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道无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五,人文总时空依然是我们当今人类确立自身人文基础观念体系时,可以依赖、可以信赖的人文定位参照系统。

    这里,人文总时空这一概念所涵盖的是:自有人文历史以来,于各个时期、各个国家和民族之中产生的、能够代表人类的总体倾向、能够体现全人类共同的根本愿望和理想、能够表达全球人性主旋律的各种人文思潮的总汇。

    这个总汇,突出的不是任何一个“当前的”特定人文时空,而是更庞大、更完整、更能体现总体方向的人文大背景。

    这个大背景,有利于我们以它为参照,作出更深刻的世界观定位、人生观定位、价值观定位,以及回到本来的内容上来作出更长远、更持久的利益观定位。

    这里,我们首先以东方传统文化为背景,并以全球人性为背景,透过佛学思想的“净境”来谈谈我比较赞同的一种利益观。

    这种利益观的简单表述是:

    l·视利为善:把利益的获得看作是一种善的结果,看作是佛学意义上的善报;

    2·以善报善:得到了善报,这也是受善,受了此善,还当思报,还当图报,不可终止;

    3·不断地推出善因,不断地得到善果之回报,又不断地化善果为新的善因,回报社会和人类;

    4·如此,建立善善循环,融人在善善循环、永不停歇的利益分流之“大法门”中,观利流来去,总是善因善果的相互交替,惠泽天地、人间、社会、人类和自己;达到与天地众生共因果、共利益、共善。

    下面,我们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面来看看。

     l·经济利益与真正的利益的关系:

     我们通常所说的“经济利益”;一般地讲,说的是在纯粹的会计收支核算上体现出的、以货币度量形式出现的收支顺差或逆差。有顺差的,我们说“获得了经济利益”,出现逆差的,我们说“经济利益受损”。

     然而,光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利益”,显然是难以弄清“利益”的真实面目的。因为货币不过是一种价值交换媒介。以货币交换尺度进行的收支状况对比,更主要是反映出物质交换中的相对增(减)值水平,它还不能被当作是利益本身。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们以一种药品为例来看——

     ①.生产药品,消耗原材料,消耗一定劳动量,以货币计量,形成成本;

     ②.销售这一药品,使它到达消费者(病号)手中,以货币计量,收回一定量的货币,弥补成本,并略有顺差;

     以上两个环节,一是劳动的物化过程,即从物质世界中创造出特殊的使用价值,二是实现不同劳动的相互交换,还看不出利益发生在哪里。

     真正的利益会发生在哪里呢?发生在:

     ③.消费者(病号)用药后,药到病除;保全了健康的生命——这才是真正的利益之所在,或者说,这才是利益的人文发生点。

     这里,我们实际上隐含着这样一个论断,即:

     如果公众不能从消费行为中使身心获得受益,就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利益。

     这个论断反过来说,则是:

     真正的利益,只能是在消费公众的身心生活领域中实现;消费公众的生命状态是否受益,是判断是否有真正的利益发生的人文判别点。

     一句话,对企业经营而言,利益只能是在企业为之服务的对象——消费公众——那里去找。公众生存有所受益,才能算是有了真正的利益。否则,没有真正的利益可言。

     那么,企业在交换中获得的顺差算是什么呢?

     第一,它首先只能算是顺差。像货币本身是一个人的身外之物一样,这种顺差对人类而言首先是人类的身外之物。

     第二,当这种顺差不是偶然出现,而是在“市场购买→再购买→再再购买”的过程中形成时,这种顺差实际上便是公众受益后的一种间接表达和回报(首先是回信意义上的回报),这时,它是利益在公众之中得以实现的一个量化指标,标志着公众受益的普遍程度和受益深度。对企业而言,这个量化指标,代表的是公众对企业行为的欢迎程度和肯定程度,是经济的社会关系中特殊的一种表达机制的特殊阅读界面。

