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连三夜,如此惊疑,操心惊,拔寨退三十里,就空阔处扎营。孔明笑说:
“曹操虽知兵法,不知诡计。”遂请玄德亲渡汉水,背水结营。玄德问计, 孔明说:“可如此如此。”曹操见玄德背水下寨,心中疑惑,使人来下战书。
孔明批来日决战。
曹操多疑,以疑兵胜之
次日,两军会于中路五界山前,列成阵战。曹大军呐喊杀过来。蜀兵望汉水而逃,尽弃营寨,马匹军器,丢满道上。操见蜀兵背汉水安营已疑,今又见弃马匹军器更疑,遂下令:“妄取一物者立斩。火速退兵。”曹兵方回头,孔明号旗举起:玄德中军领兵便出,黄忠左边杀来,赵云右边杀来。曹兵大溃而逃。孔明连夜追赶。操传令军回南郑。只见五路火起——原来魏延、张飞得严颜代守阆中,分兵杀来,先得了南郑。操心惊,望阳平关而走。玄德大兵追至南郑褒州。安民己毕,玄德问孔明说:“曹操此来,何败之速也?”
孔明说:“操平生为人多疑,虽能用兵,疑则多败,吾以疑兵胜之。”
凡用疑兵,要先料其人可以疑而疑之,又要料我可以疑彼而后用之。曹军于博望被烧,新野受挫,乌林挨打,华容中计,都因遭孔明诡计所算之故,因而他与孔明对阵,一见风吹草动,便疑这疑那。孔明知曹操多疑而深懂兵法,乃以兵法疑之。先是以虚兵使其一连三夜心神不安,以夺其势,接着以背水结营、丢马匹军器以疑之,促其退,乃乘势掩杀,使之大溃,终获全胜。
孔明确是诡计多端。
4。诱敌动:仲达破公孙
孙武《虚实篇》说:“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可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司马懿破公孙渊,正是采取“攻其所必救”的战术。
料错了对手
辽东太守公孙渊起辽兵十五万杀奔中原。曹睿派司马懿领马步官军四万征讨之。懿令胡遵为先锋,引前部兵先到辽东下寨。
哨马飞报公孙渊。渊令卑衍、杨祚分兵八万屯于辽东。卑衍与杨祚商议说,“若魏兵来攻,休与交战。彼千里而来,粮草不继,难以持久,粮尽必退;待他退时,然后出奇兵击之,司马懿可擒也。昔司马懿与蜀兵相拒,坚守渭南,孔明竟卒于军中:今日正与此理同?”于是围堑二十余里,环绕鹿角,甚是严密。
攻其所必救
胡遵令人报知司马懿,懿笑说:“贼不与我战,欲老我兵耳。我料贼众大半在此,其巢空虚,不若弃却此处,径奔襄平;贼必往救,却于中途击之,必获全功。”乃勒兵从小路向襄平进发,卑衍得报:“魏兵往南来了。”大惊说:“彼知我平襄军少,去袭老营也,若襄平有失,我等守此无益矣。”
遂拔寨随后而起,早有探马飞报司马懿。懿笑说:“中吾计矣!”乃令夏侯霸、夏侯威,各引一军伏于辽水之滨;如辽兵到,两下齐出。结果,卑衍、杨祚中伏,卑、杨大败,奔至首山,正逢公孙渊兵到,合兵与魏兵再战,又大败,乃奔入襄平城里,闭门坚守不出。司马懿三面围困,网开一面,公孙渊粮尽,欲降不得,突围逃走,终被擒杀
5。添炉灶:孔明遏魏师
孔明四出祁山,斗阵大胜司马懿,意欲乘胜进军,那料后主中了司马懿的反间计,疑孔明将篡国,乃下诏令孔明班师回朝。孔明不退又怕欺主,只好遵诏退兵。
退兵却增灶以疑敌军
姜维问:“若大军退,司马懿乘胜掩杀,当复如何?”孔明说:“吾今退军,可分兵五路而退。今日先退此营,假如营内一千兵,却掘二千灶,今日掘三千灶,明日掘四千灶;每日退军,添灶而行。”杨仪说:“孙膑擒庞涓,用添兵减灶之法;今丞相退兵,何故增灶?”孔明说:“司马懿善能用兵,知吾兵退,必然追赶,心中疑吾有疑兵,定于旧营内数灶:见每日增灶,兵又不知退与不退,则疑而不敢追,吾徐徐而退,自无损兵之患。”遂令退军。
司马懿只知数灶中了计
司马懿得报蜀军人马皆退,因恐孔明多谋,不敢轻追,自引百余骑前来蜀营内踏看,教军士数灶,仍回本寨,次日,又教军士赶到那个营内,查三大灶数,回报说:“营内之灶,比前又增一分。”司马懿谓诸将说:“吾料孔明多谋,今果添兵增灶,吾若追之,必中其计;不如且退,再作良图。”
于是回军不追。孔明不折一人,望成都而去。次日,川口土人来报司马懿,说孔明退兵之时,未见添兵,只见增灶。懿仰天长叹说:“孔明效虞翊之法,瞒过吾也!”
