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做最好的家长-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人家刘亦婷,再瞧瞧你……”我们的教育就这样在造就出个别“天才”的同时又培养出了许多自暴自弃的“笨蛋”。其实,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宇宙,从这个意义说,人与人是不可比的;但如此强大的舆论,使人们不得不比。于是,对多数家长来说,越“比”越觉得自己的孩子“不行”进而失望;对多数孩子来说,越“比”越觉得自己“太笨”进而自卑!——我想,这一定不是刘亦婷的众多炒作者们的初衷吧?
  当许多家长纷纷用刘亦婷作为标杆去苛求孩子的时候,我还算清醒,一直保持着对女儿的欣赏。我从不以刘亦婷为尺度去衡量女儿,相反,我总不放过女儿的点滴闪光点,同时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表扬的机会对女儿说:“你是最优秀的!”


把周末的欢乐还给孩子


  星期天,许多家长都纷纷把自己的孩子送往这个班那个班,我并不反对让孩子拥有更多的才艺,但我觉得这应该建立在孩子自己的兴趣之上,而且不能加重孩子的负担。晴雁从小爱跳舞,刚到成都,她就要求我给她报舞蹈班,当时我考虑到女儿本来比较腼腆,学会舞蹈可以有机会上台表演,这对改善她的性格有好处,于是她每周都要去少年宫学习跳舞。后来她看到班上其他小朋友绘画,便回来要求我带她去学画画,于是她又学了一段时间国画。这些学习,都是很随意的,我们没有让她成名成家的期待,她也没有什么负担,想学就学,想不学就不学。尽管她后来并没有学成无论舞还是画,我们却不觉得有什么失落。因为晴雁快乐了呀!何况通过这些学习,她的确潜移默化地增加了一些艺术修养,而且多了些抛头露面的机会——比如多次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的舞蹈表演,大大地改善了她的性格。
  还有对周末的学科辅导班的态度,我也和一些家长不同。一天,女儿放学后对我说:“爸爸,老师说周末学校有巴校(即“巴金写作学校”)和奥数班,问我们要不要报名参加。”
  我问:“你想不想读呢?”
  晴雁说:“我不知道。”
  我说:“那爸爸给你参谋参谋吧!巴校就别去了。你读巴校,不如读‘爸校’!呵呵,爸爸就可以教你写作文了。奥数班嘛,我想想再说。”
  为什么对是否让晴雁参加奥数班我没有当即表态呢?是因为女儿的数学一直不太好,我对数学教学有时外行,心里还是有点想让女儿通过奥数班提高的意思。过了几天,女儿又回来说老师希望她参加,我便同意了。于是,每周星期六上午,女儿便去奥数班上课。第一天回来便说听不懂,我还鼓励她:“不要紧,刚开始可能比较难,坚持下去,你会听懂的。”结果一学期下来,她的考试成绩仅60多分。我问她还想不想学,她说不想了。于是我说:“好,咱不读奥数班了!”
  女儿仅仅读了一学期的奥数班便中途而废了。也许有的家长会说我太迁就孩子。可我认为,没有什么比保护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更重要的了!如果我女儿本身有数学天赋,且学有余力,那么让她去上奥数班则完全是可以的,问题是她并非数学天才,企图通过上奥数班来提高她的数学成绩是不可能的,相反只能增加她学习数学的失败感。虽然平时在学校她的数学不是太好(属于中等),但在奥数班,她绝对属于“后进生”,如果我不当机立断让她退出,她可能连正常的数学学习都没有兴趣了。
  有针对性地对少数数学尖子进行奥数训练,我是没有意见的,因材施教嘛!但对要求人人“自愿”参加的“奥数班”我则深恶痛绝。小学阶段,本来有正常的数学课,但还要利用周末开设奥数班,据说是为了中学做准备;到了初中,奥数训练几乎是全民总动员,“一个都不能少”了;到了高中,奥数训练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重视”程度,几乎成了统考——每一次初试都是要求学生必须参加的。为了训练极少数可能参加国家或国际奥数比赛的数学天才,让所有学生都陪练,我很怀疑有关组织者的用意未必是奥数本身,奥数之意不在“奥”,在乎“奥数经济”也!
  其他家长愿意参与其中,我管不着,但我和我女儿不愿玩这“游戏”!
  我女儿退出奥数班后,以一个平常而正常的态度认真学习每一天的数学知识,虽然成绩一直不拔尖,但她对数学至少不反感。
  不管是否读“奥数班”我尊重女儿的兴趣,在其他才艺学习方面我也绝对尊重女儿。她看到学校旁边的少年宫有舞蹈班,常常看到穿着舞蹈鞋的小姑娘们从里面优雅地走出来,便对我说想学舞蹈。好,学就学吧!后来,她看到少年宫里面还有国画班和书法班,也想学,好,学就学吧!虽然在我看来她很累,可她愿意呀!这种学习很轻松,因为没有什么“考级”之类的功利心,随心所欲,自得其乐。
  过去人们爱说:“技不压身。”这话在今天未必是真理,因为现在家长压在孩子身上的“技”实在太多太多,孩子已经不堪其累不堪其苦。孩子多才多艺当然很好,对于未来社会而言,孩子多一项特长,便多了一份生存的能力。问题是,无论学什么,都要注意两点:第一,是否符合孩子的兴趣与天赋?如果是,当然无可厚非;如果否,那便是家长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是不足取的。第二,是否以剥夺孩子的休闲快乐为代价?如果孩子因此而失去了周末失去了假日失去了田野上的奔跑失去了蓝天上的风筝,那么,孩子在“得到”的同时已经“失去”——失去了童年应有的欢乐!于是,在儿童精神的天空中没有了追逐鸟儿的云彩,在少年心灵的原野上没有了随风起舞的花朵;于是,在孩子们的意识中,没有了纯真没有了纯正,没有了童话没有了梦想;他们的目光一天天呆滞,他们的心灵一天天沉重!
  ——面对此情此景,家长于心何忍!


