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修道者是如同在火中找水泡,又像被人用线牵着动作的木偶一样。
推真真无相,究妄妄无形。返观推穷心,知心亦假名。
【注释】
“假名”,东西的名称,为了方便称呼而给世上东西起的名字。相对于
东西本身,它是不实在的。
【提要】
既然一切虚无,真与妄同是虚幻的,连心本身也如同假名一样是不实在
的。
善既从心生,恶岂离心有。善恶是外缘,于心实不有。舍恶送何处,取
善令谁守。伤嗟二见人,攀缘两头走。若悟本无心,始悔从前咎。
【注释】
“外缘”,缘指可构成原因的一切事物,单相对于“因”来讲是辅助性
的条件(有“内因外缘”。之说)。这里指的是在心外的现象,也指因外在
现象而在心里引发的影像。
【提要】
心生善恶,善恶不离自心。心既然虚空无实,善恶也虚无。人不应因善
而“取善”,因恶而“舍恶”,而应无念无作,放任自然。
南阳忠国禅师
青梦夤缘,直上寒松之顶。白云淡■,出没太虚之中。万法本闲,而人
自闹。
【注释】
“夤缘”,攀附以上升。“淡■”,当为“淡沱”之误,意为云色秀丽、
明净。
【提要】
青梦(当指梦境)直攀寒松之顶,白云出没太虚之中,都是自然而然,
非人强力所致。“万法本闲,而人自闹”,是说万有本自清静无为,而人却
追名求利,有为不已。
众生迷时,结性成心,犹寒则水凝为冰。众生悟时,释心成性,犹暖则
冰涣为水。
【注释】
“性”指佛性。“心”指本心,虽含佛性,这里特指尚未开显的状态(“不
觉”)。
【提要】
众生皆有佛性,但有迷悟之别,或使佛性受烦恼覆遮,结为一团;或使
佛性显现,通往成佛之途。
法法法元无法,空空空亦不空。静喧语默本来同,梦里何劳说梦。有用
用中无用,无功功里施功。还如果熟自来红,莫问如何修种。
【注释】
“法”指事物;“法法法”,广指各种各样事物。“空”指空无。佛教
讲由一切因缘和合形成的有生灭的事物,皆无自性,皆空幻不实。虽不实,
不是绝对的无,因它有假象存在。
【提要】
世界虽空又不是全空,有假象存在,如同梦幻。所谓修行,是无修无证
中完成的,如同花落果熟,自然而成。“有用用”即“有用之功用”。此有
为的“有用之功用”中无功用。“无功功”,即“无功之功用”。在自然的
“无功之功用”中,却存在着功用,指无修之修。
盘山积公
心月孤圆,光吞万象。光非照境,境亦非存。光境俱忘,复是何物。
【注释】
“心月”比喻本性、佛性。
【提要】
心可观想万物(境),但如果做到“无念”,光境(能照之心与所照之
境)“俱忘”,这是达到了至高觉悟境界。
大珠海公
若不随声色动念,不逐相貌生解,自然能无事去。
【提要】
如果不被外界(声色、相貌)牵着鼻子走,不受环境所动(产生欲念、
见解),这是一种自然无为的超脱境界。
般若经云:九类众生,一身具足,随造随成。是故无明,为卵生。烦恼
包裹,为胎生。爱水浸润,为湿生。欻起烦恼,为化生。悟即是佛。迷号众
生。菩萨以念念,心为众生。若了念念,心体俱空,名度众生也。智者于自
本际,上度于未形。未形既空,即知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注释】
《般若经》是大乘经典之一,以宣传“诸法性空”著称。“九类众生”
指卵生、胎生、湿生、化生再加有色天、无色天、有想天、无想天、非有想
非无想天的五类众生。此中包含虚构的生命体。原意众生分布于欲界、色界、
无色界,有不同的种类(此不详释)。这里把九类众生说成是每个人身上皆
有,用人身的不同精神作用、不同情欲及迷悟状态,比喻为九类众生。如说
“无明”(即痴,不明佛理)即卵生,烦恼纠缠人身为胎生,爱欲充满为湿
生,忽生烦恼为化生,觉悟为佛,迷时为各类众生,等等。众生之迷,表现
为有念念不息之心,即不停止地分辨、取舍外物。如能把此心置于“无念”
境地,认识心体俱空,此为普度众生。
【提要】
九类众生在一身,是佛是众生全由自己决定。智者应从自己心性上来体