    也就是说,货币的流动也是信息流动,货币也是信息载体,从那些回流入企业的货币身上,我们可以获得公众对企业行为,对企业产品的需要程度、喜爱程度等信息;可以获得公众从企业行为、企业产品中实际受益的信息。

    当然,货币的功能主要不是信息功能。在本章意义上讲,货币还具有这样一个重要功能,即:形成投资,启动“生产——再生产”循环。在这个意义上讲,从公众那里向企业汇聚拢来的货币资金,实际上标志着公众对企业生产选项(或服务选项)的肯定,同时也标志着他们支持这些项目投入再生产循环。如此而已。

    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企业支配的货币资金,严格意义上讲,都是生产性资金,而不是消费性资金。这种情形,包括适用于那些成熟的私有企业。

    这里,我们探讨了企业支配资金具有很强的社会属性这一特征。这一特征决定了——

    1·企业支配资金,属于生产性资金,而不是消费性资金。

    2·这些资金投向,直指再生产或新项目的生产。

    3·这些资金对人而言——包括对公众而言,和对企业主而言——仍然是身外之物,即:它们仍然与人的生存状态暂时不产生切实影响。

    4·企业临时支配的这些资金,仍然还不是人文意义上的利益。

    ——人文意义上的利益,必须是发生在众生的生存和生命过程中,以生命的消受行为为起点,以公众生命体最终是否受益为基本判别点,以公众生命体的活力、活性、身心等生命现象受到实际的良性支持为利益实现的标志。

    按照这种利益观,我们看待真正的利益的方法,还不是核算,不是把眼光集中在货币的回流上,而是要把眼光延伸到众生生命的现象领域,以众生生命现象得到支持、滋润、激活与保护,以众生生命现象的欣欣向荣、健康旺盛为利益实现的实质所在。

    按照这种利益观,我们说:

    l·企业应当是利益的制造者和生产者,而不是利益的占有者和享受者;

    2·企业生产以制造真正的利益为最终目的,其生产行为在人文意义上应当延伸到公众生命的现象领域内;

    3·企业生产全过程,以物质大千世界的诸元素为起点,以众生生命现象领域的繁荣昌盛为终点,企业应对这样的生产全过程担负责任;

    4·是否能生产出以上所指的“真正的利益”是判别一个企业是否是一个“真企业”的分水岭;

    5·企业的利润是公众对企业界交纳的对未来利益的订购。公众是在受益后产生信任和期望的基础上向企业界伸出订购之手的;

    6·成熟的人文企业只有一个使命:不断地为公众生产新的利益。不可将“订购”吞为己有;

    7·大多数昙花一现的企业,不具备这样的“人文高度”,属于“学习中的企业”。学习中的企业以这样的人文高度作学习参照和奋进坐标,将有利于这些企业的飞跃和进步。

    。。。。。。

    以上我们探讨了什么是“真正的利益”,结论是:

    利益在众生。

    利益众生者,善,有回报;不利益众生者,不善,没有回报。

    健康的经济循环,在佛学眼光中看,不过是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中,善与善相互激励的一种现实机制而已。这种机制排斥恶的存在。

    以下换一个角度:

    ——2·人心向善,资金向善,才是究竟法。

    纵观全球人类的人文大背景,其主要的倾向,鲜明无误的、十分坚挺的倾向,是向善的。纵观全球人类的生命现象史,虽然时有恶性现象发生,但终归是被淹没在不可抗拒的向善的主流汪洋之中的。

    善是天地之本,善是生命现象的根。善也是宇宙万物之法。

    向善者倡,向恶者亡。这是一个贯穿人世各领域的普遍法则。在经济的、经营的领域,仍然适用这一法则。

    对这一法则的掌握和运用,也表现在我们对资金的支配和使用上。

    前边我们谈到,企业的经营利润是从众生那里汇聚拢来的货币回流,它是较为抽象的“善报”,在具体的社会框架关系中体现出的具体的量化形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