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京城的明朝往事(全文)-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9年)以后,朱棣多次北巡,长住北京,而命皇太子监国南京。北京设有行在六部,天下奏疏必须送往行在,北京已经成了实际上的政治中心。
  永乐十八年(1419年),北京的营建工程基本完工,主要分为内城、皇城和紫禁城。内城就是北京城,内有中央构机构、王府、官宅、仓库和民居。皇城内布置有太庙、社稷坛、御苑,以及各内府监、局、厂、房等机构。紫禁城既宫城,又称大内,是全城的中心,前部以以奉天(后改名为皇极)、华盖(后改名为中极)、谨身(后改名为建极)三大殿为主体,是皇帝坐朝和举行大典的外朝,后为内廷,以乾清官、交泰殿、坤宁宫为主体,是皇帝和后妃居住的地方。整个紫禁城周长6里,城墙高7。9米,内外砖砌,外围护城河。紫禁城布局严谨,宫殿、楼宇高畅壮丽,金碧辉煌,今天北京紫禁城的规模就奠定于当时。在北京城的设计中,一条8公里长的中轴线纵贯南北,为全城布局的依据,内城、皇城和宫城,都以这条中轴线而对称展开,而紫禁城的主要建筑都坐落在中轴线上,这种布局体现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威严。
  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初一日,朱棣正式下令迁都北京。紫禁城中鼓乐齐鸣,身材雄健,美髯齐胸的永乐皇帝衮冕龙袍,缓步登上奉天殿,接受百官朝贺。自此,北京成为明朝的国都,逐渐发展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永乐皇帝的遗体被迎回北京后,葬于长陵。长陵是明十三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陵墓,从陵门至祾恩殿,再至明楼、宝城,共有三进院落。祾恩殿九间重檐,气魄宏伟,黄瓦红墙,所用木料全是名贵的香楠木。殿中的三十二根独木巨柱,更令人称奇,每根都高达三丈以上,特别中间4根,两个人都不能合抱。嘉靖十七年(1538年),明世宗来此朝拜,上尊谥,庙号为成祖,所以永乐皇帝又称明成祖。 (杨艳秋) 

  明代著名文学家袁宏道曾经把出家人积极入世,救众生于水火的所谓“济世”分为“以出为济”和“以应为济”两类,前者即以出家为手段,始终保持出家人的身份参与时政,避免卷入不必要的人事纷争,如佛图澄、陆法和、姚广孝等;后者为直接入世,介入政治,功成名就后飘然而去的方式,如张良、李泌等人。这些人或前或后,都有出家的经历,给人一种神秘感,因而在民间有各种各样的奇异故事流行。在明代,最出名的就是刘伯温和姚广孝。传说中的八臂哪吒北京城即为两人设计。其实刘伯温和北京没什么关系,这姚广孝却是联系多多。
  姚广孝(1335—1418年),苏州长洲人,幼名天僖,字斯道。父亲是个医生,本来准备让他子承父业,可他偏偏不愿意,表示自己想读书做官或者学佛。在元末,入仕的途径较少,于是他在14岁时在家乡附近的妙智庵剃发做了和尚,法名道衍。虽然做了和尚,可做官的打算并没有泯灭,平时不修佛理,一味研习兵法韬略。后来干脆违反佛规,跑去拜道士席应真作师父,学习阴阳术数之学。一次,姚广孝云游到嵩山寺挂单,碰巧遇上了元末著名的相面先生袁珙。这袁珙也会奉承人,本来姚广孝长的很丑,黄脸上一对三角眼,在袁珙嘴里却成了异相,说他是“异僧”,“形如病虎,性必嗜杀”,和元初辅佐世祖忽必烈统一华夏的名僧刘秉忠是一类人。姚广孝听后大喜,更坚定了入世建功的信念。
  由于不守本分,反而对儒、释、道家之学都有涉猎,显得学问高深,因而“浙东四学士”。宋濂、高启等都爱与他交游。只是他的运气一直欠佳,别人都在新王朝谋得一官半职,他却一无所获,唯一一次应召到礼部参加僧试,还没被重用,只领到一套御赐的僧服,就被打发出来。洪武十五年(1382年),大脚马皇后去世,朱元璋为表示怀念,决定选拔有道高僧侍奉诸子,并辅弼诸王诵经祈福。姚广孝的朋友,当时已出任僧录司左善世的宗泐借机推荐了他。姚广孝到南京后见到燕王朱棣,言谈颇为投机。于是朱棣请求朱元璋派姚广孝随他一起回北平,获准。到了北平,姚广孝以主持身份住进庆寿寺,但经常出入燕王府,密谈军国大事,成为朱棣的心腹军师。
  建文帝即位后,为维护中央集权,在齐泰、黄子澄等的辅助下大规模削夺藩王的权力,但由于动作过大,招致手握兵权的藩王反对,朱棣既是一个。姚广孝见立功的机会到了,积极动员朱棣起兵反叛,并且把袁珙和另一名著名术士金忠介绍给朱棣,帮他一起动员。朱棣于是决心反叛,秘密招募军士,勾结军中将领,并利用所住宫殿(原元朝皇宫)幽深的优势,在宫内秘密制造兵器。姚广孝为防止泄密,特意把兵器场安置在地下,还养了一群鸭鹅,用鸭鹅的叫声掩盖兵器锻造声。
  1399年(建文元年),朱棣不轨行为泄漏,于是以“清君侧”,诛杀奸臣齐泰、黄子澄为名,匆忙起兵,史称“靖难之变”。姚广孝并没有随军南下,而是留在北平,辅助朱棣的长子,后来的仁宗朱高炽守卫北平根据地。朱棣为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先向西进兵,计赚宁王朱权,夺得大宁都司的军队控制权。明朝官军趁北平守卫不足,合围北平。姚广孝充分施展了他的军事才干,指挥全城军民固守,并不是派小股部队出城偷袭,后又与回援的朱棣一起合击官军,大败南军。
  朱棣叛军虽然勇猛但数量有限,和号称百万的南军相比,处于明显的劣势,在叛乱初期虽然互有胜负,总体上却一直处于劣势。东昌一战,不仅大将张玉阵亡,朱棣本人也差点做了俘虏。如果不是建文皇帝有令不准伤害朱棣性命,战争可能早就结束了。另外,叛乱初期朱棣叛军追求的是攻城略地,但由于人数上的劣势,要么顿兵坚城久攻不下,要么旋得旋失。面对不利局面,朱棣几经动摇。姚广孝一方面在战争不利时及时建议回撤保存实力,一方面千方百计给朱棣鼓劲打气。在仔细分析了形势后,姚广孝提出避免和南军进行硬碰硬的对抗,放弃夺取城市,直接从南军缝隙穿过南下,直取南京的战略建议,被朱棣接受。此后叛军一路南下,只在淝河、灵壁遇到少许抵抗,即杀进南京,夺得天下。 

