!哥哥你撇开这个世界不要,撇开热爱你的人独自走了。
哥哥啊!哥哥耶!
他们哭得泪眼滂沱,象模象样。
而在今天,她才体会出眼泪的分量。亲人间生离死别的分量。
她把她的存折、保单,从柜子里拿出来,又找出一个鞋盒,将里面的鞋子取出,将装有存折的信封放进去,塞到床底,估计是她父母有可能一下子就找得到的地方。
放好,归置好。
眼泪,又一次劈哩啪啦往下掉。
于珊珊上了前线后,一切轻佻和戏谑都不复存在了。只有庄严。肃穆。惊心动魄。以及动魄惊心。
这是一个巨大的 “生死场”。在这里,生与死的较量,牺牲与奉献的无畏,让她重新理解了世界,也使她洞明了人性。
她从来没有工作得这么正经过,也从来没有这样严肃认真过。
一个人如果懂得了死,便也就充分明白了生。
中国新闻网报道:三军白衣战士进入北京小汤山野战医院
从解放军各大军区紧急抽调一千二百名医护人员,支援北京市组建非典型肺炎收治定点医院的工作正紧张进行。首批来自北京军区、沈阳军区、济南军区和总后勤部直属单位三百多名医护人员已在四月底到位。解放军首批医护人员入驻北京小汤山。
中新网5月6日电: 随着第三批312名医务人员5日按时抵京,全军和武警部队紧急抽调1200名医务人员支援北京小汤山非典定点医院的集结任务宣告完成。为支援首都决战“非典”,连日来,受抽调单位出现了“父亲为儿子请缨”,“新婚妻子鼓励丈夫上‘前线’”一幅幅动人画卷。2
于珊珊他们一行人是乘坐专门的120密封车,进到非典定点医院的。到了指定地点,一穿上防护服,立刻感觉不一样了。在高达30多度的气温下,披挂上三层隔离服、隔离鞋袜,戴上三个16层的棉纱口罩,扣上让眼睛闷得直起水雾的护目镜,登时气晕,憋闷,仿佛有千钧重。生命有千钧重。即便这样,他们仍然要仔细检查防护服每一道褶皱,每一道缝隙,不疏漏每一个微小的细节。
在这里,一切都生死悠关,性命悠关。
第三部分坚持站完最后一班岗
他们从来没有离死亡这么近。死亡无所不在,在包围着的空气里,在浮尘、喷嚏、汗液、体液、一句简单的对话、查房、插管、皮下注射里。还存在于防化服的裂隙、口罩的缝隙、遮目镜的不严中。
一粒粒肉眼看不到的细菌,形同麻疯病、鼠疫、天花、斑疹伤寒、霍乱,也敌得上美军轰炸伊拉克的导弹大炮。
到处都是白花花的一片。
隔离服。消毒水的味道;
生命的脆弱。病床上高烧的病人,挣扎,强烈的求生欲望,扭曲而无助的脸,艰难与死神搏斗的神情;
来回穿梭疾跑的护士。闷在防护服里大汗淋漓,却无法去擦一下额头的医生;
静脉注射,找不到血管,情急之下,摘下手套用手来给病人扎针的护理人员……
每一分钟,人们都在与死神抗衡,与魔鬼斗争。不光是病人,还有她,他们新闻工作者,还有医生护士,似乎也时刻与死神碰面,一次又一次都与死神擦肩而过。在看不见摸不着的死亡细菌里穿行。
她想,若是在战场上,还会有片刻的停战,休息,安全,松弛。这儿没有。只要一进了医院,每一处空气都是战场,每一平米场地都是敌占区。
她理解了医护人员的紧张,高度戒备状态。处于这样的状态之中,一天下来,人就几乎累瘫了。
工作环境异常艰苦。于珊珊他们前线记者也跟医护工作人员一样,戴上鞋套,穿上防护服、隔离服,忍受高温和衣服里的憋闷,紧张忙碌地开展工作。为了防止交叉感染,他们也象医生一样,每进一个房间就要换掉最外层的隔离服。不厌其烦,反复做着同一套程序。
采访的难度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