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立,没有别的用心用意,只有一点,那就是确保我们的产品被消费者使用后,一定要使他们从使用中获得实际的利益。
包括我们协助政府市场打假,都是为了确保众生真正获得利益,包括组织全国伦理知识大赛,也是为公众心灵的卫生健康谋利益。
总之,“造福于人类,服务于社会”的公司宗旨,始终指导和规范着公司所有的企业行为。在利益观上,可以说:
恩威公司唯众生利益是图。
2·将公司得到的社会回报,重新多渠道返回社会,利济更多更广的领域,惠泽更深更高的层次,建立起更广泛的“善因善果循环”。
——91年我们拿出400万无在全国范围内举办了“恩威杯妇女保健卫生知识大赛”。我们为什么要办这样的知识大赛呢?
第一,这是为让更多的人掌握有关自身健康的防病治病和保健知识,让她们从掌握的知识中获得健康的利益,减少患病,减少痛苦和不幸,个个身体健康,不为疾病所困,帮助她们建设美好人生。
我们真诚的愿望是,人人都不生病。人人都健康安宁。如果众生的健康状况达到了不再需要我们生产的药物的水平。我们将更加由衷地喜悦。
——这一点,很能说明我们的利益观。
我们的药物销售看好,我们确实高兴,因为这说明众生急需,因为,这些药物销售出去,都为众生带去了切身的利益。但同时,我们的药物销售势头如此之旺,也使我们心中常怀忧虑,因为如此好的销售势头也从另一个侧面告诉我们:不知有多少人正受疾病的煎熬。
第二,耗费如此大的资金,举办卫生知识大赛,也是我们“视利为善果,转利为善因,善善相报,退还社会”的“善利循环观”的具体实施与体现。
——92年,我们又拿出500多万元在全国范围内举办了“恩威杯伦理知识大赛”。
这一方面是根据祖国传统医学“治病求本”的宝贵思想,把造福人类、减除疾苦的眼光投向更为根本的道德伦常领域,通过传播正确的道德观念、伦理观念,达到使人们端正人生行为、减少某些疾病的感染与传播,从而使众生获得实际利益的目的。这是我们“唯众生利益是图”的又一体现。
另一方面,举办这样的大赛,也是要将公司从“服务社会”过程中所获得的利润,返还给社会。不过这一次退还;选择的是“思想道德”渠道、“传统文化”渠道罢了。
——之后的四年中,恩威公司又相继拿出几千万元在全社会连续开展活动,弘扬传统文化,以达到疏导社会,广济众生的目的。
此外,多年来,恩威公司无偿地为各种社会公益事业、文化事业投资7600多万元。
我们投资3500万元,从缅甸运回600多尊玉石,建成500玉石罗汉堂的大邑佛学文化城,则是针对那些“盖淫窝”、“盖赌窝”现象的一个抵制。当有些人说“无黄不富”、“无赌不富”的时候,我们推出这样一块净土,看看哪种生活方式更实在、更有益于社会和苍生。我们希望每日感化一个人弃恶从善,来推动社会文明。
......