  在朱棣的心腹中只有姚广孝是文士,其他都是武将。姚广孝虽然没有随军亲临前线,但他在策划叛乱、为前线指挥献计献策方面贡献最大,因此朱棣在登上皇帝位的第二年即不顾他和尚的身份,封他做资善大夫、太子少师,恢复姚姓,并赐名为“广孝”,同时要求他蓄发还俗,赐给他府第和两名宫女。姚广孝撺的朱棣叛乱,为的是实现早年建功做官的理想,但朱棣即位之后大肆屠杀异己,特别是杀害他先前特别叮嘱要留活命的方孝孺的事实,让他心存余悸,唯恐朱棣像其父一样大杀功臣,于是坚决拒绝还俗。平时穿朝服上朝议政,退朝后随即换上僧服,而且依旧住在寺院。为表示不喜欢荣华富贵,在奉命赈济苏州、湖州一带时,特意到家乡长洲走了一遭,把所获得的金银布匹全部散发给宗族乡里。
  此后姚广孝曾和解缙一起主持纂修《永乐大典》,在朱棣北伐蒙古时辅佐朱高炽处理日常国务,并曾辅导后来的宣宗学习。朱棣迁都北京后,姚广孝回到庆寿寺居住,直到病逝。
  姚广孝帮助朱棣叛乱,颇为正直之人所不齿,他的朋友王宾拒绝与他见面,双胞胎的姐姐要么不理他,要么对他厉声痛骂,让他大为失望,开始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反省,并采取了一定的补救措施。如在晚年病重,朱棣亲身探望时请求赦免已经被关押十余年的建文皇帝的僧官溥洽;为表示忏悔并帮助朱棣赎滥杀之罪,建议并亲自设计建造了著名的永乐大钟,等等。
  姚广孝死后,朱棣非常悲痛,为之停朝二日,追封荣国公,以僧礼安葬于房山,并亲自撰写了神道碑。在今房山区崇各庄乡常乐寺村东仍保存着姚广孝的墓塔。塔高33米,八角形九级密檐式。塔身往上是九层叠涩檐,各角均悬铜铃。塔刹铁制,状似葫芦。朱棣御撰神道碑也已出土。 (张金奎) 

  在怀柔北宅村北泽山将军顶下有一片明代陵墓遗迹,石人石马散落在田间地头或农家墙、院内,当地人称之为“小十三陵”,理由是北泽山与昌平十三陵属于一个山系,十三陵是龙头,北泽山是龙尾,而且这里恰恰埋葬着13位武将。论气派,显然没有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