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我们只看到表面上的一些东西,不过是“邯郸学步”而已!
管理大师彼德?德鲁克也曾经说过:“一知半解有时比完全不知更为有害。”
当许多企业都在纷纷效仿海尔模式的时候,海尔自身却在创新和改变,这是不是最大的讽刺?
企业自身发展中的问题,有些不是能够通过单纯学习就可解决的;即便有先例可拿来借鉴,但因时机不一样,也极有可能是在“刻舟求剑”。
如果不顾企业自身的发展阶段,盲目追崇大企业或成熟企业的管理模式,不但会难以取得成功,最终结果甚至是从一开始就注定要走向死亡!
更进一步来说,即便是最先进的管理理论也有其适用范围和前提基础,都只是针对特定情形而言的,根本就没有适合所有企业的包治百病的“万应灵丹”;就不同企业的管理来说,其实际情形是不同的,细节管理也好,战略执行也罢,很难笼统评出谁优谁劣,谁对谁错,没有绝对好坏之分。
先进的不一定是最好的,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所以,在遵从这些管理理论之前,我们需要考虑的是选用这些理论的一些最基本原则、法则和准则,如果没有正确的评判标准,就有可能陷入“盲从”和“盲动”的境地。而确立这些最为基本的原则、法则和准则,正是企业思考和研究管理模式导入、管理工具选择、管理方法确定等核心课题时必须要做的首善功课。
?誕 想“飞”先学“爬”
我们都希望成为李嘉诚或比尔?盖茨式的成功人士,但伟人或成功人士所成就的事业都有其特定的人、财、事、物、时、空等条件,其成就越大,所需要的特定条件就越多。
这里边既有个人努力的成分,也有“时代的机遇”,如比尔?盖茨、李嘉诚这样的成功人士,从人类社会建立之初到现在又有多少?我们看他们的成长故事,模仿他们的做事方法,又能有何益处呢?
我们也幻想过最好能和他们一样,但通过学习就会发现,这些名人传记极多粉饰的成分,我们最后看到的只能是一些表面的东西。对这些名人做事的原则与方法,我们可以学习的地方很多,但真正开始模仿又会很别扭。
当李嘉诚先生谈起早年的人生苦难时,会有很多人“侧耳倾听”,并且百听不烦,还有许多的“粉丝”出于对他的“顶礼膜拜”,听烦了也还要假装“洗耳恭听”。
我们反过来试想一下,如果是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在不厌其烦地倾诉他们的人生不幸时,会不会面临祥林嫂式的悲剧遭遇呢?
当然,这种说法也许有些偏激和有失偏颇,我们学习名人,更应该学习其成功的经验,而不是盲目的去模仿他们的行事方法。这里只是想说明,由于社会地位和个人经历的不同,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的变化,做事的方法虽相同,但得到的效果可能会完全不一样。要想通过模仿名人获得成功,是很难达成愿望的;名人的品德被我们简单克隆一下,只会成为傻子的特征。
从单纯学习他们的做法转化到只是将他们的经历理解为传奇故事,不少有识之士花了不算短甚至是很长的时间。
在我们真正要开始创业的时候,就会知道那天方夜谭般的故事和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了。因为在故事和传奇里,他们是在天上用翅膀飞的,而我们在现实中是在地上爬的。听他们说怎样飞的时候,我们却发现自己还没有翅膀。
在真实的世界里,由于企业所处市场环境和起步时机各不相同,因而企业处在不同发展阶段也就有不同的管理模式。所以,那些起步阶段的企业最先要做好的就是对自身的准确定位,万不可盲目照抄照搬成熟企业的管理模式。
笔者曾经研究“授权与控制”之道,并试图发现培训的基点。结果发现,“授权与控制”也与企业的发展阶段有关。
第23节:什么是首善?(22)
在企业的初创阶段,人员比较少,依靠老板亲历亲为,就可以把所有事情做好,根本谈不上“授权与控制”;而那些已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企业,已然就具有“授权与控制”的流程与制度,也无需去大谈特谈“授权与控制”;恰恰是那些发展还不完备的中小型企业,因为流程与制度的不完善,最需要的就是“授权与控制”之道。
最终,笔者把“授权与控制”的培训基点就定位在:发展不完备的中小型企业,以及还未掌握“授权与控制”技巧的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而这也正是笔者从首善角度去思考得出的合理结论。
在吉姆?柯林斯的《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也谈到,大多数从优秀到卓越的企业在一开始时并没有远大的构想,企业的领导者也多“木讷寡言”,他们唯一的行为特质是“特立独行”,只是能在适当的时候助推企业,抓住关键。
用“可行性研究报告”这个词形象地来形容,就是认可了就行动,一边前进一边研究,基本不报告!老子说过:“言者不如知者默!”