熏陶孩子的书卷气


  在小学阶段,孩子最重要的习惯是读书的习惯。我认为,孩子的艺体特长可以少一些,但有一个习惯绝对不能少,那便是读书的习惯。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可能不少人会说,“因为需要考试”或“学以致用”,这些当然是无可厚非的原因,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是“人”!如果就生物学本身的角度而言,人和动物是没有区别的;但“人是一枝会思想的芦苇”,于是人便成了自然界“万物之灵长”。人之为人在于“精神”,而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尽可能完整而完美地建构无愧于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精神世界。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读散文使人宁静,读小说使人认识社会和人生,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茫茫宇宙,匆匆人生,“我是谁?”“我从哪儿来的?”“我要到哪儿去?”——对自己生命的追问,需要我们徜徉于人类精神文明的长廊,在触摸历史的同时憧憬未来,在叩问心灵的同时感悟世界。对于孩子来说,阅读的这些意义当然太“深奥”了,但作为教育者,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在孩子的童年时代,用好书把他们引入一个高尚的精神世界,为他们的人生打好“精神的底色”。
  我对女儿的读书引导,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进行:第一,营造家庭的书香气,用书香气熏陶孩子的书卷气。第二,和孩子一起读书,并尽可能让孩子在玩儿的气氛中接触好书。第三,自然而然地让孩子多背一些古典诗文。
  女儿虽然小学时成绩不是特别好,但她从小就喜欢读书,这可能与家庭氛围有关,我本身喜欢读书,家里最多的是书。每次她有了进步,我给她的奖品最多的是书。她幼儿园时就背过一些古诗词,上了小学这种兴趣依然存在,于是我便引导她继续诵读更多的古典诗词。当然,这种背诵一定不能有一丝完成任务般的勉强,而仍然是游戏一般的心态,在轻松愉快中走进李白,走进杜甫,走进苏东坡,走进李清照……更多的时候我和她一起背诵。
  记得她读三年级的时候,寒假里我们一大家人在乐山大佛对面的一个茶楼休闲。我捧着一本《古文观止》读苏东坡的《赤壁赋》,她好奇地凑上来,很感兴趣问我在读什么,我便很通俗地给她讲其中的内容,还对她说苏东坡是我们老乡呢!她更感兴趣了,抢过书去就读了起来,读几句就说读不懂,于是外公在旁边就给她一句一句地讲。读完了,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