认空义,达到无念境地,到时便可领悟度众生之理,并悟实无众生灭度之义。
善慧大士
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
【提要】
此指真如、佛性,认为它是天地万物的本源,永恒的本体。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提要】
这是一种违背常识的近似文字游戏的偈颂,传为南北朝时傅翕所作。其
旨在教人从对立双方中选取一方而联想到另一方,并有意夸张语言的相对
性、局限性。空着手与把锄头;步行与骑水牛,是对立的两方。人们可以从
空着手想到把锄头,从步行想到骑水牛。也可把空手改称把锄头,把步行改
称骑水牛,语言是人可改变的。人过桥,与水无涉,从人的视觉来看,认为
从桥一端到另一端是桥流,故称“桥流水不流”。
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起坐镇相随,语默同居止。纤毫不相离,如
形影相似。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
【提要】
这是讲人人自身之中有佛。佛不在外,而不离自身。他与众生起居与共,
形影不离。人的声音就是佛的声音。此诗之旨是教人从自身求佛,而不必外
求。
鉴贞禅师
眼光随色尽,耳识逐声消。还源无别旨,昨日与今朝。
【提要】
眼、耳追逐色声,故称眼识、耳识,若无色声,也无眼耳二识。直探心
源。使本来面目现前,只在今日明日的修行努力。
夹山密公
心本是佛,因念起而漂沉。岸实不移,因舟行而骛骤。
【提要】
即心是佛,只因有种种欲念而使自己在生死烦恼中漂沉。岸喻自性,欲
念喻舟。
玄沙备公
镜照诸像,不乱光辉。鸟飞空中,不杂空色。
【提要】
镜、鸟皆喻佛性、本性。意为人之自性清净,不为尘世万象所染。
傅大士
水中盐味,色里胶青。毕竟是有,不见其形。
【注释】
“胶青”,一种颜料。盐、胶皆喻万有的本体,此当指真如、佛性。它
虽无形无相,却体现于万有之中。
【提要】
真如、佛性虽视而不见,听而无闻,但毕竟体现于世界万象之中。
妄计因成执,迷绳谓是蛇。疑心生暗鬼,病眼见空花。一境虽无异,三
人乃见差。了兹名不实,长御白牛车。
【注释】
“妄计”,虚妄的思虑,错误的思想。“执”,执著,迷执。“三人”,
指小乘的声闻乘、缘觉乘和大乘的菩萨乘(佛乘)。“白牛车”,《法华经》
中所比喻的佛乘——最圆满的教法。
【提要】
绳虽是绳,但如果认识错误,便把它看成是蛇。诸法实相如同人们面对
的外境一样,虽曾无变化,但三乘的人见解非一。了解此理之后,便不会迷
于名相,而归依大乘佛法。
法云白公
离朱有意,白浪徒尔滔天。象罔无心,明珠忽然在
掌。
【注释】
“离朱”、“象罔”皆见于《庄子·天地篇》。篱朱为古之明目者。象
罔为虚拟为物,意为无心者。此篇讲黄帝丢失宝珠于赤水之中,命明目者离
朱找之而不得,“乃使象罔,象罔得之。”
【提要】
喻有意修道者得不到解脱,而无意无心求佛者,反而得到证悟。
永明寿公
如随色之摩尼,众相现而本体不动,似应声之山谷,群响发而起处无心。
【注释】
“摩尼”指宝珠,水晶宝珠。
【提要】
逶明宝珠映众像,山谷应声而有回声,皆非由它们自己而发。此喻人虽
处世俗万事之中,其本性常寂不动。
孤猿叫落中岩月,野客吟残半夜灯。此境此时谁会得,白云深处坐禅僧。
【提要】
坐禅僧身处白云深处。最善领会大自然的情趣。
真心自体,非言所诠,湛如无际之虚空,莹若圆明之净镜。毁赞不及,
义理难通。不可以有无处所穷其幽迹,不可以识智言诠谭其妙体。唯有入者,
只在心知。如捣万种而为香,■一尘而具足众气。似入大海而澡浴,掬微滴
而已用百川。
【注释】
“真心自体”,指真如,也称法性、佛性,大乘佛教所说的至高真理,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