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及待地要和他见面,直到我们终于因为他的羞怯擦肩而过。整整5 个月,不管
我在哪里,不管有多少变故,康小明一直是我挂的一个人。很多时候,他的敏感、
缜密、飘忽的文字陪伴着我,甚至刺激着我,让我不能不徘徊在他一不小心营造
的那个特殊的氛围里。
2001年7 月12日来自康小明:安顿:你好!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你
写的一本书——《相逢陌生人》。我深深地被最后一篇[别提起过去别问将来]
所打动。我不知道为什么有那么的时间,我一直把这本书带在身边,常常拿出来
看一看你跟那个远在英国的女人的能信。其实,我们的经历没有任何相似之处。
如果一定要细细地分析。我想是因为那些文字里的某种氯息让我闻到了我自己的
童年和少年时代的气味。那种气味是那么特别,一个女孩子爱情的味道,扑面而
来。我想我要给你写一封信,跟你探讨一下:如果一个人爱上了另一个人,跟这
个人的一切外在条件有关系吗?比如年龄、性别、地位、形象?这些真的比爱情
本身更加重要?这些真的能在决定两个人命运的诸多因素中具有更加重要的分量
吗?我想说真爱比天大,可是现实告诉我,在这样的两个人中间,任何一个小的
环节都可以大过天。
我徘徊在一段凄恻的爱情里。不用说,你也已经猜到了:我很痛苦,也很幸
福。当我感觉到幸福的时候,我的内心充满希望。我想象我们的以后,会是一片
灿烂。当我感觉到痛苦的时候,我的灵魂备受煎熬。我不能想象我们这样的两个
人,真的能够在拥有昨天的回忆、今天的伤怀之外,还有希望拥有一个明天——
哪怕就是一个惨淡。凄凉的明天?
我希望能够与你交谈,就像你和那个逃避爱情到英国去的女人一样通过互联
网来交谈。我在上海读大学,假期回北。我知道我们是有条件见面的,但是你要
原谅我,我没有想好是不是一定要让你见到我,特别是当我们相互了解了很多之
后,我还会不会勇气见你。如果你有兴趣我这个故事;如果真的像你在文字中所
表现得那么宽容和善解人意,我们来交谈吧?
Kangkang 2001 年7 月17日来自安顿:kangkang::你好!我是安顿。谢谢
你的来信。
我有夜间上网查看箱的习惯。昨天夜里,我看到了你的来信,是最后一封
“未读邮件”。你给了我一种感动,也给了我很多遐想——当然是对你的猜想。
因为你提到决定两个人的受情的诸多因,比如年龄、性别、地位。形象。其中,
年龄和性别这个两个词让我想得最多。就此,我猜测你,你会不会是陷入了“忘
年恋”?你会不会是同性恋者?
我不了解你,就像我不了解每一个给我写信的陌生了。但我希望能够了解你,
了解别人是我人生学习的方式之一。其实,我们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别人的经
历来观照生活的。明白了这一点,我开始渴望分享他人的经历。、我不知道我能
不能像“在文字中所表现得那么宽容和善解人意”,因为我不知道你次要告诉我
的一切是什么。所以,只能告诉你,我会尽力去理解你。毕竟,我不是你。我不
在你的处境之中,很难感同身受。需要说明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则,这个
原则可以说是理解和谅解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的底限,也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
能够做出圆润解释,给自己一个交代的依据。如果超出了这个底限,也许我就会
拒绝接受,假如我们的交谈过程中不幸出现了这种情况,也请你谅解我,我道歉
在先。
等你的故事并祝福一切顺利。
2001年8 月11日来自康小明:安顿:来信收到。很抱歉,我忙着应付过英语
考试之后,跟着同学们一起去了一次昆山,刚刚回到学校,晚了给你回信,希望
你没有着急。
有时候,我这样想,你其实不会为我着急的。每天,有那么多人给你写信,