虞翊,是东汉武都太守。羌兵曾在陈仓、崤谷拦截虞翊,虞翊用每天“增灶”的计策,迷惑对方,使之不敢追击,最后打败了羌兵。历史上,未见记载孔明增灶退魏军之事,《三国演义》作者借用虞翊增灶故事,即采用移花接木之法,渲染孔明退军之妙,以显孔明之智。《三国演义》有不少故事是虚构的,但其谋略大多都有所据,并非都是作者凭空设想。
八、战 守
战和守,即进攻和防御,这是战争最重要的内容,古代兵家所要探讨的,就是如何进行进攻和防御。《孙子兵法·形篇》就是谈论战守问题,孙子说: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守也;可胜,攻也。 守则有余,攻则不足。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在春秋末期,即孙子生活的时代,已能建筑坚固的、较高大的城墙,但攻城的器械却很落后,破城甚难,故有“一女乘城,可敌十夫”之说,所以孙子说“不可胜,守也。”但可贵的是,孙子从其总的战略思想来说,是着重于进攻的,即使他谈防御也把它和进攻结合起来,他所说“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意思是说善于防守的,隐蔽兵力如藏于九地之下,使敌摸不着,无隙可乘;当一发现可以歼敌之机,立即率领部队,象从重霄而降迅猛进攻敌人,这样不仅能保存自己又能取得全胜。
《三国演义》有不少战例,就是正确地把防御和进攻结合运用,因而取得胜利。有的是先守后战,有的是先战后守而再战,这些战法,防守是手段,进攻是目的。贾翊向李傕、郭汜献深沟高垒坚守长安之策,其目的在于待远来之敌粮尽撤退而追歼之。张辽守合淝,孙权率大军来攻,因敌军来势汹汹,而守城将士信心不足,人心惶惶,张辽就趁孙权轻敌、立脚未稳,率猛士冲入敌阵袭击,以挫敌胆,提高士气,然后坚守城池,故敌人无法攻破。而当敌军一撤退,立即出城猛烈追击,几俘敌军统帅孙权。
是战是守,这是一门很复杂的军事艺术,难以刻板做出规定,这要根据客观形势和具体情况而定。因势不同,战守也异。如张绣、刘表与曹操战不利而坚守于众安,操因事撤军,张绣、刘表合力去追击,大败而回;后张绣听贾翊之策独率军再往追击,却大胜而回,这因操前有备而后无备之故。曹洪守潼关,操令其坚守,并以十日为限,供不自量力,出关迎战锐气正盛的西凉军,结果失关而逃。司马懿扼守秦川,使诸葛亮不能越雷池半步,终病逝于五丈原。故《孙子兵法·谋攻篇》说:“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1。守后战:僱汜听贾翊
贾翊甚有智计,有良、平之称。李傕、郭汜能暴乱一时,都靠贾翊之谋;是战是守,他能因事、因时、因势而为之制订对策。
深沟高垒,待敌粮尽击之
王允用连环计除掉董卓,大赦天下,独不赦卓死党傕、汜 等,他们惊惶 不安想各自逃生,时翊在卓军中,他独持异议说:
“诸军若弃军单行,则一亭长能缚君。不着诱集诸人,并本部军 马, 杀入长安,与董卓报仇。事济,奉朝廷以正天下;若其不胜,走亦未迟。”
傕、汜听其谋,煽动聚众十余万,攻入长安,杀死王允,战败吕布,乃得占据长安,独掌朝政大权。西凉太守马腾、并州刺史韩遂为勤王室乃举起义旗,引军十余万抵长安城下。李傕、郭汜与贾翊商议御敌之策,翊说:“二军远来,只宜深沟高垒,坚守以拒之,不过百日,彼兵粮尽,必将自退,然后引兵追之,二将可擒矣。”可是,李蒙、王方等将坚决要求出战,傕、汜听之,结果二将大败身亡。这时,傕、汜才信贾翊有先见之明,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