在实施拿来主义时,无论是学习名人,还是学习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一定要先做好首善,分析这些企业成功的特定条件。特别要注意的是,在这个广告满天飞的时代,还要辨析出哪些成分是经过粉饰的,哪些是对自己真正有用的,否则就会做出“貌合神离”、“事与愿违”的事来。
追随成功、复制卓越时,一定要做到知己知彼,明了自身局限。有一个孩子,有一天妈妈带着他到杂货店买东西,老板见他很可爱,就打开一罐糖果,要小孩自己拿一把吃。但是小男孩却迟迟没有动作。几次邀请之后,老板亲自抓了一把糖果放进小男孩的口袋中。回到家中,妈妈问小孩为什么不亲自去抓糖果而是要老板抓。小男孩回答得很妙:“因为我的手小,而老板的手大,所以他拿的一定比我自己拿的多很多!”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他知道自己的局限。而更重要的是,他也明白别人比自己强并善于利用。
对于初创期的企业来说,由于企业抗击风险的能力较差,如果稍有差错,就有可能倾覆。因此,初创期的老板要做许多亲历亲为的事情,而不是要变得“无为”。那些“幕后操纵”术和“袖手旁观”的技艺,更适合于有着完美流程和制度已经发展到成熟期的企业。
与那些已长大成“巨人”的成熟期的企业相比,初创期的企业根本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初创期的企业更像是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对它们来说更需要的不是“飞”而是“爬”的技艺;要戒除浮躁,平和心态,只要“爬”得悠闲,“爬”得自在,自然就能慢慢“站立行走”,让他们超越自身的发展阶段,一步登天去“飞”,这极端不现实。正如老子所言:“归根曰静”、“守弱胜强”。因此,超越企业的发展阶段去谈企业管理模式,是毫无意义的。而这也是极为重要的一条首善法则。
?誕 先做强,后做大
企业到底是应该做强、还是做大?
学院派大师们长久以来对此争论不休:有的说要先做强,有的说要先做大。
可是他们有没有想过,有些企业根本就不适合于做强和做大?
或者根本就没有做强或做大的可能?
在讨论这些问题之前,笔者要先明确一下“做强和做大”的概念,这也是必要的一种首善,要不就会有人说我“偷换概念”,或“巧舌如簧”,在进行“诡辩”了!
从法律术语的角度讲,这里所说的“做强和做大”,是指“企业实体”的一直存在,并且未被其他企业兼并或转手让与他人。其“内涵”或“外延”如果有表述不完整的地方,还请读者朋友们补正。下面转入正题。
当以汽车工业为代表的时代来临,你还会去做强和做大生产马车的企业吗?我想答案应该是不会。按彼德?德鲁克先生的说法是,如果在工业时代还去生产无利可图的马车,生产效率越高,赔得可能越惨。“效果比效率重要”,这就是一条重要的首善法则。
第24节:什么是首善?(23)
前一段时间,我经过一个工业园区,看到一个以前生意不错的小超市正在转让,我问老板,你生意不错啊,为什么转让啊?出国?他看着我笑笑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