和你交谈,你会在乎一个我的出现和消失吗?但你的信给了我很好的感觉,至少,
你诚实,你没有告诉我你什么都可以理解和接受,人应该是这样的,有些东西可
以原谅,有些可以欣赏,可赞许,有些东西却是永远不会接近的,那应该就是我
们生活中的所谓禁忌,一个人怎么可能完全没有禁忌地生活?一个人完全无视禁
忌也是不可能的。我的经历让我深刻地知道禁忌的力量,同时,也让我终于在现
在这个年纪想明白了:遵守禁忌不能让一个人的灵魂获得解放,那么就打破它!、
你猜错了,我不是同性恋者,我是男生,今年22岁。晚想给你讲的是我的成长经
历,当然也有爱情经历,我爱上的女人比我大18岁。我们的恋爱开始在我17岁那
年。
这个故事太长了,我手边放着两听啤酒,我想喝完了它们也不一定能讲出多
少,我打字很慢,想起从前,心里也很乱。我们慢慢来吧,我能写多少就写多少,
能写多好就写多好,但愿你不要烦。
我出生在上海,现在,我又在上海读书了,这不是巧合,是我的选择,我的
父母都是搞文艺工作的,母亲是歌剧演员,父亲是拉小提琴的,关于他们的背晾
我不想多说,告诉你他们的职业,只是为了让你能够明白,他们选择任何方式都
是有可能的,我两岁那年,父母调入北京,还是从事原来的专业,我家住在宣武
区,我在那里读书,长大你熟悉宣武区吗?想到你在北京,我觉得很亲切,北京
是一个盛满了我的眼泪和欢笑的地方,它很像一个巨大的容器,能藏污垢,也能
保存甜蜜的时光。
我的童年生活很平静,甚至还带有某种优越感,在小学,我是同学们羡慕的
对象,家境好,父母从事着时尚的职业,我说的时尚是时髦和高尚,在别人看起
来,他们是那样的。我父亲很英俊,母亲很漂亮,我是他们惟一的孩子。他们的
收入好,我的玩具也比别的孩子多,就是这些了。12岁以前,我从来没有注意过
父母的关系,他们之间说着我听不懂的上海话,后来,我回想从前,才明白过来
——说上海话的时候是他们吵架和相互指责的时候,但我不知道这一切发生的原
因是什么,我听不懂。
我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是在12岁那年的夏天,我记得是我小学的最
后一个暑假,那天的天氯很热,我和几个孩子到陶然亭划船,回到家里,我看见
母亲坐在写字台上,一边流泪一边在看一封信。我第一次看见母亲流泪,有些惊
慌。我站在她的身后,用双手按住她的肩膀,她抖得很厉害。我猜她不愿意让我
看到信的内容,她把信捂在胸口上,闭着眼睛。我什么也不敢问,只能等着她平
静下来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
我母亲这样坐着,坐了很长时间,然后,她擦干了眼泪,回过头来对我笑了,
我想我永远不会忘记她的那个笑容,很勉强,像是专门挤出来给我看,很悲苦的
一种样子,她拉的手,小声说:“你爸爸走了,以后,他不回来了,”我觉得很
奇怪,一个家里的父亲,怎么可以说走就走、说不回来就不回来呢?再说,他去
了哪里?我问了母亲,母亲摇摇头,摇头的时候,她又哭了。她不知道,后来我
和我母亲一起生活到我离开北京来上海读书,她一直说不知道父亲去了哪里。乐
团的人也都不知道,我的父亲,就这样从所有人的视线里消失了,他离开了我们
和他自己的生活。他是死了、还是在什么地方更加快乐地活着,没有人知道。
虽然我父亲就这样不知去向,但我和我母亲的生活没有什么明显的改变,我
母亲至今保持着背地里身女人的身份。我那个失足的父亲离,也没有跟任何一个
与她有亲密关系的男人建立家庭。虽然,漂亮的母亲身边从来没有缺少过男人。
我曾经怀疑过,也许我的父亲和母亲本来就是不和谐的。我为父亲的失足设
计过很多理由,其中我认为最合理的一个就是我认为父亲是因为实在不能忍受母
亲的不规矩,觉得自己受到了奇耻大辱才一怒之下离开家的,在我有限的记忆里,
父亲是一个很严谨的人,除了专业这外,他没有什么爱好,也看不出他有什么特
别种爱的娱乐,他也不是一个很喜欢说话的人,家里的热门气氛从来都是要母亲
来营造,而父亲从某个时候开始对母亲的活跃也表现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