这些都是我们利益观的具体体现。
我们按这种利益观行事,所以才有公司蓬勃发展的今天。
我们的利益观归结起来就是——视利为善果,转利为善因,以善报善,再以善报善,推动善善循环,利益广济众生。我们认为这种利益观是正确的。实践证明它确实是正确的。这样的利益观指导下的企业行为,不仅在社会现实中合符国家乃至国际上众多国家的法律法规,而且,重要的是它更符合于天地生养万物而不图报的宇宙大法则。与天地的大善相通,闪耀着佛学思想的光泽。
人心向善,则资金向善。
与众生共利益,则利益是真。
能为众生谋利益,则企业是真,事业亦真。
世间只有“善利”能长存。
第四章 法海扬舟自行自渡
——对“人生经营”的思考
人生经营;不是要赚取外汇;不是要赚取国钞;而是要“赚取”人生的意义和人生价值。其核心内容是:营造美好人生;成就有益众生的事业。前提和途径;是要觉悟成佛。佛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
——薛永新
不但市场有个经营问题,人生也有个经营问题。尤其是对我们从事企业工作的人而言,更有一个将两种经营合而为一的问题。市场经营的问题,由于到处都有各种各样的理论和表述,林林总总的市场经营思路,想必很多人并不陌生。所以,这里主要从“人生经营”的角度出发,以“人生经营”的探讨为主,兼顾讨论使两种经营相统一的一些体会和看法。
自从我们觉悟到人的“生老病死”,觉悟到“人生苦短”,觉悟到今生的生命现象并不像花谢了花还会再开,我们便被一些遥远而深刻的忧虑所缠绕,其中,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今生的道路,是三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可以说,每个人在他懂得生老病死,特别是对死亡现象有所领略之后,就一直被这三个问题所缠绕。
从这三个问题的提出,到力图对它们的解决,这中间全部过程,我认为,涉及到的就是“人生经营”的问题。
由于时代不同,国度与地区不同,也由于各种文化思潮和社会倾向的不同影响,人们在人生的海洋中,各自的“人生经营”方式和状况也是不尽相同的。人们“人生经营”的结果,也各不一样。
很多人的“人生经营”都是从半路起家,凭空着手的。他们“人生经营”的起点,也许开始于一两句当时当地最流行的话,例如“跟着感觉走”,又如“何不潇洒走一回”等等。这样的“人生经营”往往缺乏深刻生命反思、缺乏透彻的人生觉悟,因而,这样的“人生经营”是动摇不定的,脆弱的。而且这样的“人生经营”每每表现出它的短暂性、局限性,往往不能给人生一个全面的答复,更不能给出一个长期有效的答复。严格的讲,这还不能算是“人生经营”。
严格意义上的“人生经营”,基于对世界宇宙的本质有一个深刻而正确的觉悟,对人生与世界的关系,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有一个深刻而正确的觉悟。基于这样的觉悟,来设计人生,追求人生,实施人生的全部计划,释放人生的能动能量,以实现人生在世的全部价值,领受人生在世的真正意义,这才是“人生经营”。
为了达到上述几种基本的觉悟,古今中外,众多的思想家、哲学家、宗教家、艺术家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方式,自古往今来,进行了不知多少探索与尝试,付出了不知多少真心诚血。
佛学的创始人释迎牟尼就是他们当中最伟大的一个。释迦牟尼本是迦毗罗卫国王子,过着无忧无虑、充满欢乐的生活。有一次到王宫外面游玩,看见一农夫耕地的情景,当时烈日当空,把大地烤得十分灼热,农夫在这热土中汗流夹背,满身污泥,情态辛苦万分。而耕牛的情形也惨不忍睹:牛的身上勒着绳索,身后拖着犁头,牛也艰难而吃力地挪动脚步,农夫的鞭子还不断地抽打在牛的身上,使牛皮开肉绽,血迹斑斑。犁头划过之处,许多虫仔又被翻出土面,引来天上飞鸟争相啄食。看着这一幕生存斗争的悲剧,释迦牟尼心中产生了疑惑,这就是所谓的生活吗?
又有一次,释迦牟尼走出王宫,看到一个老人牙齿脱落、头发斑疏、皮肤黝黑、行走艰难,便问驾车人是怎么回事。驾车人告诉他这是人老的状态,每个人都会走到这一步,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一天。释迦牟尼心想,我将来也会老吗?心中从此抹不去那老人凄凉可怖的神情。后来又有一次出游,释迦牟尼遇见一个生病的人,此人已是骨瘦如柴,不断地辗转呻吟,其态令人生怖,其呻吟之声却声声夺人心怀。释迦牟尼从随行人那里得知,这种痛苦不堪、痛不欲生的状态就叫做病,人人都有可能得病,人间总是这样。。。。。。。
更让释迦牟尼震惊的是,不久后他又碰见一支送葬的队伍,人们抬着死尸从眼前走过,一路悲咽哀号、撕心裂肺、泪流满面的人群捶胸顿足,头发散乱了也顾不上理一理,泣泪纵横的人们簇拥着那具令人触目惊心的死尸,这些情景使释迦牟尼感到非常不安,难道这就是人生的归宿吗?
带着这一连串的疑问和内心深深的震撼,释迦牟尼开始苦苦思索人生的意义和摆脱苦难的出路。他离家出走,放弃了荣华富贵的王宫生活去追寻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